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取经我国首个医学数据二级学院:如何实现1年联通7家医院千万数据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将三级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辐射到老百姓家门口、到科研实验室、到教学院校等,并进行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是健康中国的要求,也是医联体建设的目标。

众所周知,任何成就的获得都是任重道远。为了实现上述作用,必须将医联体内各医院间的数据进行打通——放到同一条船上,因此,信息的互联互通成为医联体建设的前提。其中,大数据整合和利用是实现“人不下沉、技术下沉”的关键。

作为我国首个医学数据二级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医渡云医学数据研究院(下称研究院)”建成一年来,在取经路上获得哪些真经?笔者深入当地,进行揭秘。

志同道合

赋予数据医学逻辑

拥有8所直属附属医院、44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机构的重庆医科大学(简称重医),集医疗、教学、研究为一体,自1956年发展至今,在日常临床工作中积累的医疗数据如矿藏一般,而这些数据可以进一步促进学校的教研工作,进而继续提高临床医疗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单从医学教育方面,重医校长黄爱龙介绍,大数据与医疗的深度融合可以带来三大机遇:驱动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驱动临床教学模式的创新,驱动医学研究模式创新。

由此,自2010年起,重医便开始尝试利用医疗大数据建立相关平台,但却碰到了技术难题。

整体而言,医疗大数据涉及到“政产学研用”五个方面;在具体环节,因为缺乏整体规划,重医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同下属机构使用了相互独立的管理系统。

通过广泛的评估和对比,重医最终选择与国内首家能将数据进行医学处理、赋予数据医学逻辑的企业医渡云携手,共建研究院,致力于泛健康数据的科学研究及其成果转化,为疾病防治、医院管理、诊疗一体化等提供重要支持。

四维战略

将平台开放给全世界的医学工作者

西靠绵延缙云山,东邻巍巍歌乐山,位于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的开放式校园中的研究院,也以全国第一个医学大数据专业体系的姿态开创先河,将平台开放给全世界的医学工作者。

重庆医科大学医渡云医学数据研究院外观

本着“共享、共生、共荣、共赢”的发展战略,研究院在定位上将以医学数据为核心,以国家和地区重大民生和产业科技需求(新药研制、行业治理、健康管理、临床诊疗、医学研究、医学教育等)为牵引,以“整合、共享、协同、创新、服务、应用”为理念,采用产学研模式开展基于医学数据的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创新成果转化及应用模式创新,培养医学数据科学行业领军人才,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推动我国医疗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发展。

医渡云CEO孙喆举例,研究院在科研工作中就聚焦了三个方面:一是利用大数据来加强对疾病的研究,以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为现阶段重点研究方向;二是利用大数据进行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三是利益大数据促进诊疗一体化,优化诊疗过程。

当然,支撑起这些功能的硬件,通过一系列数字可以形象化的体现:研究院面积近4000平米;按国家B级机房建设的核心数据机房近200平米;工程研究室1000余平米;开展医疗大数据分析、挖掘、应用示范服务及数据人才培养的基地1000余平米……

重庆医科大学医渡云医学数据研究院机房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种由学校牵头,通过医渡云大数据平台,将附属医院有机结合在一起,并通过公有云体系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在学校、研究院、下级医院之间开展更深入的合作的做法,在落实和推进中获得了所有合作方的认可与接受,同时也让这个医疗大数据平台焕发出巨大的潜力。

做好“排头兵”

将促进作用最大化

在研究院成立时,宁光院士在致辞中高度强调,他深信,研究院的成立必将对重庆乃至全国医学数据的处理带来深刻变革,从而对将来的医疗行为、看病的方式和医学体系产生深刻影响。同时,他寄语研究院,要在变革中做好“排头兵”,使大家感受这种变革为未来带来的良好影响。

不负所望,项目上线一年多来,通过搭建医疗大数据平台,真正实现数据聚合与利用,医、教、研、管等多方数据实现整合,提高了医院内各类信息的综合运用效率。

在临床中,重医医联体中九家成员中的7家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铜梁区人民医院、东南医院)的数据已经顺利上线,整个平台共包含超过1000万患者的就诊信息和约5200万份病例数据。随着更多医院和相关机构的加入,整个平台的数据总量和丰富程度还将进一步增加。

有了医渡云DPAP平台的帮助,医生与护士实现一站式数据收集和分析,从而完善医院综合运营、医疗质量以及行政办公等方面的数据整合,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应对日渐增长的就医需求。

在院管方面,借助医渡云的院管平台,提高了医院内各类信息的综合运用效率,在完善医院综合运营、绩效、医疗质量、行政办公以及后勤等方面将进一步提高管理能力。

在研究方面,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杨竹教授在《基于电子诊疗数据的注射剂过敏反应主动监测研究》的学术报告中指出,完整的电子病历信息是实现药品不良反应主动监测的主要前提,并感谢医渡云在注射剂过敏反应主动监测中对于完整电子病历信息的数据处理、通用数据模型的搭建、分析等方面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此外,重医还在探讨通过该平台与药监局、疾控中心等机构合作的可能,借此为公共决策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参考和事后分析。

同时,重医还希望进一步开放该平台,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合作要求的前提下,将脱敏的匿名数据共享给有需要的第三方,进一步挖掘数据价值,发挥出最大化的促进作用。

未来研究院将开展医疗大数据领域的标准、安全、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承接国家、企事业单位的各类科研项目,共同打造医疗产业转化中心,从而真正推动中国医疗大数据技术和应用的发展。

优势医渡云

估值百亿的“国家队”

在医院合作层面,医渡云通过与国内排名前150名的三甲医院中的近百家医院合作,协助医院完成医院内及医联体的数据平台建设,形成医疗人工智能应用的数据基础,并通过面向医院提供最新的医学智能应用,帮助医院提升了医学研究、医院管理、临床诊断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在顶级专家合作层面,医渡云通过与多名院士/主委的合作,如聘请斯坦福大学王永雄教授为首席科学家,构建了超过30余病种的全国化疾病研究中心,覆盖肿瘤、心血管、神经、风湿免疫、儿科等多个疾病领域,并与中国多家肿瘤医院形成研发联合,在肿瘤的早期检验开展前沿研究及产业转化;建设中国前列腺癌的全国疾病中心,并以此开展前列腺癌诊疗方法及新设备的研发工作;建设中国内分泌类疾病的全国疾病中心,开展内分泌类疾病诊疗方法和试剂产品的产业转化;建设中国肝病的全国疾病中心,开展肝病诊疗方法和产业转化;建设中国最大规模的中药材的资源鉴定及临床应用,支持国家中药行业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在国家政府部门合作层面,医渡云通过与医疗相关行业部门如药监总局、人社部、卫计委的合作,推动中国公共决策及政府监管的实时化、主动化和精准化。

自2013年成立以来,医渡云经过不懈努力和巨额投入,已吸引多位全球知名科学家及专业领域顶尖人才,与近百家顶级三甲医院和政府机构战略合作,估值已过百亿。今年更得到了中国投资责任有限公司的注资,成为健康产业“国家队”的领头军,揭开“数据智能、绿色医疗”的新篇章。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116G0S43Z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