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云下半场,这个“密钥”你要用好

经过了近几年的发展,云计算已经成为行业既定事实。云将是未来计算、存储、网络的主要服务模式。

在过去几年,云提供商们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抢滩登陆,云计算概念进入"千家万户",如今每个企业都开始谈云,上云。对于企业来说,云计算已经进入下半场,如何通过IT转型促进业务模式升级成为了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

谈到用云,上云,我们就需要了解下在云时代快速崛起的"两兄弟"——融合和超融合。融合和超融合正在改变企业搭建数据中心的方式以及提供IT服务的方式,这两项技术正在迎来快速发展的商机。

根据IDC的全球融合系统季度追踪报告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全球融合系统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4.8%至41.5亿美元。

IDC基础设施平台和技术研究经理Sebastian Lagana表示:"超融合基础设施能够承载业务关键型工作负载,同时有助于降低数据中心复杂性,其价格让企业能够负担得起,因此这部分业务在整个融合系统市场中所占份额也将继续扩大。"

什么是融合和超融合存储?

在探讨融合和超融合系统如何融入企业的IT战略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下什么是融合架构和超融合架构。

融合存储将存储、计算、网络和一些管理软件要素整合到一个预先配置的单一系统中。与依赖传统服务器和网络存储的IT策略不同,这种基于硬件的方法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主流数据中心。

融合基础架构日益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集中IT管理。与其它孤立的系统相比,融合系统相对容易配置和扩展,减少了部署时间和成本,简化了管理。

与融合存储类似,超融合存储基础架构还将存储、计算和网络整合到一个系统中。不同的是,超融合架构是基于传统x86硬件的系统,超融合架构将存储、网络和计算合成高度虚拟化的系统。

与融合架构最大的区别在于,超融合基础架构通常是采用软件定义的横向扩展方法来实现系统和工作负载管理,从而实现更灵活,更灵活的IT运营。

融合和超融合存储的区别

从根本上讲,融合和超融合系统都是将许多关键元素捆绑到一个系统中,从而减少管理负担。

融合基础架构采用基于硬件的方法将存储、计算和网络相结合,以改善IT管理。这些部件都包含在供应商获得的预构建系统中,通常针对特定应用程序或工作负载进行配置。

企业不需要从各种硬件提供商处采购服务器,存储阵列和网络设备,而只需要与一家公司打交道以获得销售和支持,从而简化购买流程。

另一个好处是简化布线和整体更有效地使用数据中心占地面积。由于所有组件都填充到紧凑的外形中,因此与运行单独的服务器群集和网络存储系统相比,企业可以将更多的处理能力和数据存储容量打包到更小的空间中。

在存储方面,融合系统将软件定义的存储控制器和磁盘(无论是传统硬盘驱动器(HDD),固态驱动器(SSD)还是两者的组合)集成到一个系统中。通常,这些是存储区域网络(SAN)内的独立组件,每个组件占用不少的机架空间。

另一方面,超融合使用基于软件或软件定义的方法将IT服务交付与其底层硬件分离。

作为关键融合技术之一,虚拟化用于抽象存储,计算和网络,并将其作为构建块提供,为数据中心运营商提供经济且相对易于管理的运行和保护IT工作负载的方式。

被认为是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和IT即服务交付模型的关键支持技术,超融合基础架构允许企业将其资源作为弹性容量池进行管理。

超融合架构适用于混合工作负载环境。在存储方面,它支持横向扩展架构,可以帮助企业处理大规模数据增长。

融合和超融合应用场景

融合和超融合存储系统有许多应用场景常超融合可以实现融合存储系统所能做的任何事情,很多人讲将超融合视为融合的高级版本。因此,我们将从融合开始,看哪些应用场景使用融合架构呢?

融合

关键业务应用程序:融合基础架构通常用于支持关键业务应用程序,数据库和虚拟桌面基础架构(VDI)环境。

数据中心整合:鉴于其将各种IT系统凝聚成一体的诀窍,它特别适用于数据中心整合项目。

超融合

融合和超融合基础设施之间应用场景会有一些重叠,例如,HCI也擅长VDI,也可以支持关键或"第1层"应用程序。

混合云/大数据分析:HCI在其他一些领域表现出色,如大数据分析和混合云计算。在本地系统和公共云之间移动工作负载是一项相对简单的工作。在超融合环境中,运行和管理虚拟服务器和应用程序容器同样更容易。

扩展服务器功能:HCI还可以为不那么老的服务器注入新的活力,并帮助企业为他们已经花费的成本获得更大的收益。

没有理由抛弃最近年份的服务器和刀片服务器(三年左右的服务器),即使他们的设计不能完全达到组合的存储,计算,网络和软件定义的愿景。通过将软件定义存储(SDS)平台与现有服务器硬件相结合并添加一些HDD或SSD,企业可以拥有一个快速且经济高效地运行应用程序工作负载的超融合系统。

融合和超融合架构的成本因素

来自IT供应商的融合和超融合解决方案都具有较高的标价,这转化为高昂的前期成本或资本支出(CAPEX)。这就是用OEM硬件装备数据中心的代价,其中供应商负责将IT系统融合到他们自己设计的预先构建和预先配置的解决方案中,与购买独立组件相比,它们通常是便宜的。

对于自己动手的类型,可以使用商用的现成硬件来实现HCI。如果保持低初始硬件和软件成本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这是一个诱人的主张。如果想快速扩展并避免设置障碍,一些专家建议采用即插即用设备路线。

当然,每个业务都是独一无二的,用于获取和维护其IT系统也是如此。虽然融合和超融合基础设施都有可能削减IT成本,但HCI具有成本优势。

一个良好实施的HCI设置提供对其所有功能的集中管理,通常在单一界面或单一窗格下。这意味着通常需要较少的IT人员来提供支持和维护- 从长远来看,这代表了主要的成本节约。

融合和超融合的未来前景

目前,"互联网+"积极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带动了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传统产业的深刻重塑。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组织机构都在思考如何借助云实现业务升级和创新发展,为了快速的解决用户难题,融合和超融合将成为云计算"下半场"的关键"密钥",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的长远。

【科技云报道原创】

转载请注明“科技云报道”并附本文链接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614A09QZI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