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思维是被感官构建的,我们通过专注来收束思维

思维是如何构建的,我们如何塑造思维?

来源:Huberman Lab × Duke University

嘉宾:Dr. Jennifer Groh(杜克大学心理与神经科学教授)

01

思维的本质是感觉的重演

GoodEvelyn

思维并非抽象的「脑内语言」,而是大脑在不同感觉系统中运行的「微型模拟」。

当我们想猫时,大脑并非仅激活词汇区。

而是在视觉皮层重建猫的形象,在听觉皮层唤起猫叫的声波模式,甚至在嗅觉区调出气味记忆。

因为思想的生理基础是跨感觉通道的整合运算:

视觉、听觉、嗅觉、运动信号协同运行,形成「思维的感官化结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开车或运动时,我们无法同时进行复杂的对话。

因为语言、视觉和动作系统共用同一组感觉。

02

世界的连贯感从何而来

GoodEvelyn

人脑通过「上丘(superior colliculus)」和相关脑区,实现视觉与听觉信息的映射同步。

当眼睛移动时,大脑会重绘「声音地图」,让我们始终知道声音来自何处。

这一机制解释了:

我们在看电影时,即使声音来自屏幕后方,也会感到声音与画面一致;

木偶表演中,观众能相信声音来自木偶;

我们能在嘈杂环境中瞬间转向发声源(比如被叫名字)。

大脑正通过动态「多模态融合」在毫秒级速度重建外界,使我们感知世界为连贯整体。

03

思维的持续性来自注意力的控制

GoodEvelyn

我们的大脑不仅在不断重建世界,也在不断选择:

在成千上万条感官信号中,决定哪些被放大、哪些被忽略。

这种选择本身,就是专注力的起点。

思想并不是自动运行的,它依赖注意力的聚焦与资源分配。

当注意力稳定地投射在一个方向上,感官模拟才会持续,大脑中的思想才会有形状、有延续。

换句话说,专注是思维的燃料,没有注意力的调度,思想只能碎裂成片段。

04

专注是资源竞争的结果

GoodEvelyn

思维并非静态的文字,而是感官系统内部的动态模拟。

当我们专注于某件事时,大脑实际上在为某个感官通道分配全部神经能量。

注意力就像一个小球在平滑的桌面上滚动。

桌面越平,小球越容易随意移动。

当我们对某个目标产生兴趣或任务时,桌面上会出现一个小凹坑,小球就会被吸进去。

随着投入的增加,凹坑会越来越深,直到进入心流状态。

手机的设计让桌面上出现了成千上万个浅坑。

注意力的小球还没掉进任何一个,就被另一个刺激吸走。

于是人们的思维永远无法沉入深层,也就无法体验真正的专注。

Dr. Groh说大多数人所谓的注意力问题,是感官输入边界没有被管理好。

要想真正进入深度思考,首先要做的不是更努力,而是学会关闭多余的通道,减少输入,稳定环境。

最佳状态往往来自「输入简化 + 环境固定」。

05

找到自己的注意力密码

GoodEvelyn

专注力并没有唯一的模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神经入口。

她总结了四种常见类型与应对策略:

听觉敏感型的人适合使用白噪音或轻音乐来维持背景稳定;

视觉主导型的人应保持环境整洁、光线柔和、减少移动刺激;

情境驱动型的人可以通过换座位、换咖啡馆或调整姿势来刷新专注;

语言型的人则应避免带歌词的音乐,以防语义入侵思考。

她自己在工作中会为每个项目建立一份专属播放清单。

当那份音乐响起时,大脑便会自动进入对应的任务模式。

这种方法相当于给大脑建立了一个条件反射的神经锚点。

06

环境、设备与心智疲劳

GoodEvelyn

现代人的专注障碍,根源在于信息设备的设计。

让我们进入「无限入口,无出口」的注意陷阱

最危险的刺激模式是:

1. 无启动成本(滑动即入);

2. 无结束信号(无完成感)。

这样的输入方式让神经系统持续处于半兴奋状态,没有机会恢复。

乙酰胆碱和多巴胺因此被不断消耗,人就会出现疲惫、焦虑和注意力涣散。

她提出了几种自我修复方法:

1. 用不同空间对应不同任务,在物理层面为大脑划分情境;

2. 以完成一次为单位,如一次语言学习、一篇短文或一次锻炼,给大脑明确的终点信号;

3. 分离设备,将社交媒体与工作通信分开,增加进入门槛;

4. 减少无意识的滚动浏览,保留有限入口与明确出口的行为结构。

任何能轻易进入却没有尽头的活动,会无声地劫持人类的大脑。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思维是如何构建的,我们如何塑造思维?

思维是被感官构建的,我们通过专注来收束思维。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u-v-hTdsonbCg_NaVi1s6H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