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创新是一场自我的修行

【青创微故事之二】创新是一场自我的修行

青春晋电

7月30日

在不懈的探索中攻破难点,以拼搏的精神不断砥砺前行。洒下的是汗水,是青春,是理想。创新是一场自我的修行。

小小配送室里的大名堂

葛赟是国网山西计量中心配送室配送班的班长。他长期从事计量资产库存管理工作,对计量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认识全面,对计量资产到货验收、库存管理、资产配送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

2015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不同种类不同状态的零散计量资产存入库房,对传统人工仓储管理模式提出很大的挑战:资产种类状态多不能混合存放,对平库存放面积要求大;人工记录库存资产位置信息不明晰,再出库困难;人工管理过于简单机械化,对大量库存资产管理略显不足。面对越来越多库房管理问题,葛班长一边思考着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条件缓解库存压力,一边思考着对平库管理模式的创新变革。为了能尽快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葛班长主动牵头成立项目组。

项目初期,由于对智能仓储专业以及行业的发展缺乏认识,所有成员对方案的创新动力不足,为了尽快进入角色,葛班长带领项目组成员通过上网查询、资料翻阅、专业人士咨询、行业动态关注以及物流展等多种方式获取仓储行业各种相关设备及技术信息,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在每发现一个好的技术产品或设备时,葛班长总是会召集大家讨论该项设备或技术的可行性,通过优缺点、性价比等多方面展开讨论和研究,经常为了论证观点的可行性而放弃休息甚至是吃饭的时间。

正是凭借这份执着和耐心,经过反复的讨论研究论证,经过层层筛选,确定了运用大数据管理系统,结合蓝牙电子围栏、蓝牙控制小车、高清摄像头等先进设备实现对传统平库的改造方案。为了保证该方案的可行性,葛班长邀请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的物联网及大数据领域相关专家,结合了计量仓储特色,对方案进行验证、补充和优化,最终形成创意成果。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团结一心,共同奋进,相信付出必有收获。(计量中心 张伟)

“亮”出安全

“哎哎哎,注意安全,围栏内正在进行交流耐压试验,禁止在围栏内通过。”正在负责35kV开关柜耐压试验监护工作的小茹大声喊到。

“小茹,幸亏你监护到位,不然太危险了。这里工作人员多,班组交叉作业,一定要打起100%的精神。”正在操作仪器的彭老师说到。

“好的,没问题。”小茹说到。

试验结束后,我们一边收线一边讨论今天发生的事。大家纷纷表示事后仍感到后怕,假如监护不到位或者制止不及时,后果不堪设想。

时间再回拨到2016年10月17日,这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不仅是我的生日,更是一个让我后怕的日子。我们一行四人来到220kV神农变电站35kV配电室,准备升压测局放,我负责接线,彭老师操作仪器,王文华测局放,小茹监护。试验过程中,高电压发出滋滋的声音,我下意识离得更远一些,我的思绪也飘到千里之外,满脑子想着过生日的场景。试验结束后,随着慢慢地降压,高电压发出的滋滋声消失殆尽,听见没有了声音,我径直接走向开关柜准备换线。这时,小茹大声喊到:“别动,高压还未降完,快回来。”听到大声呼喊后,我瞬间清醒,脸色苍白,踉跄地退回来。

试验结束回到单位后,彭老师召集大家开了一次安全会,把今天的事情讲述了一遍,大家纷纷表示工作一定要集中注意力。

爱思考的王文华在加班回家的路上,边走边思考,有什么方法能让耐压试验更安全。一进楼梯口,感应灯瞬间亮起,黑暗的楼道瞬间变得亮堂起来。王文话抬头望着感应灯,心中顿生想法--能不能把感应装置加入到耐压机控制回路中,形成第三道灵活、可靠、全自动报警保护防线。

有了想法,大家纷纷提出提出自己的建议,开始搜集资料、部件选型、模块设计、形成产品、测试、应用、专利申请,经过团队近两个月的努力,我们的想法终于转化成创新产品。

“有了这个变压器报警保护装置,不仅节省了人力,安全性更是杠杠滴。”小茹高兴地说到。

王文华说:“是啊,此外推广性也很显著,只要是高电压试验,均可加入这些模块,形成系列报警保护装置,前景十分广阔。”

通过这个小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创新的重要性,创新驱动发展,创意引领未来,创新并不遥远,创新就在身边。(晋城公司 孟祥海)

小创新

大未来

作为一个九零后,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但是经常碰到蓄电池的故障,一次次的故障让我对蓄电池组有了新的认识。它虽然很不起眼,但却是设备可靠运行的保护神。但是老旧站点蓄电池组没有任何的监控手段,只能靠运维人员的日常巡视来保障。而且蓄电池性能检测依靠充放电试验进行,需要经过验电、切断供电、设备调试、蓄电池接线等过程,且需全程看护,耗费运维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智能手表刚上市的时候我就入手了一只,我被它强大的监控身体机能的功能启发了。能不能为每节蓄电池也佩戴一个手表呢?这样不就能时刻监控它的机能了吗?我把这个点子和创新团队一说,大家一拍即合,经过一次次的失败和改进,我们的蓄电池 “智能体检”装置成功了。

该装置突破了整组监控的局限,行业内率先提出为每一节蓄电池单独配备检测装置,而数据无线传输的新思路在国内亦属首创。目前该装置已申请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两项,并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3篇。

智能采集器就类似于“听诊器”,以智能检测芯片为核心,实现了内阻、电压、电流、温度等数据的采集。并通过精细的电路设计,压缩采集器的体积,只有手机的一半大小,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样的设计既降低采集器的功耗,又不影响蓄电池的运行方式,同时还保证了安装、拆卸的便利性,一举多得。采集器与终端采用无线方式进行通信,摆脱了线缆束缚,节省了设备接线,还可根据需要随时增加、配置和移动,降低了运维难度。

该装置经过在长治地调和周边变电站的运行测试成绩来看,如果推广到全省每年我们将节约人工成本500多万元,时间成本40000多小时。

小创新成就大未来,长治信通人秉承笃实诚信、业精术通的专业素养,以创新为翼,驰骋高远,让青春闪耀在奋斗的道路上。(长治公司 仇碧杰)

拼命三郎

改造传统接地棒

在炎炎烈日下,10kV线路工作现场,青年员工杨晨辰跟着师傅进行线路检修,打完接地桩之后检修服湿了大半。

“哈哈,小杨啊,这才一组地线,还有一组呢!多砸两次就适应了”

“这要没力气还真砸不下去,师傅,咱们每次装地线都这样费劲吗?”

“是啊,接地是检修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必须这样做才可以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

检修工作结束后,杨晨辰就在想,这么多年来大家都这样砸,费时费力,难道就不能打破这个传统吗?一定有办法!于是他开始了对传统接地棒的第一次改进,经过几天的设计和理论计算,新型接地棒一代诞生,他满心欢喜得叫上小伙伴和师傅们一起去现场测试,一开始确实比传统接地棒下锲得更快,但是10厘米后,新型接地棒一代跟吃了秤砣一样,死活赖着不下去了,晨辰急得直跺脚,而此时传统接地棒已经被砸下去60厘米了,一代产品最终以失败告终,一直到单位他嘴里还一直念叨“明明计算都合理的呀,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难道真的没办法了吗?”原本信心满满的他心里有点打鼓,是不是该放弃了?但是师傅们挥汗如雨的背影始终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一定有办法的!这次他不仅注重理论设计和计算,一有空就去请教师傅们,每天都能看见他蹲在地上跟师傅们讨论产品的画面,只要一有想法就跟大家交流,吃饭也在念叨,走路也在念叨,还把新型产品放在自己车后备箱,遇到恶劣土质就去试验,一个干净的小伙子愣是晒成了“黑炭”,单位的师傅们都笑称他为“拼命三郎”,就这样,新产品从一代到六代,终于试验成功了!比普通接地棒平入锲时间快了将近三倍!连师傅们也赞叹道“这新型接地棒真是好用啊,省时又省力,以后工作就用它了!小杨真是好样的!”

创新不怕弯路多,万水千山只等闲!创新就是从工作中来,最后又要应用到工作中去。杨晨辰说“创新本身就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积累,不断探索再改进的过程,遇到挫折,走了弯路都不怕,在漫漫创新路上,我还要继续前进,继续努力!”(运城公司 柴璐)

不忘初心,我们继续前行!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119B0DOSJ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