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一课经济学》—亨利·黑兹利特(四)

从上一期的“包”治百病,到这一期谈到生产制造、人工智能经济社会领域的变革和发展带来的就业变化,陈老师引用了书中一两百年前的案例并结合当下社会中相似的问题,阐述了一些大趋势和大的经济社会变革背后的经济规律和一些隐藏的经济学谬误。这是书里淘金《一课经济学》第四集,陈铜老师带来的精彩分享——机器必然导致失业?

陈老师引用书中提到的转炉钢生产和棉织机的使用,欧洲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社会发生一些重大的经济变革,人类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带来的生产方式的革新,促使人类劳动更加关注一些主动性的创造,比如说设计、实验等等一些新的思考和就业方向,而不是传统的、以纯劳动力为主的这样一些工作。然而伴随着这些变革,我们并没有因为机器的出现而彻底的失去工作,而是由纯劳动力工作转向一些更具创造性价值的工作当中,创造了一些新的岗位。在当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很多人就有未来可能失去劳动机会这样的焦虑,但是陈老师指出,当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可能有一些工作暂时更多的被“机器”替代,就像当年钢铁和纺织一样,然而更多的人更加关注诸如带有设计实验性质等的更具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工作方向。就像节目中陈老师说的,实际上人工智能本身这样的“机器”也是需要“机器”去生产制造和设计的。所以说,人类一定会创造更多的“生产工具”,创造新的生产方式,但是人类也会更加关注和探索更具创造性的工作方向。

这让我想起小的时候,会经常听说某某某长大以后要当工程师,那时候觉得工程师是一个很神圣的、很伟大的一个职业,在现在看来,工程师的概念已经大大的转变或者说扩展了,并不只是以前我们认为的,似乎跟机器打交道,像生产制造那样的一些职业才算工程师,在今天,很多细分领域,如软件开发设计,甚至是算法设计人员,一样也被称为工程师,所以这也是社会变革下,机器和其他的一些先进的生产力诞生以后,人类的发展方向、工作方式产生了变革。放在当今的全球经济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我们知道改革开放初期的十年二十年,我们国家因为劳动力成本比较低,所以吸引了全球很多的一些产业在中国落地,所以说很长一段时间中国被称为第一制造大国。而今天随着全球经济的演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的逐步增加,一些完全靠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部分生产制造或加工领域的产业,逐步向其他的一些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比如说东南亚国家,那么这时候怎么办?我们看到中国的就业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劳动力更多的转向一些所谓的高端的、先进的产业领域或者产业环节,包括高端设计、应用软件开发、新能源以及一些服务行业等等,这些目前全球范围来看都是比较前沿的一些科技技术或者服务领域。因此,在这样的一些领域吸引了更多的从业者或者说有更多的劳动力需求,这些领域创造了更多的劳动就业岗位,而传统的生产制造加工,它的占比可能会逐步的因为新的技术、新的生产力的提高或者劳动力成本的增加而逐步的转向更加上游的,诸如先进制造、高端设计以及服务型产业方向。

我想到这一期节目的最后,陈老师说到的,更愿意看到更多的思考以及更多的决定做哪些思考和探索这样的一些更具主动性的事情,创造更大的价值,是需要我们在现在这样的一个阶段所要去思考。我想这也是过去西方一两百年,中国过去几十年经济社会变革的一些规律,这些规律在今天依然发生着,相信未来也将不断的发生。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022B0RNAY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