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新治疗称可将脑胶质细胞转化为神经元;新华社上岗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研究发现免疫系统与产后抑郁的联系

科 学 时 讯

1,新基因治疗将脑胶质细胞转化为神经元!

来源:生物通

在一系列动物实验中,由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陈功(Gong Chen)博士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新的基因疗法,对神经胶质细胞进行重新编程——这些胶质细胞包围着每个神经元,当神经元死亡时可被重新激活——将它们变成健康的、有功能的神经元细胞。

2,中外合作研究揭示精神疾病发生调控机制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

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美国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东南大学等机构合作,首次提供了miR-137缺失导致精神疾病的在体实验证据,进一步揭示miR-137缺失类的精神疾病的分子调控机制。该研究11月5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

3,免疫系统与产后抑郁的联系

来源:生物通

11月6日,在圣地亚哥举办的神经科学年会上,研究人员介绍,在产后抑郁动物模型中,负责情感调节的大脑区域显示出炎症迹象。

4,Sleep:警惕!晚上睡眠不足或会让你的身体脱水!

来源:转化医学

近日,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每天只睡6个小时的成年人或许更容易脱水,相关研究结果刊登于国际杂志Sleep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当经过一晚较差的睡眠后感觉不好的个体或许应该考虑到机体出现了脱水才会引起不适,而并不仅仅是睡眠不好的原因,这时候或许就需要及时补充大量水分了。

阅 读 分 享

1,12种令人感到十分诡异的视错觉

来源:利维坦

图中所有圆圈的颜色都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圆圈周围的直线颜色。

在这个社交媒体时代,很多人正创造并分享着与视错觉有关的设计。其中最好的设计正日渐风靡并不断成为新的标杆。实际上,视错觉正在成为越来越有力的文化象征。

有趣的错觉也有着重要的哲学应用。它以一种清晰准确的方式告诉我们:我们对周围世界的直观感知并不可靠。感知实验模拟了一种心理模型,即我们并不能对实验设计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正确反应。

本文分享了作者最喜欢的视错觉。共赏之!

2,“酸碱体质”宣扬者拒绝认错:这场审判是一个骗局

来源:环球科学ScientificAmerican

“酸碱体质”宣扬者 Robert Young近期被判罚1个亿,但是他这种毫无科学根基的理论,究竟建立了多少年?判罚固然重要,但是追溯一下“神医”的历史,我们发现也许很多荒谬的事情早就该被阻止。

3,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回答网友关于学术评价、经费使用、激励机制等方面问题提问

来源:创新中国

11月6日上午,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在中央宣传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北京市委主办的“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第二场论坛上进行主题宣讲并回答网友提问。

讲 座 信 息

清华麦戈文脑科学讲座系列:Dr. Martin Göpfert 讲座

来源:McGovern

时间:2018年11月13日 13:00-15:00

地点:清华大学生物新馆143

报告人:Dr. Martin Göpfert(University of Göttingen, Germany)

主持人:Dr. Wei Zhang

题目:Drosophila mechanotransduction – channels & opsins

资 讯 信 息

1,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在新华社上岗

来源:新华社

在建社87周年之际,新华社联合搜狗7日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全球首个合成新闻主播——“AI合成主播”,运用最新人工智能技术,“克隆”出与真人主播拥有同样播报能力的“分身”。这不仅在全球AI合成领域实现了技术创新和突破,更是在新闻领域开创了实时音视频与AI真人形象合成的先河。

沃亿生物作为全球脑科学及神经科学三维成像仪器引领者,时刻紧跟国际最新研究进展,连续第三年参展美国神经科学学会年会。沃亿生物作为本届SfN参展展位规模最大的国内展商,通过多种手段全方位展示了基于MOST/fMOST技术的BioMapping系列设备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成果,受到了参会的专家学者们的热烈关注,并达成了一系列的仪器购买意向和重要的合作意向。在交流过程中,基于MOST/fMOST技术的BioMapping系列设备在三维全脑成像方面的出色表现引起了来美国参会世界各国神经科学专家学者们的浓厚兴趣。

通过本次展会,深刻的体会到各国政府对脑科学的大力投入已经逐步引起了该领域的发展快速,神经科学家也有更充足的经费使用各种新型的技术进行研究。此外,不同类型的精细大脑三维连接图谱的构建已经成为神经科学家以及病理学家研究中的常见需求,三维精细脑成像设备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大大的普及,我们有理由期待沃亿生物迎来更广阔的未来。

审校:Simon

题图:摄图网

前 文 阅 读

1,

【脑科学日报】混合性抑郁的识别和处理指南; 大蒜提取物或能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美式足球到底撞多少次头才会引起脑震荡?

2,【脑科学日报】Lancet子刊:当心!电子屏幕恐变儿童认知能力的“隐形杀手”;PNAS: 群际关系对大脑情绪加工的影响。

Brainnews脑科学社群

添加管理员微信:brainnews_01,申请加入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109A00EX3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