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2018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人工智能发展的当下 图书馆让社会更智慧更包容

AI技术日渐发展的今天,探讨颠覆性技术将如何影响图书馆。10月17日至19日,以“图书馆,让社会更智慧更包容”为主题的第九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SILF 2018)在上海图书馆召开。来自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的269位代表出席了论坛。

国际图联主席格洛莉亚·佩雷斯-萨尔梅隆作主旨报告。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摄

图书馆人是变革的重要驱动器

何为一所理想的公共图书馆?国际图联(IFLA)主席格洛莉亚·佩雷斯-萨尔梅隆认为,图书馆除了管理图书,还有责任让政府和社会获得信息。开幕式当天,国际图联(IFLA)主席格洛莉亚·佩雷斯-萨尔梅隆(Glòria PÉREZ-SALMERÓN)作了题为《图书馆:变革的驱动器》的主旨报告。

她同时也是西班牙文化联盟主席、巴西科技信息研究所顾问。她任职于巴塞罗那市议会,在其职业生涯中担任过西班牙国家图书馆馆长及该馆理事会和执行委员会成员。在她的领导下,图书馆开发了许多创新项目,比如与西班牙电信公司合作的系统数字化馆藏项目,该项目预计将实现20万册图书的数字化。

“图书馆人无疑是变革的重要驱动器。”格洛莉亚表示,图书馆人除了管理图书,还有责任让政府和社会获得信息,“我们不仅要参与图书馆建设,还要参与社会发展。如果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思维,我们就不能改变世界。”

她提及,从社会政治角度而言,图书馆人要为市民服务:“我们要考虑他们需要什么信息,同时让人们享有信息知情权和言论自由权。这需要图书管理员有领导力。”

“此外,我们还需要用更多方式宣传图书馆,尤其是齐心协力推动数字化转型。我们在一个数据化环境中,需要提高人们的信息素养,确保他们得到的资讯是有益的,确保他们有数字化渠道获取信息。”格洛莉亚还表示,图书馆人在文件保护、版权改革方面也需要着力,否则会出现“信息黑洞”。

身为国际图联主席,格洛莉亚表示他们非常希望听取各位图书馆人的意见与想法,“我们现在需要接触全球图书馆人,需要各位的真知灼见,从而寻求全球化为图书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里,我们会听取中国图书馆的声音,而我们需要有很多信息去证明,图书馆对于这个世界是非常重要的。”她说,“比如,在中国有超过30万家公共图书馆,这个数据非常庞大。我们可以用这个数据告诉联合国,我们有很多基础设施,我们有很多图书馆,我们在人类信息接触方面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馆(所)长陈超发言。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摄

图书馆让社会更智慧,更包容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馆(所)长陈超作了题为《智慧与包容:重塑公共图书馆新愿景》的发言。

“我希望和大家一起来思考和探讨,在当前已经形成共识的新一代的颠覆性技术将如何影响传统的图书馆?也就是图书馆如何面对和顺应正在到来的智慧时代?”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则认为智慧与包容才是公共图书馆的核心职能与使命。

在他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本届SILF的主题:图书馆让社会更智慧,更包容,“因为智慧和包容对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而言是存在的理由,是反映我们公共图书馆本质属性的,更是我们图书馆的核心的职能和使命。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图书馆始终守护着人类的知识和智慧。”

陈超说,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公共图书馆就是一个体现社会包容的场所,是人类社会为保障每一个公民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自由和平等而设置的一个专门的机构,“今天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的是仅仅这些认知和理解还不够。我觉得仅仅让图书馆智慧化发展、包容性发展还不够,更重要、更伟大或者是更艰巨的是要‘图书馆让社会更智慧,更包容’。”

他认为,在新的智慧时代,公共图书馆要把持续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作为图书馆人的新的使命,也是新的愿景,“要把持续促进人类社会的包容性发展作为我们真正的使命。这样的智慧图书馆、复合型图书馆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随着信息化的进程,图书馆的服务、业务和管理的智能化程度也在与时俱进,如今智慧图书馆已经呼之欲出。AI能够画画、可以谱曲、甚至微软小冰已经出了第一本诗集。这些还只是弱人工智能,但已经让图书馆有了基于ASRS的自动化立体书库、智能分拣系统、智能书架、自助借还系统、全文检索系统等等。

“那么可以期待,未来的强人工智能,图书馆将不再需要馆员做编目,不再需要馆员负责馆际互借。”陈超说,在前智慧时代,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更多的是管理书籍,而非管理知识内容,如今我们已经看到管理知识内容的希望了。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馆(所)长陈超发言。

最后陈超引用哈佛大学新任校长艾瑞莎·弗兰克林就职演说中一段话:“在今天的技术已经过时很久以后,人们依然会阅读莎士比亚和马尔克斯的作品,依然会听莫扎特、鲍勃·迪伦以及富兰克林的音乐,我们依然会思考那些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哲学家和诗人的伟大的问题。”

陈超说,这些都是真正的人类创造力的产物,这些也是人类的永恒的需求。这也是图书馆不变的初心,图书馆人永恒的使命。

论坛收到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论文100篇

此外,美国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学者包弼德哈佛大学中国历史教授包弼德(Peter K. BOL)作了题为《数字人文与中国学的信息基础架构》的主旨报告,在他看来,图书馆应该是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包罗万象,可以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帮助人们找到信息。

国际图联执委、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程焕文教授,英国威尔士国家图书馆馆长Rhodri Glyn Thomas,美国纽约皇后公共图书馆馆长Nick Buron,爱尔兰科克大学图书馆馆长John Fitzgerald,意大利米兰图书馆馆长Stefano Parise,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图书馆馆长王雪茅等先后作了大会发言。

据悉,本届论坛共收到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论文100篇,收录入论文集的论文共71篇,摘要7篇,组委会选择其中40余篇论文在主旨报告、大会报告以及专题交流会环节进行交流。

论坛以“图书馆,让社会更智慧更包容”为主题,并设立了“数字学术与人文研究”、“公众服务与阅读推广”、“信息技术与智慧图书馆”、“空间设计与服务创新”、“图情出版与专业交流”等5个分会场,论坛聚焦图书馆转型与创新,围绕热点问题、理论研究、前沿技术和最佳实践开展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

“本届论坛以‘图书馆,让社会更智慧更包容’为主题,这给了我们一次很好的契机,能够在这里围绕共同的话题和目标展开充分的交流与探讨,我们十分珍惜这次各位嘉宾和专家来上海传经送宝的机会。与此同时,我们也衷心期待各位的真知灼见和实践经验能够为两年后建成的上海图书馆东馆,注入更多新的思想、新的力量。”陈超如是说。

上海图书馆连续举办九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旨在打响独具魅力的“上海文化品牌”。通过近二十年的努力,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已发展成为备受海内外图情界关注、影响深远的国际性专业学术论坛,为促进上海乃至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切磋交流的平台。

图片说明:公共图书馆(图片来源网络)

但是AI也可以取代图书馆中不少岗位。剑桥大学发布的研究中,分析了365种职业被AI淘汰的概率,其中图书管理员以51.9%的概率排在第16位。如何与AI竞争?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提高创造力。过去图书馆在致力于提升人的阅读能力、读写能力,未来要努力提升人的创造力。

创造力可以通过三种素养来培养提升:文化、科学和艺术。文化素养如今已经发展为跨媒体素养,而科学素养又在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据重要作用,美育教育一直是图书馆在做的工作。“在今天的技术已经过时很久以后,人们依然会阅读莎士比亚和马尔克斯的作品,依然会听莫扎特、鲍勃·迪伦以及富兰克林的音乐,我们依然会思考那些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哲学家和诗人的伟大的问题。”这些都是人类创造力的产物,也是人类永恒的需求。

更多阅读关注“图情轩”

※本文转载自澎湃新闻 东方网,如有侵权当立即删除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022B19FSN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