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区块链通识课程《区块链与创新创业》第二讲开课,那么此次课程究竟讲了些什么,作业是什么,学生反应如何,小编为您带来全方位实录!
据悉,此次课程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李晋主讲,以上节课的话题“50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可能有什么今天不存在的东西或现象?”引入,下面是学生的相关答卷:
主讲老师表示这些问题主要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答案没有对错之分,重要的是希望同学们时刻保持独立思考的意识。
此次课程的主题是《比特币与加密数字货币》。李老师首先从比特币的诞生讲到了数字货币的历史。
发展历程:
1982年,大卫乔姆提出不可追踪的密码学支付系统。
1991年,Haber和Stornetta提出用时间戳签名数字文档。
1997年,Adam Back发明了一种 Hashcash,后被中本聪用来解决了无信任共识问题。
1998年,戴伟提出了匿名的、分布式的电子加密货币B-money,这也是中本聪借鉴最大的一种加密货币。
1992年,为捍卫公民隐私,Timothy C. May 发表加密无政府主义宣言,并提出要创建一个匿名的独立数字货币体系。
2008年,中本聪站在巨人肩膀上发表比特币论文。
那么,比特币工作原理到底是什么?其实核心包含:1.分布式账本;2.密码学算法(哈希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3.基于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 PoW)的共识算法,即挖矿争夺记账权;4.解决节点发现、通信,数据同步等问题的P2P网络技术。
为了便于学生们理解、提高区块链学习兴趣,李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矿机实物:“目前最先进的16nm的蚂蚁ASIC矿机,算力是最早CPU的42万倍,难度增加3万亿倍,全球算力增加了8000亿倍。”
最后,李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加密数字货币的经济学基础。从货币起源到货币产生,货币使得资本主义的生产结构得以建立,并且使得商业计量成为可能。而货币的其他功能,都是交换媒介价值的衍生物,换而言之,如果货币不是交换媒介,就没有其他价值。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李老师为同学们留下了引人深思的课后作业:你怎么看待比特币或加密数字货币的未来?区块是否可以扩容?你认为区块链将会在哪个领域发展最好?
区块链作为时下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技术瓶颈需要攻破,人才短缺问题亟待解决,高校人才培养迫在眉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将区块链纳入教育体系并连续成功开讲两次区块链课程,是高等教育区块链化的最好例证。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