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不辜负祖国的培养 绍兴28岁天才博士回乡建设信息安全

谢谢大家点开这篇文章,话说最近的天气开始冷了,为了避免换季感冒,小编只能裹着大毛毯上班了,大家也要注意保暖呦,这个季节感冒太不好受了,爱你们哟,比心比心。

2018-11-10 11:41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朱银燕

(视频资料由受访者提供)

“这是我研究的基于内核隔离的云计算池,整个实验室三十几台电脑只需要一个主机,而且每台电脑相互之间不受影响。与过去的虚拟化方案相比,这种模式的性能更强,资源利用率更高,成本更低。”在绍兴文理学院南山校区的信息安全与虚拟计算联合实验室,实验室负责人张维加向记者介绍着他发明的技术成果。他一边演示一边解释道,该技术可为中西部学校节约不少购机成本。

张维加是绍兴文理学院数理信息学院教授,28岁的他已经被贴上太多“天才”的标签:中考状元、联考第一、16岁成为北大保送生,在EPJ等国际SCI期刊、EI期刊与国内知名期刊共发表论文28篇,专利22项,软件著作2项,专著1本……在张维加的简历中,荣誉太多,也太过耀眼。

如果按既定的生活方式走下去,那么,此刻的张维加应该是在NASA或是牛津大学就职,可是他没有。他于2016年底毅然回国,2017年选择回故乡绍兴过着属于自己的安静生活。但也许,这就是张维加。

天赋异禀 才华展露

张维加很腼腆,也很温和。他说话时语速不徐不疾,始终面带微笑。

1989年12月,他出生于诸暨市,七岁时随父母去了杭州生活。张维加的父亲是浙大快威的IT工程师,母亲是浙江大学中文系的教授。从小受父母的影响,张维加一直喜欢数理化的东西。

印象中的童年,张维加是在实验中度过的,幼小的他一直喜欢做各种实验。“小时候我是杭州少年科学院的院士,去英国读博的第二年成了航天科学院Fellow。”张维加说,因为父亲精通计算机,1996年的时候就教他编程。在张维加眼里,编程是种工具,有着各种各样的目的,比如它能够防止病毒的攻击,保护信息安全。

张维加笑着说,一个人运气好了一次,不可能好两次,结果他拿了两次第一。这也是张维加读书生涯中印象最深的事。2004年,他是杭州的中考状元,2006年,他又获得了全国化学大赛的全国二等奖,以及明天小小科学家的全国一等奖,也获得了保送北大的资格。

“我的数理化成绩差不多,物理和生物都拿过省三等奖。”少年时期的张维加早已展露“尖角”,在数理化上展现了自己的才华。

报效祖国 毅然回国

张维加说,自己的学术经历了三个阶段。一个是在北大注重做数据和做方法,一个是在国外进行自我怀疑的阶段,第三阶段就是把自己这几年所学的内容贡献给祖国。

“在国外,学到最多的就是他们做研究非常认真,非常严谨。”张维加的博士论文答辩从早上八点一直到傍晚5点,负责答辩的几个教授一页页核对,并告诉他有些误差没有在图上画出来,即使很小的误差,如果发生在关键的数据点,也可能影响巨大。这让张维加感慨颇深。“以前可能不会注意那些细小的东西,这让我深受感染。”

让张维加决定放弃国外的工作回国任教,是在NASA工作期间。“有一次在喷气动力实验室,会议开到第二个议程时,提到比较敏感的技术,他们让我回避下。”这让张维加感到,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永远是有国界的。而彼时的他,认为也该是时候用自己的所学去报效祖国。为了祖国的信息安全,他毅然回国研究信息安全技术。

2016年8月,张维加入选绍兴市政府“330海外英才计划A类(人才最高类别)”。回国以来,他也研发出多款技术。除了新型的云计算池,还有防入侵与防APT攻击系统等,这些都凝聚了他三四年的心血。“研发最难的是重建系统内核,因为NT内核的源代码不开放,又需要接管2000多个API函数。”

不是在做实验,就是在幻想做实验。这是张维加的生活本质。晚上待在实验室是常态,但是张维加不觉得这是在工作。他说除了睡觉,他的脑海里始终存在一个实验室在做虚拟实验。“工作和生活是可以共存的,工作也可以是生活。”这是张维加的观点。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110A0PHIX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