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AI画的画要上佳士得拍卖了!艺术,人类还守得住这最后的倔强吗?

Edmond Belamy 人物像,2018,由 GAN 创作;图 / Obvious Art

在“阿尔法狗”之前,围棋一直是人工智能无法攻克的壁垒,直到李世石、柯洁等最优秀的人类棋手在它面前投子认负,而它甚至不能说懂了围棋。在那之后,“艺术”成了人类坚守的下一个“倔强”:人工智能总不懂创作和审美吧?可挑战这么快就来了:今年10月,由人工智能创作的一幅肖像画将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出售,这是AI艺术品第一次参加拍卖会,估价为7000美元至1万美元之间。人类会愿意为人工智能创作的艺术品买单吗?艺术家会逐渐失业吗?人类是在慢慢尝试用技术杀死自己么……

技术迭代太快,人类需要思考和忧虑的太多,文化艺术,这个领域人类还守得住吗?

在学习了15000张肖像画之后,

AI画出了这张“以假乱真”之作

据悉,这场“历史性一拍”将在10月23日至25日举行,佳士得也将成为首个出售AI艺术品的大型拍卖行。这次拍卖的是一幅人物肖像作品,而画中的主角Edmond Belamy也并非真人,而是由人工智能系统虚构出来的形象。金色的画框中,画中的黑衣男子面目模糊,被巨大的阴影包裹着,神态朦胧,整幅画充满着浓郁的抽象派气息,作品的注释中写道:“复杂性的恶魔被家人唤醒,那阴影正萦绕在我的心头。那时一切都那么简单。”画作右下角还有一个神奇的签名,那是一个数学方程式,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作品的真正作者:一串算法公式。

Obvious 团队

据悉,这幅作品由法国艺术团体Obvious通过精密算法、基于GAN(生成式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模型开发完成。至于这个“算法”,是由艺术家们首先输入了14—20世纪之间的15000张肖像画,在学习这些初始训练集之后,两个神经网络互相对抗,生成网络(generator)随机生成一张图片,判别网络(discriminator)则判断生成的图片是否真实。二者相互博弈,不断学习,最终生成能“以假乱真”的作品。

“AI艺术”到底有没有艺术价值?

这场争论早就开始,却远未结束

这幅作品名字叫《Edmond de Belamy》,跟画中人物的名字一样。它的预计成交价会在7000到10000美元,比它的市场价值更重要的是它的产生及带来的这场拍卖的历史意义:它不仅是AI画作首次进入高级拍卖会,也标志着AI正式进军艺术这一原本被认为只能由人主导的领域。佳士得方面在一篇新闻稿提到:这标志着AI艺术将踏上世界拍卖舞台。

2016 年 Google 举办的 AI 画展“深梦”

“深梦”上的 AI 画作之一

其实这也不是第一次用电脑算法来创造艺术作品,早在上世纪60年代类似的雏形就有了,2016年Google还曾举办过一场和它们的AI“深梦”同名的艺术展,里面展出了29幅由10位艺术家与工程师共同创作的AI画作,最后通过拍卖筹得共约98000 美元,其中单幅最高卖了8000美元。而随着此次佳士得拍卖会的临近,AI艺术也开始得到传统艺术界的青睐:法国巴黎大皇宫国家美术馆、印度最大的当代艺廊Nature Morte都分别举办了AI画作的专门展览。

但就像人工智能所涉及所有的技术问题、伦理困境一样,与“AI艺术”相关的争议一直存在,且远未技术:AI艺术到底算不算艺术?有没有艺术价值?如果艺术领域也被“攻占”,人类真的不是在用技术慢性杀死自己么?在技术上,AI绘画正在以几何级速度进步,利用机器学习技术生成的作品已经具有相当强的伪装性。有研究者发现四分之三的情况下人们认为这些作品出自人类,这个比例甚至比一个人类对照组高出27%。但这些作品是否具有创造性或是否属于艺术目前尚无定论。比如《Edmond de Belamy》就是基于大量的人类艺术作品的训练数据而生成的,本身缺乏独创性,仅是一种高级的“模仿”。但罗格斯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教授Ahmed Elgammal也反过来提出:艺术家的创作何尝不需要学习技巧和借鉴其他艺术作品呢?

AI当然不仅仅会画画,

文学、音乐也统统没“逃过”

人工智能对围棋的攻破速度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想象,它们的学习速度和效率简直惊人。仅就我们原以为AI很难理解的文化艺术领域来说,不仅仅是绘画,文学、音乐等也没有逃过AI的“技术阴影”。

之前“计算机写稿”“AI随机生成歌词”等还像是小打小闹的小游戏,不过它们的进步真的远超想象。比如最近“AI算法胡言乱语写成诗”火爆社交网络,输入关键词可以随机生成诗作,居然“诗意”满满,比如“喜欢是什么做成的?太阳、花粉和所有苦涩的回忆”“我是什么做成的?孤独、惊喜和所有幸福快乐的结局”……网友感慨“成精了”“输给AI”“冰冷的机器也有温情的浪漫”!

而AI作曲也不是新鲜事儿了,2016年作曲机器人Aiva就“学会了”人类高级技能的作曲。它可以从莫扎特、巴赫、贝多芬等作曲家的15000多首乐曲中学习,提取音乐特征并建立音乐理论的直觉。在视频游戏、广告、纪录片、短片和电影等领域,AI作曲已经开始运用于商业。

【东张西望】

所以,人类瑟瑟发抖了吗?

2017年初,李开复在《奇葩大会》上演讲时预测:未来10年内,人工智能将夺走我们50%的工作。那我们该咋办?李开复告诉我们:人工智能记忆力非常好,但它真的不懂什么是美,它不懂毕加索为什么是伟大的艺术家,也不懂周杰伦为什么是伟大的音乐家。所以我们要发挥我们在人文、艺术和美方面的优势。

可离这话刚过一年,好像人文艺术领域就不保了:AI可以不懂毕加索,但它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深度“学习”毕加索,然后通过“算法”生成无法想象多的“类毕加索作品”。AI不懂周杰伦,但今年《中国好声音》舞台上出现了一个叫宿涵的24岁清华博士,他用人工智能音乐创作程序改编了周杰伦的《止战之殇》并技惊四座,也一举取得了这一季“冠军争夺者”的实力认证。

所以,人类瑟瑟发抖了吗?

并没有。

宿涵说AI深度学习了成千上万首歌词,在他输入《止战之殇》的指令后它可以无限地“创作”下去,但这所有的“创作”需要宿涵最后的选择、取舍和改写,用他的话说:赋予它人类的温度。就是这个词:温度。这是人类所拥有的、目前AI还无法理解及拥有的东西。

现场哈林对于技术在音乐上的渗透表示“有点可怕”,但周杰伦立即表示:“有我在,不要怕!”人为什么要唱歌?是为了抒发情感交流思想,AI可以学会语法和押韵,但人类在音乐上的创作能力是不可被取代的。

高晓松去过《星球大战》系列的导演乔治·卢卡斯的天行者庄园,《星际大战》电影中的很多场景是手绘的,即使到了科技发达的今天,很多东西乔治·卢卡斯也还是坚持用手绘,而不用特技。他说CG太准确了,与人类手绘之间始终存在一些差别,而这个差别就是breathing(呼吸)。就像音乐,现在电脑合成音效每个拍子和音符都准极了,但好的乐手仍是千金难求。艺术是需要“呼吸”的。

动画大师宫崎骏也是手绘的坚守者,在3D技术已经出神入化的时代,每一秒都有24格动画,宫崎骏电影每一格的分镜都由手绘完成。大量使用电脑的计算结果会使得画面有机械感,没有手绘动画的那么自然。而这也是创作的灵魂。

当我们在谈论艺术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温度、呼吸、灵魂,这些都是艺术中最珍贵的东西,也是人类始终应该坚守和信仰的东西。

在照相技术发明时,人类也曾经迷茫过:人像、风景、一切都可以在瞬间成像毫发毕现,还需要又慢又贵的绘画吗?事实证明:需要的。绘画的价值不仅在于留住画面的信息,还在于创作的灵感和唯一性,画家在创作中有情感起伏、有意外误差、有想象有激情……这些都是AI在技术上无法计算的。

AI画画当然是有价值的,比如工艺价值、装饰价值和研究价值等,未来可能还会无限延伸出我们还没想到的价值。

但审美是个复杂的东西,是数据和算法无法满足的。就像如果有朝一日,注射一剂营养素可以提供我们一年甚至终生的能量,那厨师会失业吗?还是不会吧,那样的技术摧毁的不仅是整个餐饮业,还有饮食本身给予我们的快乐源泉。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张艳

关注以下……

【《扬子鉴藏》微店】

关注扬子鉴藏微信公共平台(yzjiancang)后,您只需找到平台首页最下方三个按钮选项中的“微店”点击进去就妥妥滴找到我们的微店啦!(或者直接在“口袋购物”搜店铺“扬子鉴藏”)保质保真又保价格可爱的各种艺术品等着你哦~

【扬子鉴藏微拍(周三群)】

微拍时间:每周三晚上19:00-22:00。

【扬子鉴藏微拍(周六书画群)】

微拍时间:每周六下午14:30-17:30。

【扬子鉴藏精品月月拍】

微拍时间:每月月中的周日下午14:30-17:00(每月微拍一次)。

❤新藏友请注意……

我们会提前两天将拍品的信息和图片等上传到公共平台及微拍主持人的朋友圈里,所有关注“扬子鉴藏(yzjiancang)”平台及各个版块加微拍主持人为好友者,均有资格参与竞拍。没有在扬子鉴藏微拍群内的朋友尽快加主持人为好友,以便拉您入群实时参与。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930B001M5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