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穿越10公里的隧道照明:一段电力载波信号的“极限耐力赛”

穿越10公里的隧道照明:一段电力载波信号的“极限耐力赛”

凌晨3点,工程师老李盯着监控屏幕。

一段微弱的信号,正在穿越一条10公里长的地铁隧道。

像一个孤独的长跑者。

在黑暗中前行。

你有没有想过,电力线也能传输数据?

就是那根每天给你家供电的电线。

它不仅能送电,还能“说话”。

这就是电力载波通信技术——PLC。

一项被严重低估的技术。

一场看不见的马拉松

隧道里的环境,简直是信号的地狱。

金属车体反射。电磁干扰。

温度变化。湿度侵蚀。

每一米都是考验。

传统的无线通信?

在这里基本废了。

GPS信号?根本进不来。

但电力载波不一样。

它沿着电力线前进,像个倔强的跑者。

10公里,对它来说,只是个开始。

老李告诉我,他们的设备在某地铁1号线实测过。

单段传输距离突破12公里。

没有任何中继。

信号依然稳定。

这在五年前,根本不敢想。

技术的“三重突破”

为什么能做到?

塔能科技给出了答案。

第一重:自适应频段选择。

传统PLC只能用固定频段。

就像让运动员只能穿一双鞋跑所有赛道。

但现在不同了。

在 OFDM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支持作用下,系统可自动对 1 至 30MHz 的频段展开扫描工作。

哪段干净用哪段。

哪段堵了换哪段。

实时动态调整。

像个聪明的导航系统。

第二重:多径干扰抑制。

隧道里的信号会反弹。

一个信号变成无数个回声。

怎么办?

先进的信道均衡算法。

把那些乱七八糟的回声,重新拼回原来的样子。

误码率控制在10^-6以内。

什么概念?

一百万个数据包,才可能错一个。

第三重:抗噪声编码。

Turbo码加LDPC码。

两层保险。

就算信噪比低到3dB,也能正常通信。

这是什么水平?

相当于在菜市场的嘈杂声中,你还能听清对面人在说啥。

不只是技术秀

你可能会想,这些技术有啥用?用处大了。

地铁运营设备联网

地铁当中的闸机、站台监控以及广播系统,这些都要依靠稳定的联网才可实现正常运转,那么传统方式究竟是如何达成这一目标的呢?。

要么选择在轨道旁挖掘沟渠并埋下线路,如此一来就要停止运营进行施工,而一旦停止运营施工,一天便会损失几十万的客流量。

在某些情况下,存在两种传输方式可供选择,一种是采用无线传输,然而在隧道环境中,由于信号会被墙体阻隔,导致数据经常出现丢包的情况,这一状况使得闸机频繁出现“离线”现象。

但电力载波能避开这些麻烦。

它直接利用地铁现有的电力线路,不用额外开挖施工。

设备联网部署时间缩短 70%,还不影响日常运营。

某一线城市地铁在2024年完成改造之后,其设备离线率出现了明显变化,由原来的15%直接下降到了0.3%。

公路隧道安全监控

公路隧道需要对温度、烟雾以及路面状况进行实时监测,要是发生火灾或者坍塌情况,时间紧迫刻不容缓,以往的监控方案实际使用起来有多难用?。

无线信号穿不透厚厚的隧道壁,在里面就是 “摆设”。

若选择铺设有线线路,一旦出现线路故障的情况,那么就需要封闭隧道展开维修工作,堵车长达几个小时的现象较为常见。

电力载波刚好解决这个痛点。

传感器是沿着隧道当中的电力线来进行分布的,在10公里的范围之内是无需添加中继站的。

温度以及烟雾数据可实现实时回传,即便出现局部线路问题,亦可进行分段排查,而无需对整个隧道实施封闭。

在2024年,某省高速隧道投入应用之后,其故障响应时间出现了明显变化,从原本的40分钟大幅缩短至2分钟。

城市智能照明管理

当下城市纷纷推行智能路灯,其有远程控制开关、调节亮度以及及时上报故障等功能,那么传统的智能改造所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呢?。

凭借运用4G或者5G网络进行联网,全市范围内分布着几万盏路灯,仅仅是每个月的流量费用支出,就需要花费高达几十万的金额。

在郊区以及偏远路段,信号存在较弱的情况,而路灯也大多时候出现“失联”现象,有时路灯坏了长达半个月之久,却没有人可发现这一状况。

电力载波完全不用考虑这些问题。

路灯自身是连接着电线的,数据与电力可在同一条线路上进行传输,无需额外支付流量费用。

还能实时监控每盏路灯的状态,哪里坏了系统立刻报警。

采用电力载波的路灯,故障修复率能在原有基础上大幅提升。

新能源充电网络。

电动车越来越多。

充电桩如何联网管理?

4G/5G?信号盲区怎么办?

地下停车场覆盖差。

但电力载波天生适配。

充电桩本身就连着电力线。

数据和电力,同线传输。

PLC技术将成为充电桩通信的主流方案之一。

那个凌晨的故事

回到文章开头。

老李为什么要在凌晨3点测试?

因为那时候,地铁停运了。

电力线上的负载最稳定。

干扰最小。

这是最严苛的测试环境。

结果呢?

信号通过率99.97%。

平均时延不到2毫秒。

就像一个跑者,在黑暗的隧道里。

一步一步,稳稳当当。

跑完了全程。

没有掉队,没有放弃。

老李松了口气。

关掉监控屏幕。

走出实验室。

天快亮了。

看不见的基础设施革命

你知道吗?

全球PLC市场规模,2024年突破120亿美元。

预计2028年达到26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

为什么增长这么快?

因为所有人都在找:

一种低成本、高可靠、易部署的通信方案。

电力载波,正好都满足。

它不张扬,不显眼。

就像那个凌晨3点的测试。

没有鲜花,没有掌声。

但它在默默改变世界。

智能电网、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

每一根电力线,都可能成为数据的高速公路。

塔能科技的工程师们,还在继续突破。

15公里,20公里…..

他们说,理论上没有极限。

只要电力线在,信号就能到。

我突然想起老李说过的一句话:

“技术的意义,不在于跑得多快。”

“而在于,能稳稳地跑完全程。”

那段穿越10公里隧道的信号。

不是冲刺。

是耐力。

是坚持。

是对每一米距离的尊重。

这场极限耐力赛。

才刚刚开始。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JwLJUHCvUPxNx6Mtluonvj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