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AI主播:听说主持人都要下岗了?

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搜狗公司CEO王小川、新华社副社长刘思扬等联合带来了一场别样的跨界产品发布会,全球第一个全仿真智能虚拟主持人——“AI合成主播”被隆重推出。

作为发布会主持人,也正是合成主播原型的邱浩不禁感慨:“简直虐心啊!我觉得这需要非常强大的勇气。”不仅如此,AI主播带来的还有“取代论”的又一次甚嚣尘上,“播音员们慌了”、“真人主播会被代替吗?”、“主持人饭碗不保?”······

其实,AI主播给我们带来了兴奋,也带来了困惑。

令人兴奋的AI主播

每天都在不间断工作,并且还能不断“ 进化 ”、不断“ 学习 ”、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从不休息······这样的字眼在不停地刺激着新闻从业者和观众们, AI主播字面上的震撼程度其实不亚于新闻机器人和业已成型的个性化算法推荐。客观来说,AI主播为新闻业带来的利好最主要在速度上。

“真人录制一段新闻视频,就可以凭借这个视频克隆你的声音、声线、克隆你的体型、你的样貌、唇形。”这就意味着在“搜狗分身”技术的加持下,可以克隆任意一位主持人,并将其作为新闻主播使用。从直观来看,依靠人工智能技术的主播不必像传统主持人一样在直播前做诸如熟悉稿件等准备活动,甚至在一些突发事件上能最大程度地摆脱时空限制,真正做到“呼之即来,来之能用”,有效提升工作速率和新闻时效。

从长远来看,AI主播很有可能在发展过程中以强大的数据库为依托,集数据采集、大数据分析、智能写作等多项技术于一身。以往传统主持更多作为一种新闻生产和传播之间的中转出现,而未来具备采、写、编、播等多项技能的新型AI主播则能做到对整个新闻业务链从终端到初始端的反向囊括。这不仅是对传统新闻传播速度的提升,更将重塑整个新闻业务链条。

令人困惑的AI主播

兴奋之余,人们不禁对于AI主播有所质疑:它真的能完全代替真人主播吗?

从身体视角来看,AI主播所带来的离身性传播很可能会影响传播的有效性。根据媒介等同理论可知,大多数人其实更愿意去跟一个具有具身性的人进行交流。自大众传播出现以来就颇受指责的弱点便是其传播的离身性,彼得斯将其称之为“交流的幽灵性”。而主持人这一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对大众传播离身性这一缺陷的补充。人们在观看电视时,会想象电视里的主持人在身边与自己面对面交流的场景。

但AI主播实际上消解了大众传播中真人主持所带来的具身性体验。通过“搜狗分身”技术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克隆体型、样貌、乃至是唇形,但技术的限制实际上带来了AI主播僵硬的躯体,最为重要的是它无法模拟出真人在场的实际体验。牛津大学教授伍尔德里奇将新华社的AI主播描述为,“细微的不真实”,他说,这位主持人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很自然,但是怎么看都会觉得有些怪异。

由此来看,至少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AI主播暂时还不能取代传统的真人主持。

AI主播在视频中一直强调:“作为一名正在研发中的人工智能新闻主播,我知道我需要改进的还有很多。”技术桎梏一时之间难以打破,但人机协作或许会成为AI主播未来的最佳使用方式。AI主播和真人主播相互协同配合,尤其是在一些突发事件上,前者发挥其速度优势负责前期情况介绍,后者则负责后续跟进及深入分析。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作者

Frank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210G1FTMD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