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红色巨人的崛起和衰弱

前段时间有个事吵得挺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慢慢被淡忘,就是甲骨文中国裁员近1000人的那个事,根据各方媒体对涉事员工的采访,甲骨文在产品线仍然盈利的情况下以结构调整为由,计划裁掉近1000中国研发人员。

这一事件对于被裁掉的中国员工而言是天降横祸,但其实在甲骨文近些年的历程中,早已埋下了伏笔,这不过是这位红色巨人衰落的序幕而已,但是为什么这个世界第二大软件生产商会落得如此地步,这篇文章我们想从甲骨文的发展经历来一探究竟。

公司的创建

不同于大多数硅谷企业创始人从民间起家的经历,甲骨文的创始人埃里森在未创建公司时就和美国联邦政府有很深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身在Ampex的埃里森正在为美国中央情报局设计一套数据库,这套数据库的名字叫“Oracle”,正是甲骨文公司的名字。

这段经历是埃里森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在离开该公司后,埃里森和同事创立了“软件开发实验室”,根据之前为中情局开发数据库的经历,研发出了新的数据库,名为甲骨文,在这一数据库正式商用不久后,埃里森也正式将公司改名为甲骨文(Oracle)。

第一笔单子

在甲骨文还不叫甲骨文的时期,迎来了自己的第一笔单子。当时埃里森的老主顾美国中央情报局正需要一套关系型数据库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当时这一产品的主要供应商是被称为“蓝色巨人”的IBM,但是经过咨询,中情局发现IBM并没有可用的商用产品。

这时他们发现自己的老雇员埃里森开了一家公司在做这种产品,带着尝试的想法他们联系了埃里森,依靠曾经的合作关系和埃里森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彼时的甲骨文获得了自己的第一个大客户。

随后在中情局的牵线下,他们又把自己的产品卖给了美国军方,依靠这两笔单子,甲骨文获得了市场和资本的认可,开启了自己的崛起之路。

崛起之路

甲骨文正是更名是在1982年,在那之后的四年里,他们迅速扩张,向全世界多个国家、地区进军,1984年获得红杉资本的投资后更是高速发展,两年后上市的甲骨文,年收入暴增至5500万美元。

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里,甲骨文一路高歌,收购DEC数据库部门RDB、强行收购仁科股份有限公司、数据库市场份额超过IBM和微软的总和、收购太阳电脑公司并获得Java专利权,最终在2013年超过IBM成为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也成为传统IT行业三座大山“IOE”中的一座。

在崛起的过程中,当然也伴随有诸多曲折,现在往回看,最重要的一次失败是埃里森在1995年高调宣布PC已死,销售“网络计算机”,但最终被市场淘汰。这里的“网络计算机”和如今的云计算概念非常类似,但是显然它超越了时代,难以真的实现。而这次失败,也为后来甲骨文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巨人的衰弱

如今进入云计算时代,尽管甲骨文依然是那个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但是在很多方面受束手束脚。

首先是行业内开始提“去IOE”,但是埃里森始终坚信由于数据库迁移并不容易,所以许多甲骨文的客户扔无法摆脱自己,然而随着公有云大规模重写计算规则,这种被捆绑的客户越来越少;

然后是对云的态度,那个曾经宣称“PC已死”的埃里森在云计算技术正式出现时,大肆嘲讽“云计算?简直是胡扯。现在的IT行业比时装界还要追逐潮流与时尚。”,这样的傲慢让红色巨人的转型姗姗来迟,直到2011年才宣布进入云计算领域。

最后就是甲骨文的内斗问题,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甲骨文陆续解雇了他们位于西雅图办公室的数百名员工,而这里在此前被视为甲骨文云计算战略的未来,据媒体报道,这些裁员与甲骨文内部一个类似职能部门的内斗存在一定关联,这种多年霸主地位的大公司出现这种问题其实并不奇怪,但是在这样的节骨眼上,就显得尤其致命。

如今的红色巨人依然是还是巨人,但是这个巨人的四肢没有以前那么灵活,头脑也没有以前那么清晰,未来的红色巨人是选择刮骨疗伤涅槃重生还是拖着越来越沉重的躯体缓缓倒下,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周围觊觎巨人之位对手的绝不会让他好过,最终结果如何,就交给时间吧。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603A060BO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