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猫虎同源,血脉相连?从生物学上看

猫虎同源,血脉相连?从生物学上看,它们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有多远

猫的慵懒和老虎的威猛,仿佛两种平行宇宙的生物。可科学家却偏要来搅局,说它们其实是亲戚,还不是隔了十八代那种,是正儿八经的猫科家族成员。

全球猫科动物大约有四十个兄弟姐妹,从乖巧的家猫到野性难驯的雪豹,个个都有点脾气,也都绕不开一条血脉。很多人看到猫和老虎的体型,第一反应就是这俩八竿子打不着。

可生物分类学一出场,大家都得收敛收敛。猫科动物分成猫亚科和豹亚科,家猫是猫亚科的家里蹲,老虎则在豹亚科里称王称霸。别看分了亚科,往上追溯,源头还是一家。

19世纪,老乔治·居维叶在实验室里摆弄动物骨头,发现猫科的颌骨和牙齿,不管大小,齿痕都透着一股狠劲。豹亚科里有狮子、花豹、雪豹,个个身材魁梧,打架从不含糊。

猫亚科的队伍比较灵活,猎豹虽然飞得快,但还是被一部分科学家认为是猎豹亚科的成员。家猫驯化之后,成了人类的室友,但骨子里的野性没丢,夜里蹿上窗台,尾巴一摆,好像下一秒就要扑倒什么猎物。一提到进化史,画面一下子拉远了。

DNA测序技术登场,科学家们把猫科动物的基因一比对,发现它们的渊源比想象中还要深。1100万年前左右,中新世的亚洲,森林还没被人类砍光,地层里埋着始猫的骨头。

始猫,听起来像是猫界的始祖爷爷,体型不大,长得有点像灵猫,跑得快,眼睛亮。19世纪末,法国的古生物学家在泥土堆里挖出这些骨头时,还以为是哪种奇怪的狸猫,后来一查,原来是猫科动物分化的关键证据。

气候变化让森林慢慢变得干燥,猎物减少,猫科动物不得不各自谋生,豹亚科和猫亚科就此分道扬镳。630万年前,豹亚科的祖先往体型大、力量型发展,猫亚科则走上了速度和灵巧的路子。

这个分化时间,和人类跟黑猩猩分家的节点差不多。谁都没想到,家猫和老虎的距离,其实比人类和大猩猩还近一点。家猫和老虎,外表差异巨大,基因却是亲兄弟。

2007年,《科学》杂志公布的一组数据,让很多猫奴惊掉下巴。家猫和老虎的DNA相似度高达95.6%,对比人和黑猩猩的98.8%,其实差距也没多远。

家猫进化出了更适合驯化和社交的性格,感官和运动基因也被调整得温顺许多。老虎则保留了野生动物的本事,视觉、嗅觉、爆发力样样出众。

基因学家琢磨着这些差异,动物学家却更关注行为。约翰·塞登斯特克在动物园观察老虎幼崽,发现它们偶尔会发出和家猫一样的咪呀声,扑咬动作也神似家里那只玩逗猫棒的主子。

家猫长期和人类朝夕相处,保留了幼态特征,哪怕成年了也爱撒娇卖萌。老虎在野外,哪怕幼崽也得尽快学会捕猎,成长得格外快。有些人总觉得猫和老虎的差距,是体型和气场的鸿沟。可真正的分水岭,是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

家猫的祖先,大约9500年前,在非洲和中东的田野里徘徊,靠着捕鼠本领混进人类的粮仓。慢慢的,人类发现猫能消灭老鼠,猫发现人类能提供鱼肉和遮风避雨的屋檐。

双方一拍即合,从此开启了人猫同居的漫长历史。老虎则没有这个好运气,丛林里没有稳定的食物供应,也没人类可依靠,只能靠实力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打拼。

体型越大,压力越大,捕猎失败意味着挨饿甚至送命。家猫虽然体格小巧,但在本能和动作上,依然能看到祖先的影子。你丢个毛球,猫的眼神就变了,身体紧绷,尾巴轻轻扫地,突然一扑,准头十足。

这套动作和老虎埋伏捕食几乎一模一样,只不过猎物从梅花鹿变成了塑料小老鼠。猫和老虎的故事,不只是基因和动作的简单对比。它们的命运,是一场漫长的演化博弈。

家猫靠近人类,逐渐变得依赖和柔软,野性被驯服,但骨子里的警觉和猎手本能始终未丢。老虎则被困在逐渐缩小的栖息地里,时刻警惕着外界的威胁。

现代保护生物学家算过一笔账,全球老虎数量已不足四千,豹亚科的许多成员都濒临灭绝。猫科动物的多样性正被人类活动一点点蚕食,雨林砍伐、偷猎、栖息地破碎,威胁着这个家族的存亡。

每当看到家猫慵懒地打个哈欠,科学家心里都会想起那些生存在野外、命运多舛的远亲。猫和老虎,一个成了人类的宠物,一个依然在丛林里拼命。

它们像远房堂兄弟,见面时有点尴尬,但血脉相连,谁也抹不掉这段渊源。人类喜欢把猫当成毛绒玩具,却很少想到它们身上流淌着远古猎手的血液。

演化的偶然,把同一家族的成员推向了不同的命运。血脉的联系没有断,命运的分岔却不可逆转。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猫科动物的未来,也许会在某个转角迎来新的节点。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s9kOIdZb67IJR36HoJLcri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