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领跑世界的中国防伪技术,秘密在这里……

王祝华 科技日报记者 江东洲 刘昊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秒杀”、超低价、限量等促销活动让不少消费者忍不住疯狂“剁手”。不过,“购物狂欢”的背后也隐藏了大量消费“陷阱”——“山寨”假冒伪劣商品引发的网购损失数量居高不下。

这些都最终指向了一个广阔的战场:“打假”。

“卖假商家是真正的使假货横行的源头。要鼓励正牌企业进一步强化预防假冒的意识和措施,利用真正可靠的防伪技术‘事前’保护自己的真品品牌。”在11月12日召开的海南省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海南拍拍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刘国华呼吁说。

他向科技日报记者透露,海南省政府将支持拍拍看公司建立“全国商品防伪(黑名单)数据中心”,这是我国首次建立的商品防伪数据中心。

从“电码防伪”到“纹理防伪”,当下最流行的防伪技术是什么?未来的防伪技术趋势是什么?个性化?智能化?11月17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纹理防伪”技术应用于大批中外知名品牌企业 王祝华摄

“电码防伪”:开启防伪先河

作为中国应用最广,最早的防伪技术应用,“电码防伪”无疑开创了中国查询类防伪行业先河,也在中国开创了一个新产业。

1994年,海南拍拍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海南省发明协会会长陈明发发明了“电码防伪”技术,即信息查询防伪。

简单来说,“电码防伪”就是给每一件商品贴上一个标签,标签里藏一个只有刮开后才能看到的密码,消费者刮开之后打电话到数据中心核实一下这个密码对不对,如果密码对的话,就能认定为该商品是真的,如果密码不对就认定商品是假的。这是针对与商品可分离的“数码加密”方式防伪。

陈明发的“电码防伪”技术成果证书 王祝华摄

据统计,目前中国防伪市场1000多家防伪公司中,80%还在使用这个技术。

但后来,这项技术的缺陷就逐渐暴露,比如消费者需要打电话到厂家进行查询,增加了消费者的时间成本,更重要的是,制假者在此后通过一些途径,比如与企业内部人士串通获得了真码,导致“真码假货”的情况时有发生。

“纹理防伪”:国际领先

1998年,陈明发又发明了一项被称为“纹理防伪”的“个性化随机物理特征防伪”技术。

“纹理防伪”的核心原理是,选择一些随机掺杂纤维丝的纸张印刷防伪标签,给每枚标签编一个序列号,同时拍照存储在数据库中。消费者通过网络、短信等查验方式调取原始图片,通过若干纤维丝(即纹理)的位置及形状特征比对是否相符,来鉴别商品真伪。它的技术核心是针对与商品不可分离的“随机物理个性化特征”、由消费者主动通过肉眼或者手机鉴别真伪。

与第一代防伪技术相较,“纹理防伪”的复制难度更大,安全性更有保障。到目前为止,采用纹理防伪的世界500强企业已经超过20家。

但是,这项“极难复制”的纹理技术,传统的识别方式是由消费者通过肉眼来鉴别,这一定程度上影响料消费者的识别体验和大规模流行推广。

刘国华说,“我们正处在一个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大爆发的时代,利用最先进的机器深度学习技术,可以让消费者通过手机轻松自动识别纹理或者微观锯齿特征,完成传统防伪技术的迭代升级,实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防伪目标。”。

“锯齿防伪”:开启全民防伪时代

2018年初,陈明发推出最新“锯齿防伪技术”,立刻引起了行业的高度关注。

“这项从海南走出去的防伪技术,代表了我国信息查询类防伪技术的发展方向。”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陈锡蓉说。

“锯齿”是印刷文字边沿的油墨在纸面上随机扩散而长出的微观毛刺,这种微观毛刺具有唯一性、随机性和不可逆向复制性。

参与“锯齿防伪技术”开发的40多位工程师,其中包括中国顶尖图像识别算法专家与美国硅谷的人工智能算法团队,经过长期的研发努力,独创建立了完整的二维码锯齿人工智能自动识别系统。从微观特征提取、比对到手机自动识别,实现了鉴别的全过程人工智能化。

核心算法团队还利用深度学习领域的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开创独特的基于手机自动识别锯齿特征之“卷积结构神经网络”学习模型。

作人员在演示“锯齿防伪技术”手机应用体验 王祝华摄

在具体应用方法上,“锯齿防伪技术”采取互联网+的特点,消费者和生产厂家互动参与的全民打假新模式。消费者只要通过手机扫描并拍摄商品上的二维码,上传到数据库,就可快速准确得到信息反馈,轻松鉴别商品的“真假”。

刘国华说,作为中国重大发明专利突破,“锯齿防伪技术”的发明标志着中国商品防伪技术进入世界领先水平,标志着中国防伪技术已经达到最高等级——“不可复制”等级。

目前,海南省科技和市场监管部门均表示,将大力支持“锯齿防伪技术”广泛应用。

据悉,将要建立的“全国商品防伪(黑名单)数据中心”,将应用图像识别技术、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处理技术展开“售假黑名单”大数据服务,为中国商品防伪、打假及商品消费、数据流通等方面提供完备的大数据平台与监管服务支持。

(文中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118B19ZJW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