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大堆技术术语里,最为被普通人所熟知的大概就是“爬虫”了。其实爬虫这个名字就已经特别好地表现出了这项技术的作用——像密密麻麻的虫子一样分布在网络上,爬行至每一个角落获取数据;也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们对这项技术的情感倾向——虫子或许无害,但总是不受欢迎的。
有一个说法是,互联网上50%的流量都是爬虫创造的。这个说法虽然夸张了点,但也体现出了爬虫的无处不在。爬虫之所以无处不在,是因为爬虫可以为互联网企业带来收益。
爬虫技术的现状
语言
理论上来说,任何支持网络通信的语言都是可以写爬虫的,爬虫本身虽然语言关系不大,但是,总有相对顺手、简单的。目前来说,大多数爬虫是用后台脚本类语言写的,其中python无疑是用的最多最广的,并且也诞生了很多优秀的库和框架,如scrapy、BeautifulSoup 、pyquery、Mechanize等。但是一般来说,搜索引擎的爬虫对爬虫的效率要求更高,会选用c++、java、go(适合高并发)。
运行环境
爬虫本身不区分到底是运行在windows还是Linux,又或是OSX,但从业务角度讲,我们把运行在服务端(后台)的,称之为后台爬虫。而现在,几乎所有的爬虫都是后台爬虫。
爬虫的作用
1、爬虫爬出top1000和top10000数据,范围增大,然后按照情况选取细分产品信息等进行开发。
2、通过爬虫数据,跟踪产品情况,用来做出快速反应。
3、利用爬虫信息,抓取产品信息库类目变动情况。
未来,人工智能将会颠覆所有的商业应用。而人工智能的基础在于大数据,大数据的基础核心是数据采集,数据采集的主力是爬虫技术,因此,爬虫技术作为大数据最基层的应用,其重要性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