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AI +低代码”的融合,已经从概念落地到了各行各业,大部分的企业在选工具时都把AI开发能力当成了核心指标。
但热闹背后,开发团队其实藏着不少无奈。多数平台还停留在工具拼接阶段,没形成全流程的智能支撑,导致很多人用过低代码后又放弃了,觉得只是个补丁工具,成不了核心生产力。
我自己带队测评过不少工具,确实踩过类似的坑:查专业资料得翻好几个库,写行业代码要手动补逻辑,搭工作流还得一个个拖卡片调顺序,看似用了AI,实际还是在手动填坑。
最近也和不少开发者朋友在讨论AI开发平台的选择,说实话现在很多平台都在说自己是“AI+低代码”,但真正能落地到复杂业务、尤其是专业场景的,并不多。我花了一段时间深度试用了几个主流产品,包括CodeWave、扣子,还有今天想重点跟大家聊的低代码后起之秀——GEOVIS DevMate星图云开发者平台。
星图云开发者平台是中科星图旗下研发的一个以全栈式AI引擎为核心驱动力的开发者平台,深度融合了智能编码、能力卡片自动生成与工作流智能编排三大核心智能能力,还内置了专属的空天知识图谱与多源时空数据语义网络,能精准适配地理空间、遥感、低空等专业领域开发需求。
一、为什么我开始关注DevMate星图云开发者平台?
之前用过CodeWave做企业级应用开发,逻辑编排挺强,但在处理遥感、低空这类专业领域的知识问答和代码生成时,明显感觉“不够懂行”。扣子轻巧灵活,适合快速搭建简单流程,但一旦涉及到复杂业务流或私有数据接入,就有点力不从心。
DevMate吸引我的点在于:它把代码生成、能力卡片生成、工作流编排这三块做了深度融合,不是简单堆功能,而是真正围绕“开发全流程”做AI增强。
二、让我印象深刻的AI实战能力
1. 代码生成与补全:从“写出来”到“用起来”
之前用其他的低代码平台生成代码,最大的问题是“通用但不贴合行业”。比如写星图地球智脑引擎的脚本,它能生成基础框架,但涉及平台专属API调用、算法模块适配时,还是得我手动改——相当于只省了写if-else的时间,核心的行业适配还是得自己来。
但 DevMate 的代码助手,在快和准上真的让我改观。它不是简单输出代码片段,而是能跟着业务逻辑走,补全速度还特别快。比如我做一个“时空数据筛选+实时计算”的脚本开发,刚输入完需求描述,没等半分钟就出了完整逻辑框架;写代码的时候更省心,比如我写到“数据格式校验”环节,刚敲了“if data.format”,它就根据前面的业务逻辑,自动补全了适配行业数据标准的校验规则,不用我再翻行业文档核对细节。
最省时间的是,它生成的代码不用大改——之前用其他工具,生成后得调整逻辑顺序、补全漏缺的步骤,至少要花半个多小时;现在用DevMate,最多微调几个参数,10分钟就能直接嵌进项目里跑。
现在我写行业相关的代码,效率至少提了50%,不用再把时间耗在改代码上,能更专注在业务逻辑本身。
2.内置AI能力卡片:现成 “专业积木”,基础需求不用等、不用造
做开发时,找基础能力模块是个高频却容易被忽略的耗时点,要么在工具库里翻半天找不到适配场景的模块,要么得自己用代码封装基础功能,比如数据清洗、格式转换这类通用却必须的环节,看似简单,实则每次都要花很长时间核对参数、做适配。
而 DevMate最实在的一点,就是提前把这些基础活做好了,直接给开发者备好了七百多个内置能力卡片。
这些卡片不是通用模板,而是针对专业场景做了深度适配,比如空天数据处理分类下,有目标识别、地物提取、变化检测、专题监测很多分类,都有现成的卡片可用。比如 “遥感影像飞机智能提取” ,不用找第三方插件,也不用自己写算法模型,直接在平台里调了内置AI卡片,不到五分钟就把基础流程搭好了,非常方便快捷。
更贴心的是,这些卡片的分类很清晰,按“业务场景”“功能类型”都能查到,不用在海量模块里瞎找;而且卡片的参数配置界面很直观,不用记复杂的接口文档,填关键信息就行。对开发来说,这些现成的专业积木,相当于把重复造基础轮子的时间彻底省了下来,能专心盯核心业务逻辑。
3.能力卡片自动生成:不用翻库+手动封装,AI直接帮你造“积木”
做复杂业务时,造新卡片是个麻烦事。之前用其他平台,要找个贴合行业需求的能力,得在库里翻半天,没有的话还得自己写代码封装,光这一步就花过一小时;还有的平台能力更基础,稍微复杂点的行业模块就覆盖不到,只能放弃。
DevMate通过卡片智能生成的功能,把新增能力的方式从手动变成了自动。碰到新需求,不用自己动手,输入业务目标就行。比如一个路径规划的算法,我输入需求后DevMate直接帮我生成了对应的能力卡片,不用我查平台有没有现成卡片,也不用手动写配置,生成后直接就能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了开发效率。
对经常要做定制化业务的团队来说,这真的能少做很多重复活。
4.工作流智能连接:不用拖卡片+调顺序,AI帮你理逻辑、保稳定
搭工作流最费时间的是连逻辑、调细节。DevMate的工作流连接,把人拼流程变成了AI排流程。通过自然语言输入,AI智能体会为我们智能选择要用的能力卡片,同时会分析模块间的依赖关系,自动进行流程的连接。
比如我们想实现低空飞行中航线冲突评估的需求,平台智能选择能力卡片并生成逻辑顺序,从选卡片到流程跑通,只用了几分钟。现在我搭工作流,不用再当 流程搬运工,能专心想这个流程是不是符合业务架构,这才是低代码该有的效率。
这种体验,有点像AI帮你把散装的API组装成了可复用的乐高模块。
三、为什么我觉得DevMate的AI能力值得一试?
用下来我觉得,它不是靠功能多取胜,而是真的站在开发者角度解决问题:
第一、功能不割裂,形成闭环。代码生成的模块能直接当工作流的原子单元——比如我用问答查清楚 “时空数据处理逻辑”,生成代码后,直接就能变成工作流里的一个卡片,不用再手动导来导去。
第二、不搞 “黑盒AI”,可控可追溯。生成的代码点一下就能看到知识来源,要是我觉得某个逻辑不对,手动改完后,还能反馈给AI,下次它就会调整,不是AI生成了就只能用,而是能跟着团队的业务习惯优化,这点对企业级开发来说太重要了。
第三、针对遥感、低空等专业领域的AI能力集成。DevMate平台针对这些领域内置了多种AI能力卡片,开发者使用拖拽的方式即可快速调用这些行业基础算法,开发效率提升显著。另外,得益于DevMate平台的母公司中科星图在相关领域多年的积累,平台内置的AI算法具有相当不错的性能,让开发者既能“用的方便”也能“用的放心”。
总体来说,AI赋能辅助开发的理念已经融合于星图云开发者平台的多个流程,在很多平台还在教AI“怎么写代码”,星图云开发者平台已经在尝试让AI理解“为什么这样写”。如果你也在找一个能真正承载专业业务、又不失开发效率的AI低代码平台,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产品官网星图云开发者平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