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2025年《国家科学评论》地球科学前沿论坛【第三轮通知】

《国家科学评论》地球科学前沿论坛

2025年11月21-23日

中国·武汉

会议简介

《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简称NSR)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科学出版社主办和出版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致力于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中外自然科学各领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追踪报道重大科技事件,深度解读热点研究和重要科技政策等,报道范围涵盖数理科学、化学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六大领域。

《国家科学评论》地球科学前沿论坛旨在聚焦地球科学各领域前沿,为科研一线学者提供展示最新学术成果、提出创新思想的学术平台,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2025年将召开第一届地球科学前沿论坛,聚焦“地球宜居性演化”,拟设置“宜居地球与行星科学”“宜居地球的陆-海-气相互作用”“宜居星球的挥发分”“宜居地球与生物演化”四大板块主题,旨在系统梳理和探讨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向,凝练亟需重点关注和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为领域发展提出新思路和有益建议。

本次前沿论坛还将创新会议形式,特别鼓励围绕若干难题展开学术辩论,激发科学家之间的观点碰撞,形成自由争鸣的学术氛围。为进一步促进NSR选题组稿、质量控制、影响力提升等方面的工作,将同期召开NSR地球科学编委(含学科编辑工作组)会议。

我们诚挚地邀请您莅临本次前沿论坛,共同探讨重大科学问题,直面重大争议难题,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同时,热烈欢迎参会代表踊跃投稿,我们将择优录用。

会议时间

2025年11月21-23日

会议地点

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皇冠假日酒店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杂志社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承办单位

湖北省地球科学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湖北省地球科学基础研究特区)

协办单位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会议主席

白春礼

执行主席

周忠和、郭正堂、谢树成

学术委员会(姓氏拼音排序)

陈大可、陈凌、戴民汉、傅伯杰、傅绥燕、龚健雅、郭正堂、胡永云、李家彪、李向东、孟津、朴世龙、秦礼萍、孙敏、王赤、王凡、王会军、王焰新、吴福元、肖文交、谢树成、徐义刚、于子成、张甘霖、张培震、赵艳、郑永飞、周忠和、朱日祥、朱彤、John Dodson, Marlon Lewis, Philippe Ciais, Toshio Yamagata

组织委员会

主  任:李建威

副主任:王力哲、章军锋、任胜利

委  员(姓氏拼音排序):陈军、陈能成、成里京、冯卓、甘义群、高顺宝、胡兆初、惠鹤九、蒋恕、姜涛、姜卫平、李长冬、李军、刘建军、刘金高、刘素贞、刘同宦、罗银河、倪怀玮、宁伏龙、泮燕红、秦礼萍、史建波、宋海军、宋虎跃、宋翔洲、孙军、孙启良、王贵林、王亮清、王伦澈、王向东、巫翔、吴元保、夏群科、熊熊、徐绍红、严德天、袁松虎、张玮、赵葵东、赵信文、周建伟、朱红涛

大会秘书处

秘书长:宋虎跃

成  员:刘素贞、侯建湘、程旬、楚道亮、吴文兵、倪倩、顾刚、刘建华、田力、周文凤、杜勇、马丽敏、王彩霞

会议日程

特邀报告

报告人郭正堂 院士

报告题目:圈层动力过程整合与未来地球科学

主题设置:

主要围绕一些争鸣议题展开

11月22日上午

主题一

宜居地球与行星科学

召集人:秦礼萍、惠鹤九

议题1:月球年轻岩浆活动成因:源区不同深度与机制

报告人:徐义刚、陈意、汪在聪

议题2:行星大气逃逸机制:中性粒子主导 vs 带电粒子主导

报告人:崔峻、倪彬彬

议题3:行星内部结构:以行星核(特别是火星)为主

报告人:孙道远、林玉峰、黄东洋

11月22日下午

主题二

宜居地球的陆-海-气相互作用

召集人:宋翔洲、成里京

议题1:地球系统动力过程认知:物理机制 vs 物理和AI融合?

报告人:王春在(物理) vs 杜震洪(融合) vs 韩威(融合)

议题2:地球系统临界点问题:是否已经被激活?

报告人:樊京芳(是) vs 林霄沛(否)

议题3:AMOC是否减弱?

报告人:管玉平(是)vs 陈显尧(否) vs  朱晨玉(不确定)

11月23日上午

主题三

宜居星球的挥发分

召集人:夏群科、倪怀玮、刘金高

议题1:地球大气氧含量的演变和机制:大气氧化 vs 海洋氧化

报告人:彭永波、王相力

议题2:深地挥发分循环及效应:水 vs 碳

报告人:王枫、王煜

议题3:冥古宙/太古宙大陆起源:俯冲作用 vs 水诱导地幔反转 vs 过厚洋壳熔融

报告人:葛荣峰、吴忠庆、黄方

11月23日下午

主题四

宜居地球与生物演化

召集人:冯卓、宋海军、泮燕红

议题1:白垩纪末大灭绝对生物演化的影响

报告人:孟津、伍少远

议题2:植物演化真相:化石记录 vs 分子证据

报告人:史恭乐、钟伯坚

议题3:大氧化事件的驱动机制:生物机制驱动 vs 非生物机制驱动

报告人:罗根明、胡清扬

会议注册费

【缴费信息、注册方式】

https://website.iceriverbj.com/mobile/#/1832

联系方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系人:

宋虎跃 18986111808,hysong@cug.edu.cn

NSR编辑部联系人:

刘素贞 17610899308,liusuzhen@scichina.com

会议赞助联系人

倪倩 18502703788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RJe2gUOoetIS7ACoAgqzmJ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