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勒索以41%的占比稳坐网络攻击的第一动机,但其他诸如政治、竞争和网络战的动机也占据着可观的比例。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经济目的的网络犯罪逐渐萎缩,以刺探机密(政府情报、商业机密等等)为目的的网络攻击却逐年攀升。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微信ID:wallstreetcn),作者张一苇。更多精彩资讯请登陆wallstreetcn.com,或下载华尔街见闻APP。*
2016年,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总计在全球造成4500亿美元经济损失,而随着物联网的扩张,我们生活中越来越多的设备连上“云端”,预计这一数字还将继续攀升。
4500亿美元是一个什么概念?它比阿联酋(3710亿美元)或挪威(3700亿美元)等发达经济体的国民经济规模还要大——这也是为什么今天各国政府机构和商业组织都投入重金建立防御机制,以降低黑客所构成的威胁。
中国政府推出国家网络安全战略,乃至各大企业自发构筑网络安全部门或与360这样的网络安全公司合作,当今世界网络安全热潮的起源可以说是非常清楚了,但所有这些黑客行为背后的动机却往往非常暧昧。
黑客为何发动袭击,这些造成强烈冲击的网络攻击背后的动机又是什么?
黑客为何发动袭击?(来源:
Visual Capitalist & Raconteur,编译:张一苇)
从上图不难看出,勒索以41%的占比稳居第一,但其他诸如政治、竞争和网络战的动机也占据着可观的比例。
美国四大电信运营商之一的Verizon在其2017数据泄露事件调查报告中,则用另外一个角度去分析黑客的动机。以“经济目的”、“刺探机密”和“快乐犯、意识形态或个人恩怨 (FIG)”三大分类,Verizon将2010年至2016年的数据泄露做了总结归纳:
来源:Verizon
从上图不难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目的的网络犯罪逐渐萎缩,而以刺探机密(政府情报、商业机密等等)为目的的网络攻击却在逐年攀升。
目前已有超过五成的黑客攻击来源于各色犯罪组织,而近20%来源于相关国家人士。随着刺探机密逐渐成为网络攻击的主要动机,网络攻击的技术和模式只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具有针对性,而专业的黑客队伍将逐渐代替“作坊”式的个人行为,成为愈来愈多网络攻击的“始作俑者”。
领取 专属20元代金券
Get大咖技术交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