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高科技助力 医疗更精细

智慧医疗实现远程诊断。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鲍文娟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轩慧

患者在深圳做完检查,一旦被其他医院认可,无需重复做检查。复诊也不用到医院,药品可网购到家……在深圳,这些便民措施在不久的将来均可实现。

如何通过智慧化手段来提升市民在医疗领域的体验感及幸福感?

近年来,深圳在智慧医疗方面的应用以需求为导向,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来分析诊疗中的难点,有针对性地探索尝试相关产品及服务举措,既改善了市民的“就医难”问题,也提升了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

明年上半年 深圳医院实现检验结果互认

深圳拟于明年6月底前,全市170多家医院将全部实现检验和检查结果的互联互通互认。

这意味着患者在一家医院做完检查,其结果一旦被其他医院的医生认可,就无需重复做检查了。此举不仅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病人病情,提高诊疗效率,还可减少重复检查,降低医疗花费。

这得益于深圳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深圳的各医院健康数据极为庞大, 且要进行交换共享,同时建立全市电子病历库,而存储和管理这些海量数据的“超强大脑”就是深圳市超算中心。

目前深圳市超算中心已建立深圳市医院间医学检验和影像检查结果互联互通互认信息平台,并完成16家医院信息系统的改造,完成了门诊和住院医生工作站的建设,以及历史检验检查报告、影像数据的上传。目前在互联互通互认信息平台,已采集实时检查检验报告共6084000份,其中检验报告3978020份、检查报告2105980份。影像数据101370份,为各市属医院的医生提供了82915次调阅共享服务。

医生在医院信息系统的“医生工作站”里,可以了解就诊患者最近做过的医学检验和检查历史信息,这包括初诊的病历记录和相关检验检查报告单。相关负责人介绍,医生通过平台,可调阅患者在其他医院就诊记录,避免做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通过信息平台,医生可调阅患者在其他医院就诊记录,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提高诊疗质量与效率,也倒逼各医院提高检验检查的质量和水平。”深圳市卫计委副巡视员张英姬表示。对于患者来说,这不仅能够“一站式”查阅在各医院检验检查记录,还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验、检查,节省了医疗费用的支出。

高科技融合 提供精细化医疗服务

在智慧医疗方面,深圳各区也初步探索出了自身特色。作为深圳历史最悠久的老区,罗湖也面临“老龄化”的问题,人们对优质服务医疗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市民在看病就医时的舒适度和便捷度?

在智慧医疗的探索上,由5家区属医院、23家院办院管社康及1家研究院等整合成立的罗湖医院集团实现了集团内医疗机构之间数据和系统的互联互通。“罗湖模式”创造了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独特经验,入选国家医改典型,向全国推广。

而借助健康罗湖APP的智慧门诊、慢病管理、签约与转诊管理等功能,罗湖医院集团为居民提供线上线下的健康咨询与指导服务。目前健康罗湖APP的注册用户已有51万,活跃用户达8万,利用平台登记数据,整合了居民15年的诊疗记录。通过合理用药信息化的管理新模式,医院集团实现了药品调剂的网上审方、智能核对、自动发药及闭环药物干预管理等,为辖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快捷、全面、优质的可移动式健康医疗服务。

罗湖拟在全国率先推出以银行信用额度为担保的“先诊疗后付费”就诊模式。具体是指,患者在就诊时与银行签约,由银行评估后给予一定信用额度作为担保,患者就医时,不用支付费用,待诊疗结束后一次性进行结算。

目前在各大医院时而出现收费窗口排长龙的现象,如需做多个检查则需多次排队缴费。而在新模式下,排长龙的现象将会减少。更大的益处是,患者的信用额度完全用于诊疗,医生在问诊过程中看不到患者预付费就诊卡中的金额,因此不会出现开大药方的行为。罗湖区数字政府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表示,这种“一站式”结算的支付方式,大大简化了就诊流程,减少了排队次数,节省了诊疗时间,有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实现“一站式”结算的背后需要跨部门数据的融合及人脸识别等技术应用,还有助于家庭医生提供社区的精细化健康服务。

医疗技术升级 健康服务更全面

目前罗湖区全科医生394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3.88名,预计今年底达到每万人口全科医生4.89名。“如果通过银行的平台认证,家庭医生就可以直接提供看病、寄药等服务。而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这有助于打通医疗消费环节,便于提供更个性化的医疗及健康服务。”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罗湖在智慧医疗方面还将深耕辖区内的医疗数据,建设智慧医疗;包括在智慧AI诊断方面,基于医疗影响库和深度学习技术,实现对慢性疾病的预测和提前治疗;结合智能穿戴设备,对老年人、青少年、孕妇等特殊群体体征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智能分析,及时发现异常趋势,提醒线下干预。

而南山区则建立了区域性的医学影像智能诊断系统,在区域信息平台上实现了全区区属医院PACS影像的实时共享。患者可以在就近的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检查,数据经云PACS系统传输至上级医院。同时,云PACS系统内部通过数据标注、图像预处理、图像增强、深度学习等步骤,对数万例脱敏影像数据进行学习分析,建立医学影像AI辅助诊断系统,上级医院专家可借助云PACS系统集成的AI技术进行综合判断,书写诊断报告传输至基层医疗机构。

智慧医院加大 建设规模和应用力度

在深圳,智慧医院在不断加大建设规模和应用力度。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互联网医院建设近日也正式启动。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廖四照介绍说,这将是对行业已有互联网医院模式的革新与升级,实现实体医院与线上医院互联互通。目前,医院已打通预约挂号、在线复诊、在线处方、送药上门等服务闭环。对患者来说,专家从原来一知半解的“陌生人”变成专属“家庭医生”,全面了解患者健康状况。

在北大深圳医院运动医学与康复中心,只需要短短几分钟,医生依靠一套名为“智始智终”的医疗人工智能系统完成了对运动损伤患者的精确诊断、手术规划和集成视觉分析、动作捕捉技术,精准地采集患者的运动轨迹、步态、足底应力等生理指标,辅助医生完成术前诊断、手术规划和术后康复矫正方案制定。这大大弥补了过去单纯依靠医生人眼观察造成的数据波动和采集困难等弊端。

深圳每年都有大量人工智能产品诞生,但对于安全性及精准性要求高的医疗产业来说,应用于医疗机构的产品需要临床验证。作为国家首批数字化示范医院、广东省智慧医院建设单位,北大深圳医院目前与试用检验、智慧医疗相关的人工智能产品就有70多个。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226A11NUZ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