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近年来“包挂热”在年轻群体中持续升温,街头巷尾的背包上随处可见各式包挂,社交平台上相关话题浏览量超亿次,“包挂经济”悄然崛起。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某电商平台毛绒包挂销量同比增长164%,泡泡玛特毛绒包挂收入更是激增1276.2%,首次超越手办业务成为核心营收来源。这些小巧的挂件品类丰富,涵盖潮玩IP、文创周边、原创设计等,价格亲民却承载着多重价值,已然从普通装饰品升级为年轻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包挂里藏着的是最细腻的旅行情怀,是年轻人行走世界的“可视化日记”。每一次出发与抵达,都可能化作背包上的一个小小印记: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成都的熊猫玩偶、上海武康大楼灵感设计的“武康康”,从国外到国内,这些来自不同地域的包挂,不仅是旅途风景的缩影,更是一段段独家记忆的载体。它们不像厚重的纪念品那样难以携带,可以它们随时随地唤醒人们关于远方的回忆,让每一次瞥见都重温旅行中的惊喜与感动,成为年轻人收藏生活点滴、定格美好瞬间的独特方式。
包挂亦是化解乡愁的温柔寄托,是家乡文旅递给在外游子的“情感信物”。对于漂泊异乡的年轻人而言,一款承载着家乡特色的包挂,往往有着治愈人心的力量。山西大同以云冈石窟造像为灵感的“佛小伴”,带有故土元素的文创挂件,静静悬挂在背包上,就像家乡的一份牵挂,时刻提醒着自己的根之所在。在陌生的城市里,这枚小小的挂件成为连接故土与当下的纽带,在忙碌的学习和工作中,给予游子无声的慰藉,缓解着对家乡的思念。
包挂更搭建起跨越陌生的社交桥梁,让同频的灵魂因共同的热爱相遇。不同的包挂背后,是年轻人各异的兴趣爱好与审美取向:动漫迷的经典角色挂件、游戏玩家的同款周边、文创爱好者的文物联名款,这些可视化的“兴趣标签”成为无需言语的“接头暗号”,是年轻人独特的“social methods”。在咖啡店因同款插画师包挂结缘,在地铁上因同系列挂件会心一笑,在线上通过“包挂搭子”话题寻觅同担,包挂打破了传统社交的壁垒,让有着相同热爱的年轻人找到“组织”,形成了独特的兴趣社交圈,让陌生的距离在共鸣中悄然消融。
一枚小小的包挂,在手上轻轻的重量,却承载着远超其本身的情感重量。它是旅行情怀的凝结,是乡愁的温柔寄托,是社交连接的纽带,更是年轻人表达自我、热爱生活的生动载体。在这些色彩各异、造型别致的挂件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年轻人对生活细节的珍视,对情感表达的渴求,以及对世界的独特理解,而这正是“包挂热”持续升温的核心密码,让这件小物件成为读懂当下年轻人精神世界的一个温暖窗口。(安庆师范大学 任士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