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知识更迭不断,为避免被人工智能替代,正确的阅读方法应该是……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需求量增加,社会对人们的脑力要求越来越高,认知更迭也越来越快。也就是说,如今足够聪明、勤于思考的人,才能真正适应这个社会。否则,就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

幸运的是,大脑的可塑性,远比人类想象中强大很多。知名脑科学家茂木健一郎,长期致力于改善大脑的研究。他发现,如果人类能使用恰当阅读,大脑就能被重新塑造。他将研究结果写成了一本薄薄的书——《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

通过这本书,我们了解到:阅读能赋予人类哪些无法被替代的能力?人类如何通过阅读,使思想更加有深度?怎样将书中的信息转化为自身知识。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这本书。

一、 阅读赋予人类无可替代的能力,也使每个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天赋和潜能。

人工智能将逐渐替代人类完成许多事情。很显然,人工智能比人类优异太多。比如,象棋比赛,人工智能将世界顶尖选手轻而易举地逐一打败。智能化能迅速处理大量信息,迅速总结各种经验,这种高速运算能力是人类远远无法企及的。

随着智能化的逐渐发展,许多人都面临着下岗的风险,智能化将更高效、更精确地完成许多事情。

如果不想失业,我们必须想办法提高智能化无法替代的能力。比如:语言、思想、情感等人类特有的能力。再比如:想象力、创造力等充满个性化特点的能力。

阅读,恰恰能使这些能力得到发展。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人物的亲身经历,感受到伴随情感深处的某种共鸣。人类许多工作,都需要协作完成,都说情商比智商更加重要。善于揣测对方心理的能力,往往能让你在人际中立足不败之地。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能从字里行间中体会细微的语言差异。长期阅读大量书籍,能使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表达出来也能获得更多人的共鸣。人类的语言能力,是独一无二的,阅读,将使这项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能结合自身经历,准确提取书中有用信息,为自身所用。也能被各种艺术和充满想象力的情节所吸引。创造出更多文化气息浓厚的作品,使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二、 阅读发挥最大优势,就必须将精力用在关键节骨眼上。

世间的书籍数量惊人,质量良莠不齐。我们需要做的不是盲目阅读,而是从茫茫书海中,挑选真正经典,又适合自己的书籍。

1、挑选经典书籍,阅读的深度和广度都需要涉及。

深度进行主题阅读,能使你收获更加深刻的知识,逐渐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广度阅读能扩大视野,使你看待问题更加全面。

深度阅读,我们可以寻找相关领域的优秀作品,将其列入书单,进行主题阅读。

不过,如果单一阅读某一领域的书籍,也会使视野变得狭窄。最理想状况就是:涉猎更多感兴趣的领域,同时将每个感兴趣的领域都进行主题阅读。

也许,我们精力有限,无法成为多个领域的专家。这也不妨碍我们这样阅读。只需要,集中挑选,最希望专研的领域。同时,深入主题阅读其它领域的相关书籍,进行知识补充。

比如:你是育儿领域专家,阅读了大量的育儿、教育类书籍。你依然可以阅读管理、个人成长、文学等等领域的书籍,拆解书中有用的知识,用于育儿领域的研究之中。

2、提高阅读能力,循序渐进;增加知识积累,不求完美。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汲取书中的知识和精髓。挑选书籍,并不是经典就一定必须立即阅读。过于晦涩的书籍,会使人在阅读过程中,失去兴趣和信心。晦涩的原因,往往是缺乏知识积累,难以理解。在此,不妨从难易适中的书籍读起。等到该领域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尝试增加难度。

阅读第一遍,如果没有读懂,不妨多读几遍。即使一本书,有很多地方难以理解,在通读的过程中,依然会有些许理解的地方。这样,阅读完依然会有所收获。

阅读书籍,并非像完美主义者那般一次性读透。相反,重复,会使你加深对书籍的理解。重复,也能使你对整本书印象深刻。重复,也会使你感觉到轻松、愉悦,也增加了对书籍的好感。

事实上,大多数书籍都不需要完全读透。毕竟,人们精力有限,世界上的书是看不完的。即使值得阅读的书,也需要有甄别性地快速阅读。虽然,快速阅读会降低对书的理解。不过,市面上,大多数书籍,这样的阅读速度也足够了。

我们只需要阅读目录、序言、标题、结尾,就能对书籍大致了解。特别是实用性书籍。我们将书中的精髓提炼,了解到具体用法,也就足够了。如果,感觉一本书读起来索然无味,不妨直接略过,阅读下一本书。毕竟,好书千万本,记住阅读的主要目的是收获知识,其它一切都是次要的。

3、依照自己独特的需求,量身打造特有的“精读宝库”

每个人的知识库,都应该是独特的。

就像茫茫书海中,总有那么一本书使你感动,启迪你成长。每个人对书籍都有独特的偏爱。就好像每个人,都具有独一无二的性格和阅历。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最喜欢的书籍是《唐吉坷德》,他反复阅读了无数遍这本书。甚至在最后时刻,躺在病榻上,枕边依然放着一本《唐吉坷德》。

他觉得,自己就像满脑妄想,勇往直前的主角一般,在科学的领域里,执着前行。他从唐吉坷德身上,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苏格拉底,则执着的喜欢《伊索寓言》。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在读着这本书。从《伊索寓言》中,他能感受到某种启发。

值得精读的书,不以推荐为标准,最重要的是,能否与你的心灵发生共鸣。

没有人能帮你建立“哪些书籍值得精读”的知识库。你需要亲身畅游书海,用心感受。读得多了,自然能发现有些书,能使你的心灵随之共振。如果,遇到,请把它放在特殊位置。它值得你,反复阅读。

那么,如何才能寻找到真正值得反复阅读的书呢?我们可以从经典书籍、领域泰斗级著作、曾经想读的书单中寻找。

经典,自然有经典的理由。不要觉得书名烂大街,简单看了故事梗概就是看过。如果,我们拿起类似书籍,真正安静地阅读,也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毕竟,每个人对同一本书的理解不同,你需要亲自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

每个领域都有泰斗级别的著作,如果,你对某领域感兴趣,也建议仔细阅读。阅读高质量的书籍,才是最重要的。

你曾经收藏的书单里,也有许多类似书籍,等待去发现。那些曾经想读,却又未曾读过的书,不妨找出来仔细读读。没准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4、勤于思考、灵活运用,告别简单的“复制-粘贴”

善于思考,灵活运用书中知识,才能使读过的知识真正转化为自身能力。

书籍,能使人了解到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阶层发生的真实生活。通过阅读,人们接收了大量信息,也进一步认识了整个世界。

想要更深刻的理解书中知识,转化成自身的储备,不至于迅速忘记,我们必须将看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在反复运用中,这些知识才能逐渐被我们自身所吸收。

复述,是很好的运用方法。当你阅读一篇有趣的文章,尝试在茶余饭后和朋友分享。在复述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思考。从朋友们的反应,你也能辨别出这本书是否算值得阅读的好书。保不齐,朋友还会推荐同类型书籍给你,也增加了对阅读的交流。

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显得更加重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阅读同一本书时,人们的关注点也各不相同。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需要将自己觉得有价值的内容提炼出来,结合自身经历,通过独特的方式,对内容进一步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甚至能创造出更多具有价值的内容。

阅读,绝不是浅显的阅读。你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深度思考每一本书中,未曾提到的信息。特别是小说。在阅读的时候,我们不能仅限于阅读情节本身。还可以挖掘故事的背景、作者未曾说出的意图、还有某些震撼心灵的文字……等等一切都值得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阅读,你的大脑会变得越来越发达,伴随着问题阅读,知识储备也会越来越多,收获的知识也会变得越来越系统。

虽然,科技进步,智能化发展,很多脑力工作都会逐渐被替代。在这种情况下,人类依然可以通过阅读发挥自身优势,顺利寻找到难以取代的位置。相对计算机而言,人类在人文社会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优势,人们更擅长情感共鸣,具有无穷的创造力。而阅读,能将人类的这些能力发挥到极致。世间好书无数,总有一本书,既经典,又足以激起你内心深处的波澜。

知识无限,人类凭借《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的正确方法,选书、阅读,终将会变得独特、聪颖。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207G0DEFG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