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技术进步再度引发建筑革命,大数据成未来世界入场券

你永远无法想象未来十年将会发生什么,科技的进步、新一代互联网的发展让人措手不及,也许你还并没有意识到巨大变化的到来,因为一旦到来,将会让你叹为观止!

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没有假设,只有现在,将来,不要奢望去做一些虚无缥缈的事情,剩下自己的悔恨和懊恼。

或许这一秒发生的事情下一秒正在被你颠覆着,如果你没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去面对这一切,那么我将会非常抱歉的告诉你,你OUT了,你急需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去改变这一切,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你会发现你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学习,值得进步!

拿中国经济发展的这10年来说,“BAT”似乎在一夜间成为时代变革的焦点产业之一,被无数企业,甚至是普通老百姓作为心中的标杆。互联网企业的崛起,让人们深刻的意识到智能数据和网络协同带来的巨大能量,究其原因在于互联网的一大重要特性——平台。互联网产业遵循的商业模式与以往传统老旧笨拙的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和运行体系不同,互联网的出现完成了所有物理世界在线化的一个表达,同时让海量的用户开始可以在线互动,并通过协作的方式去完成一件事,形成全新的商业模式。

技术革新的意识已经融入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展蓝图当中。一个巨大的产业变革即将到来,而先驱者们已经就位,一场世界级的 “大动作”将从中国作为起点发生,又一场革命即将出现,然而这次就摆在你面前!

>>那就是建筑业!

建筑业,作为当前经济体量最庞大而又最不透明的行业,这是个尚未完全进入智能化的产业,其建造方式依然是粗放式的,建筑工艺仍是以较为传统的建造方式进行,然而这已经难以满足当今世界各领域的高速发展水平了。

自古以来,中国的万里长城、故宫,埃及金字塔、太阳神庙,玛雅人的巨石建筑,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抑或是伦敦的白金汉宫,这些伟大的建筑杰作背后是无数设计师和建筑工人的汗水堆砌而成。人类从最初用树木、土壤、石头,仅仅为了居住而建造建筑的目的,到现代运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即便动用现代化的大型工程机械,一栋大型建筑的工期仍是漫长的,我们看看身边施工的建筑工地就知道了,往往需要以年作为周期。

我们先来大致了解一下建筑过程,首先是结构施工阶段,如基础设施和地下室,这个可能是工期中最复杂的部分。首先先要将预制桩准备工作做好,一栋小楼大概就是三五天时间,灌注桩时间长一点,两个星期左右。如果没有桩基础,那就直接进入下一步,开始挖基坑。基坑开挖受到影响的因素包括地下室深度、土质、气候等等。简单的小地下室土质也较好,一两千平的地下室基本上就是一周左右的时间,如果是深基坑,而且又碰上不良地质,那么这就需要进行基坑支护。这是一个复杂的专业,视具体的工程状况,可能需要一周至三个月,如果碰上气候不好,半年都有可能。如果桩基和支护都搞定了,那么地下室就按照2至3周一层来预估。然后是地上部分,如果有裙楼,那么裙楼的工期和地下室差不多,如果没有裙楼而是直接标准层的话,则大概一周至十天,如果裙楼和标准层之间有转换层,通过复杂程度判断,再上述时间的基础上再增加20天至一个月。

随后是二次结构,砌筑、构造柱等理论上在混凝土达到强度后,这个工作就可以开展,但是一般是在结构封顶或者将要封顶时才开展,每层的作业完全靠堆人数。如果是交叉施工,那么结构完成后大约20天,这些工作也就完了,慢的话结构封顶后两个月时间,外立面工程外墙粉刷一半要等砌筑完了后,从上到下统一吊线。

再其后就是室外工程阶段,如果只是一个单体的话,室外工程比较简单,给排水、强弱电、燃气按3天一个工种就行了。埋完管道后开始平土,打地坪、做铺贴、种绿化,这些都要视基地面积而定。这里其中要说明一点,室外排水只要有接驳点,一般问题不大。但是给水、供电、暖气、燃气都是专门的事业部门来统一管理,不一定能由建设方自主发包,这些政府单位的效率都是未知数,所以一般都是要提前打通关系的。在很多时候,拖个一年半载不进场施工都有可能。按照上面的步骤,没有地下室的话大约70天结构,60天砌筑,30天外立面,15天拆架,30~50天室外工程,大约200天,这个进度在正常的管理体系下已经不算慢了。

说到这里,我相信大多数非建筑专业都是跳着看的了,笔者简单来说,在没运用大数据、工业化手段的前提下,就是建造一个小型建筑的过程也是非常复杂和缓慢的。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运用了最新的技术手段来建造,且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这个过程将会被缩短到什么水平呢。

>>答案是惊人的!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71213A0N2F4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