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宿松“小片网”投资者:从功臣到困境,廿年投入何去何从?

引言

他们曾是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的拓荒者,响应国家号召,自筹资金把电视信号送入千家万户。然而,一场持续多年的“网络整合”,却让他们从建设者变为“被清退者”,数十万元投资血本无归,家庭陷入债务危机。他们究竟经历了什么?

一:从功臣到“被清退者”

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宿松县一批村民自筹资金,投入村级有线电视网络建设,解决了农村“看电视难”的问题。然而,自2013年县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有线电视网络运营管理工作的通知》(松政办秘〔2013〕109号)后,他们的经营资格被逐步剥夺,乡镇文广站被指定为“唯一合法主体”,原有投资者陆续被“整合出局”。

二:承诺未兑现,再投资打水漂

据投资者反映,县、镇两级政府曾在《数字化整体转换实施方案》中承诺,整转后将提供包含宽带等业务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基于对政府公信力的信任,他们再次举债,将网络升级为光纤到户。然而,这一承诺长达十年未能兑现,他们只能提供单一电视信号,用户大量流失,改造投入沦为沉没成本。

三:自救无门,线路被强制切断

在信号源迟迟不到位、用户流失的困境下,部分投资者尝试与其他网络平台合作,以维持基本运营。然而,相关职能部门未解决根本问题,反而采取强制剪断合作线路的方式,彻底堵死其自救渠道,导致经营彻底崩溃。

四:资金使用与整合过程引质疑

投资者指出,县广电局在整合过程中,将县城区域优质用户资源低价处置给省属国企“安广网络”,涉嫌国有资产流失。此外,其利用国家“村村通”专项资金自建前端机房,却禁止投资者接入成熟信号源,被质疑存在资源重复建设、资金使用不透明等问题。

结语

从农村文化阵地的建设者,到如今债务缠身、生计无着的“被整合者”,他们的遭遇不仅是个体命运的转折,更折射出基层政策执行中可能存在的偏差与失信。如何在推进改革的同时,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仍是地方政府必须直面的一道考题。

免责声明:本文严格遵守平台发布规则,隐去敏感信息,仅作客观陈述。本稿件内容由当事人提供发布,仅代表个人观点,与平台及媒体无关,如有侵权或不实信息可提供材料联系平台!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JqnRzF4EnHx-x71CzbcK20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