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薛洪言:金融科技已成消费金融行业核心驱动力

8月18 日,由消费日报社主办、消费日报中国金融科技专刊承办的"2019新消费新金融暨金融科技发展论坛"在京举行。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在会上表示, 未来消费金融的突围之路为发力场景金融、把握消费升级机遇、转型小微金融、融入行业开放大潮。

从宏观层面看,经济增速持续回落,2018年全年GDP增速为6.6%,其中,四季度增速为6.4%,创十年来新低;2019年经济实现平稳开局,一季度增速保持在6.4%,二季度降至6.2%;2019年二季度,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60.1%,并拉动了GDP增速为(6.2%)中的3.8个百分点,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消费作用开始凸显,这为整个消费金融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从产业层面看,2017年-2018年,互联网用户增速持续下降,降至8%左右。对消费金融从业者而言,用户获客成本增加,难度加大,围绕用户本身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此外,行业内多家平台、机构陆续退出,风险的爆雷成为整个行业头顶上的乌云,这对于行业未来的前景有很大的影响。

薛洪言指出,中国的居民的杠杆率去年年底大约是52.4%,美国则是70%左右,相比之下中国还有20%的增长空间。但中国的居民杠杆率结构存在问题,居民杠杆率更多集中年轻人群体,包括一些中低收入群体,这些人的收入最低,他们的分母最小,但作为分子的债务水平却最高,这就成为风险的可能爆发点,也是消费金融行业未来发展需要去谨慎对待的问题。

伴随着行业的设施愈加完善、分工更加清晰,薛洪言认为,用户行为线上化、金融场景线上化是大势所趋,金融科技开始成为消费金融行业的核心驱动力。

薛洪言表示,行业趋势的第二个特点是产品的开放化,这也是整个行业目前比较明显的现象。消费金融有三个要素:用户、资金、数据。对于互联网机构而言,虽然拥有大量的用户,但在资金方面可能是稀缺的;而金融机构则相反,虽然资金富余,但缺乏用户。因此金融机构开始从被动等待向主动俘获用户转变,主动拥抱场景、走向用户。除开放产品和服务外,一些机构也逐步开放自己的科技。

第三个趋势就是整个行业分化加速,呈现一种强者恒强的状态。背后的逻辑因为场景是集中的,带来用户的集中,数据在集中,科技能力也在集中,最后就是强者越来越强。

从数据层面解读这样的状态,胡润在2019年一季度做的统计,金融科技独角兽的估值的排行榜,整个互联网金融机构或者金融科技公司至少得有几千家,估值在100亿人民币以上的科技金融巨头只有十家, 100亿以上的只有十家,在1000亿以上的只有四家,1万亿以上的只有一家。

从小贷公司的注册资金来看,分化水平比较明显。头部的小贷公司或者注册资本规模比较大的小贷公司,更多是有互联网的背景。蚂蚁、金通、度小满、平安、金东等等,它跟整个的产业分化或者整个行业巨头化的趋势是一致的。

从盈利水平来看,并不是所有的消费金融公司都在消费金融的风口里面赚得盆满钵满,真正做得好的或者真正盈利规模上十个亿的只有少数。

从P2P的资源集中度来看, P2P整个行业在缩水,资源也在向头部集中。

第四个趋势就是整个用户隐私的保护开始成为主流的状态。用户隐私意识的提升会带给整个金融科技的发展或者数据获取层面带来一些新的障碍。

薛洪言认为整个中国的消费金融的渗透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的空间。

但是当前面临的几个不确定性,第一是消费金融流向的问题,有没有真正促进消费,今年这几个月以来,监管机构罚了很多的银行,消费贷款资金违规流向股市等等。第二是借款人的多头借贷或者以贷养贷的现象,苏宁内部生态的数据做了一些统计,发现很多年轻人包括一些90后,平均的贷款申请的APP包括他们申请的可能都是二十个、三十个。多头借贷很容易造成以贷养贷,在期限错配过程中很容易通过贷款还贷款,导致债务压力变大。第三个是高利贷、暴力催收及信息保护方面的声誉压力。第四个是P2P密集退出,会对行业有一定的影响。

在去关注这些风险的同时,要去探讨如何更好地去发展,很多的消费金融机构要做的一个事情就是在调结构中去发展,可以继续发展,可以去追求规模的增长,但是用户结构、产品结构要相应做改变,不能延续一些老路。

消费金融机构可以更多去发力场景金融,包括教育、汽车、租房、医疗等场景。把握消费金融的机遇,例如县域消费升级以及5G下的信息消费升级。整个的小微金融供给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可以转型做小微金融。最后作为一个机构的话,需要在主动开放的过程中把握整个增长的机会,去寻找新的增长点。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18A0E9TA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