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音乐会不会被人工智能吞噬?

人类被人工智能取代甚至逆转,被人工智能攻击和支配,这种恐惧不是最近才有的。

从二十年前的终结者

到蔡明

都透露着人类对于人工智能的担忧。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虽然现在大部分的人工智能还停留在“人工智障”的水平上,但是尖端的机器已经可以在一些领域战胜人类了……

今天,咱们来一期小脑洞。一起探讨一下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满天飞的时代,古典音乐有没有可能被它吞噬取代。

早在2016年,人工智能DeepBach团队就来了次以假乱真。由它谱写出的“高仿巴赫”曲子不仅将普罗大众唬了过去,就连达400余人的专业音乐人中都有不少认为那就是巴赫爸爸的作品。

很多人惊呼连艺术里古典音乐这块阵地也将不保了!人工智能的触角竟然伸到我们曾经认为牢不可破的地方。

毋庸置疑,科技的强大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预测未来20到30年里,50%涉及重复性劳动的工作岗位将很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

多么可怕的数字,真不禁令人毛骨悚然。可是翻过头来想想,这事情不对啊。古典音乐绝对不是一项重复性的劳动。人工智能做到的是利用已有的音乐进行训练,从而“创造”出高仿之作。

《清明上河图》光赝品被全球博物馆收藏的就竟已达百余幅,而我们铭记的作者只有张择端。一样的道理,再牛X的人工智能目前也不能凭空创造出一个金光灿灿的巴赫。

目前,至少我还是乐观的。人的创造力,想象力还有那流淌在骨血里的情感还没被机器学到。这些人类独有的“超能力”也就是人有别于机器的地方,他们赋予了一个个人鲜活的个性。

从巴赫开天辟地式的复调,到贝多芬交响曲的波澜起伏,甚至到永远听不懂的勋伯格式的不知所谓。每一位作曲家的作品都被深深的刻上了烙印,他们做到了从零到一。

你也许会说,贝多芬的作品也不尽然是汹涌澎湃。虽然不敢和伟人比肩,但大概就好像我写些神叨叨的文章,也偶尔会严肃认真一下吧。这都是我,一个独一无二的我。

另一方面,我觉得音乐会的魅力是人工智能再如何也触及不了的。我们会津津乐道名曲的版本,有钟情阿巴多演绎的,有沉醉在大妹指挥的。

即使是同样的乐曲同样的团,不同时期指挥出的作品也大相径庭。每一次一点点的不同都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哪怕是哪个声部突然冒个泡,也都将成为日后我们茶余饭后的经典梗。人工智能呢,它太优秀了,优秀到可能永远演绎“最好”,或者说是最对的音乐。这样的音乐,诸位觉得有意思吗?

我并不是一个人工智能相关行业的从业者,可能我很多的认识并不能追到行业最新的动态。可能人工智能已经聪明到超出我的想象了。

如果它真的能天外来客般的谱写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作品,又抑或是它能有意识的出错了。抱歉,我听到这个消息会害怕。可能像我这样的草民最终会被它无情的支配吧

希望的火种从未消散,创造力,想象力还有微秒的情感是我们的法宝。如若搞音乐的汲取他人音乐养分的同时,还能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个性,真正能保持原创。古典音乐不会被吞噬,音乐更不会随着科技而死亡。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206G0JYZV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