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从瑞银“独角兽”调查报告看,我们不缺创新,缺静心后的基础研发

从瑞银“独角兽”调查报告看,我们不缺创新,缺静心后的基础研发

瑞信今天发表了一个专题报告,按报告中的数据,我们已经是全球独角兽企业的第二大发源地,仅次于美国。截至2018年9月18日,全球共有272家独角兽企业,总估值为8640亿美元,其中79家来自中国(包含中国香港地区),并占总估值的33%,美国有127家独角兽企业总值4390亿美元,占总估值的51%。 虽然从数量上来说,我们的独角兽企业少于美国的独角兽企业,但是我们的独角兽企业平均估值为36.09亿美元,略高于美国的34.57亿美元。说到这里,我们确实有理由为我们这些年的科技进步感到高兴,可是在瑞银的报告中,我们也看到我们现在当下繁荣背后的另一面,即我们不缺创新缺静下心来的基础研发。

国内独角兽企业的出现,有经济发展的必然因素(按照著名经济学家Schumpeter对于经济的观点,经济发展的轨迹是人口红利—土地红利—资本红利—创新红利的循环过程),也有我们国内市场这几年资本躁动的因素,有机构统计过,从2016年第四季度到2017年第四季度期间,全球36个最大规模的风投交易中,17个来自国内,占比约47%。这反映了我们国内风投规模和热度,已经与北美洲相近,这是好事。可是,如果你再仔细看看瑞银的报告,你就会发现为什么我说我们不缺创新,缺静下心来的基础研发了。在我们79家独角兽企业中,约58%即有46家是来自于科技的应用层面,即互联网、电子商务、线上到线下(O2O)和游戏领域。而相比之下美国的独角兽企业中,却有约45%,来自于需要更多基础科学研究、和更高科技含量的领域,如人工智能(AI)、大数据、机器人、软件、医疗保健和生物技术。从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即我们很多独角兽企业的驱动力,来自商业模式创新,而非科技创新,这固然和我们国内庞大、快速增长的消费市场有关,但是这也和我们自己这几年的心态有关。(我们也有精心做基础研究的高科技企业,只是这样的企业,数量太少了)

毫无疑问,如果要真正全面赶上全球的科技,我们还需要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这里我不得不提,之前我看过一篇文章,是一位华为副总裁关于中国科学技术还落后美国30年的论述(值得一看),不管你承认与否,在基础科学领域,我们的差距还是蛮大的。或者拿我们的近邻日本来看看,30年前的日本,和我们现在经历了一样的情况,国内资产泡沫,和美国的贸易摩擦,可是如果说这三十年,我们是用百米冲刺的速度,从山脚往山顶冲的话,那日本则是从山顶跌落到山谷,然后在山谷静静盘坐了30年。而盘坐的这30年,给日本带来的收获也是巨大的,从1989年到现在,日本获得了23个诺贝尔奖,在光学镜头、机器人、工具机等等一些领域,日本仍然处于世界一流的水平。之前看到网上就这个情况,有人调侃道,过去30年,我们在忙着炒房,日本却在静静做基础研究。话有点糙,但是也不无道理。不光是企业段,就个人而言,我们现在愿意静下来做基础研究的人,我们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106A1LEBC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