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一个奇迹
物种|刚果(金)
通过结成群体联盟,雌性倭黑猩猩得以跻身具有影响力的地位。|国家地理图片集
为何雌性倭黑猩猩(bonobos)往往能在群体中占据高于雄性的地位?尤其在大多数社会性哺乳动物——比如它们的近亲黑猩猩(chimpanzee)——普遍遵循雄性主导规则的情况下,这种反差显得格外引人关注。
这正是哈佛大学行为生态学家马丁·苏贝克(Martin Surbeck)及其团队致力于解答的科学问题。通过对刚果民主共和国(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六个倭黑猩猩社群近三十年的持续观察,他们终于揭开了谜底:雌性倭黑猩猩通过结成联盟,既能有效降低雄性带来的生存威胁,又能借此跻身权力核心。
研究显示,85%的雌性联盟攻击行为(coalitionary aggression)明确针对体型更大的雄性。 “我们印证了一个共识:团结合作能带来成功与权力。”
作为今日发表于《通讯·生物学》(Communications Biology)期刊的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苏贝克指出,“在倭黑猩猩社群中,雌性拥有显著的话语权。这与黑猩猩社群形成鲜明对比——后者中所有成年雄性的等级均高于雌性,且具有性吸引力的雌性常遭受雄性的攻击……”
未参与该研究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生物人类学家劳拉·西蒙娜·刘易斯(Laura Simone Lewis)评价道,这项研究凭借“令人瞩目的数据集”,为理解“雌性倭黑猩猩如何构建与维系权力”打开了全新视角。
她进一步强调:“作为人类最亲近的现存近亲,倭黑猩猩与黑猩猩的行为模式为‘人类及其祖先可能数百万年来依赖联盟维持权力’这一假说提供了实证支持。”
雌性倭黑猩猩在互相梳理毛发时会手牵手。|国家地理图片集
一只雌性倭黑猩猩露出牙齿。研究显示,雌性倭黑猩猩彼此支持越多,在个体争斗中获胜的次数就越多,地位提升得也越快。|国家地理图片集
雌性倭黑猩猩Njoki与两岁的儿子坐在一起。|国家地理图片集
权力差异背后的联盟逻辑
研究涉及的六个倭黑猩猩社群展现出雌性合作程度与主导地位的显著差异。“群体内雌性权力的表现存在实质性差异,而我们发现,联盟形成机制能有效解释这种差异。”苏贝克介绍道。
研究团队通过统计雌性在性别冲突中的获胜频次,以及评估被雌性超越等级的雄性比例来界定“地位”(rank)——数据显示,尽管雄性黑猩猩始终对雌性保持绝对优势,雌性倭黑猩猩却能在社群中超越70%的雄性,且这种权力格局随时间和地点动态变化。
1998年的艾因戈社群(Eyengo community)中,雌性从未在冲突中向雄性退让;2020年的科科洛波里群体(Kokolopori group)雌性更是在98.4%的性别冲突中占据上风。
一群雌性倭黑猩猩互相梳理毛发。研究观察的六个倭黑猩猩群体中,每个群体的雌性合作程度与主导地位均存在差异。|国家地理图片集
然而2016年的埃卡拉卡拉社群(Ekalakala community)却出现例外:雄性仅在18.2%的情况下向雌性屈服。深入分析发现,决定差异的关键因素在于雌性互相支援的频率——更高的联盟协作率直接提升了个体冲突胜率与等级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雄性偶尔会参与雌性针对其他雄性的联盟,但始终不扮演主导角色。联盟形成的触发机制在不同社群也存在差异:万巴(Wamba)地区的雌性会在雄性攻击成年同类后迅速结盟,而另外三个社群的雌性联盟则多因雄性威胁幼崽而形成。更值得关注的是,结盟雌性往往既无血缘关系,也非预先存在的“朋友”。
英国杜伦大学(Durham University)灵长类动物学家兼比较心理学家赞娜·克莱(Zanna Clay)指出,“倭黑猩猩社群间雌性联盟模式与权力结构的多样性,是这项研究最具魅力的发现之一。这打破了‘近亲物种行为模式统一’的固有认知,表明它们与人类相似,在行为特征上存在引人入胜的细微差异。”
演化启示:父权制并非必然
尽管动物研究不能直接映射人类社会的复杂机制,倭黑猩猩与黑猩猩的对比仍为理解人类演化史提供了独特视角。刘易斯特别提到:“全球范围内,女性常成为男性暴力的受害者。这项研究或许能启示我们:通过建立和维系类似倭黑猩猩的联盟关系,女性有可能积累力量,更有效地抵御暴力威胁。”
苏贝克则从演化角度解读了研究的深层意义:“雄性主导与父权制并非演化铁律。这项发现进一步印证了一个事实——猿类与人类的行为具有非凡的创新性与灵活性。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为我们带来了希望。”
撰文:Jason Bittel
编译:Arvin
校对:钱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