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人类为了长生不老能干出什么没下限的事?这些回答扎心了

冲突性是电影的必备要素。正是因为一个个充满冲突、矛盾、两难的主题才让电影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产生启迪人生,发人深省的作用。

把电影中的矛盾命题放大到社会层面,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辩个透彻,脑洞大开的小电君如今就在西安玩了一票大的!

“电影辩世界”选手与评委大合影

作为第五届丝绸之路电影节的专项活动,由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与电影频道融媒体中心主办的首届高校大学生电影辩论赛《电影辩世界》自10月5日起在西安举行。

在前面的四天中,24支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类高校经过24场激烈的辩论车轮赛,共有8支队伍胜出,进入昨天的复赛争夺。

“电影辩世界”复赛比赛现场

复赛共有两大辩题:“人工智能会不会威胁到人类/社会发展?”、“若一种珍稀动物可以延长人类寿命,是该让这种动物服务于人类还是应该保护这种动物?”

一个聚焦人与人工智能,一个关注人与动物,但讨论的都是“人”与异己“物种”如何共存的命题

关于这两大问题,电影中有哪些类似的例子,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思考,影评人评委为我们推荐了不少相关佳片,“吃瓜群众们”快随小电君一起看看吧~

“人工智能会不会威胁到人类/社会发展?”

在辩题中,辩手们将对未来的科技世界展开思考:强大的人工智能的高度替代性会否侵蚀人类的身心?人工智能究竟会不会威胁人类社会发展?两位影评人评委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少相关电影参考。

比如,在威尔·史密斯主演的《机械公敌》中,故事围绕一场谋杀展开,聚焦了和本次辩题相近的话题:在人工智能大批量的普及后,拥有自我进化能力的它们是否会站在制造者的对立面?

故事中威尔·史密斯饰演的警察恰恰在立场上是不信任“机械生命”的。在结尾处,编剧也表达了自己对人工智能的期望:即便不是每一台人工智能都愿意与人类共存,但机械生命和生物生命仍然能找寻到互相理解,互相沟通的方法。

在2001年上映的《人工智能》中,斯皮尔伯格则选择了温情元素为主的电影语法,为观众们塑造了可爱又让人怜悯的机器人少年大卫。

故事主题则和《机械公敌》不同,意在探讨人类在自诩为生命最高形式时对于非同类生命的践踏。

有趣的是,斯皮尔伯格在电影中为大卫引入的名为“爱”的程序——一个懂得爱的机器人和背弃旧爱的人类,这样鲜明的反差更令人反思。

2015年年度最为惊艳的小成本科幻作品——作为导演的处女作,《机械姬》在探讨人工智能时选择了更为沉静的方式。

全片围绕着一位独立思考能力的智能机器人伊娃(艾丽西亚·维坎德出演),为了确认她是否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科学家希望主角为伊娃进行著名的“图灵测试”,故事也围绕着男主和“机械姬”之间的对话展开。

全片从“图灵测试”展开,随着剧情的推演,相信观影者也会和男主一样陷入对机器人伊娃的情感之中——已经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机器人定义,有了人类一般情感的“她”最终选择了挣脱控制寻找自由。

这也是本次辩题中所聚焦的疑问:当摆脱了人类控制的AI拥有自己的思想同时对身份感到怀疑时,是否会成为威胁人类的存在?导演将这样的疑问通过电影也抛给了观众。

影帝杰昆·菲尼克斯在《她》中,则为人工智能提供了更浪漫的注解,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声色具齐的“人机恋爱”。

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在交互当中有着和普通人类相比巨大的优势:不会拒绝,足够专一。这也让男主沉溺于这种几乎不付出任何成本就能得到的情感交流中。

但虚拟感情体验和真实的心动有着千差万别,二次元女友也不可能给予人真实的情感经历。

虽然是一部小清新风格的科幻作品,但从《她》中可以引申出很多不同的议题。导演避开了科幻题材通常的严肃笔法,选择浪漫舒缓的基调展开故事,另有一番滋味。

与直接探讨人工智能的影片不同,吕克·贝松的这部《超体》虽然并未涉及人工智能,但关于“进化”这一概念的脑洞却和人工智能中的自我修复、自我进步不谋而合。

电影中斯嘉丽·约翰逊饰演的露西在机缘巧合下,大脑开发程度提升到人类前所未有的程度,最终在精神控制下,身体与世界融为一体。

在描述进化的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人类在大脑的开发中也会逐渐挣脱情感的舒服,与机械思维贴近。在大脑开发后期,女主外圈摒弃掉感性因素,几乎变成一台“活体计算机”,甚至将自身连入网络。

这样的脑洞似乎也在拷问着我们关于人与机器之间的边界——也许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绝对的边界。

最后再来聊聊《2001太空漫游》。人工智能不算是库布里克在这部电影中表达的最重要的主题,但作为里程碑级别的科幻电影,凡是谈及此类话题都不能绕过。

在1968年上映的电影如今来看依然有着哲学著作般的深度和预言家般的先知感。而斯坦利·库布里克这位“好莱坞边缘人”也凭借它正式载入电影史册。

作为过去几十年中最富有个人魅力的电影制作人之一,库布里克在《太空漫游2001》中以独特的视角和美学品味展现了他对于人的进化、人与宇宙之间的联系等问题的种种看法。

当然也包括对于“人工智能”存在形式的大胆预测——相信电影中HAL9000这台智能电脑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电影因为过于晦涩曾遭受了如好评一样多的质疑,但仍然不能否认这是一部划时代的科幻杰作。

“若一种珍稀动物可以延长人类寿命

是该让其服务于人类还是应该保护”

聊完人工智能,今天的第二个辩题聚焦人与动物的关系。

如果有一天,当我们发现某一种珍稀动物可以为人类延长寿命的时候,是选择捕杀来养人,还是保全这种动物最后一丝生存的可能呢?这样的例子在电影中不胜枚举。

2009年,雅克·贝汉执导的纪录片《海洋》上映。该片耗时五年,耗资5000万欧元,动用12个摄制组、70艘船,在全球50个拍摄地取景,有超过100个物种被拍摄,超过500小时的海底世界及海洋相关素材,是史上投资最大的纪录片。

在展现海底世界的壮美辽阔,海洋生物的斑斓旺盛的同时,电影同样纪录着人类对于海洋生态的践踏和破坏。

其中,一段捕猎鲨鱼,割掉鱼翅,再将受伤流血的鲨鱼放回海洋,任其在煎熬中走向死亡的画面触目惊心。

如辩题所说,鱼翅被不少人认为有益气补虚、延年益寿的功效,但捕食鱼翅以牺牲野生鲨鱼为代价,过程极为凶残血腥。

我们不禁要问人类为了自身健康或口腹之欢是否拥有剥夺其他野生生物生存的权利,如此短视的“长寿”又是否会以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埋下不可预知的更大危机呢?

同样的例子在陆川执导的《可可西里》、路易·西霍尤斯执导的纪录片《海豚湾》、雅克·贝汉的《迁徙的鸟》中都可以见到。

纪录片《迁徙的鸟》将镜头聚焦在人类难以企及的天空,也用鸟类的视角审视着人类。导演在开篇时说道:“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一种对于回归的承诺。”

而在这场漫长而艰辛的回归之路上,人类可能是最大的危险制造者。

影片中让人印象最深的片段莫过于:一群鸟类在澄明的天空自由翱翔,音乐与鸟鸣此起彼伏,但随着一声枪响,音乐戛然而止,中枪的小鸟从空中笔直坠落,更多的枪声随之响起。

所谓“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常常是人类为粉饰私欲找来的冠冕堂皇的借口。这些自然生态题材的影片似乎都在警示着我们“人类不是万物的上帝”,面对自然应怀有更深的敬畏之心。

2005年上映的《杜玛》就是这种“敬畏之心”的一个范例。

影片讲述了一只迷路的印度豹幼崽杜玛被人类解救,与男孩赞恩一起长大,但随着杜玛一天天长大,赞恩决定送这位动物朋友回归自然,于是带着杜玛只身横穿南非,将它送回野外的感人故事。

就像赞恩父亲所说:“杜玛是野生动物,它的野性是与生俱来的,刻在骨头里,溶在血液里,就像记忆。”人类可以陪伴,却无权改变。

如果说阿郎评委的片单十分接地气,那曾念群评委的片单则算得上脑洞大开。

当人类成为那个“可以延长寿命的工具”,设身处地的我们是否还能如此理直气壮?

比如,在科幻片《木星上行》中,外星人为了永葆青春,研发出一种神奇的精华液,这种精华液要用100个地球人才能做成,而地球就是专为提供原料而诞生的。

英国伦理片《别让我走》提出的问题则更加锥心,如果能让你延长寿命的不是动物,而是“克隆人”呢?

电影中,寄宿学校海尔森的孩子们表面上和普通人无异,只是不能剧烈运动,然而某天他们却从老师口中得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海尔森的终极目标是将他们培养成器官捐献者,他们必须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直至死亡。

为了延续自身的生命,人类有没有权力创造出另一类活生生的生命,并残忍剥夺其为人类服务外的其他价值?随着科技的发展,这样的困境也许离我们并不遥远。

经历了四场激烈的唇(头)枪(脑)舌(风)剑(暴),辩论赛的四强也最终产生,分别是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

这四只队伍也将在明天(10月11日)再度交锋,争夺决赛席位。这么精彩的比赛如何收看?重要的事只说一遍!

登陆1905.com、1905电影网app、电影频道app以及新浪微博都可以进行全程的赛事直播和回看,我们在那里等你哦~

/ “电影辩世界”赛程回顾 /

/ MORE /

/ HOT /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010A1LY0N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