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好未来成立“脑科学实验室”,“AI+脑科学”赋能教育还有多远?

1月25日,好未来在京召开“赋能教育,极‘智’未来——AI+教育”学术交流会,亿欧受邀参加。会上好未来CTO黄琰宣布,好未来成立国内教培行业首家“脑科学实验室”,并与斯坦福大学达成人工智能战略合作,未来将通过人工智能与脑科学双引擎,推动“科技+教育”的学术研究和产品落地,践行“科技推动教育进步”的企业使命。

按照计划,好未来脑科学实验室将重点从三方面进行研究:利用脑功能的客观监测,加强课堂诊断、观察,为追踪长期有效的人脑“学习历程”打下基础;研究更有针对性、更准确的学习能力评价系统;以及在科学指导下,设计出相应的产品,激发大脑的最好学习状态。

黄琰表示,目前好未来从事技术产品研发人员达到4000多人。未来三年内,人工智能、脑科学专家将达到500人,研发人员将增加到1万人,除此之外,好未来将在全球范围成立6所联合实验室。与斯坦福大学的战略合作,是好未来“科技+教育”全球发展的一个举措。

好未来CTO黄琰表示教育的本质是对大脑的培育,在人工智能时代,知识力(知识传输)将被AI替代,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和思考力将更加重要。如何“用技术服务于人”,运用科技实现教育方式的变革”将始终是好未来努力探索的命题。

事实上,在本次成立脑科学实验室之前,好未来在“AI赋能教育”上已经做了很多努力。

除了自主研发了基于情感识别等AI技术、为全教学环节提供精准数据依据的“魔镜系统”等产品,还全资收购了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平台“高考派”,投资了人工智能初创公司FaceThink、自适应平台乂学教育、国外教育科技公司Knewton等。

尽管国内外的尝试很多,但“人工智能+教育”产品的迭代升级并不快。

现在“人工智能+教育”产品的发展瓶颈主要有四:其一,技术大多能处于“弱智障”阶段,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其二,大多数产品的基础大数据存在“量级”和“是否有效”的数据属性;其三,大部分机构不能在现有基础上产出高质量内容。而优质内容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品同质化现象;其四,整个行业人才十分匮乏。

如何切实的解决这些瓶颈问题?

好未来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杨松帆此前曾透露过好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将主要集中在“AI的基础设施”和“AI的感知识别”两个方向。基础设施上,好未来将会在数据存储、数据标注、高性能计算平台上进行部署,未来会投入大量的精力和人力去研发。在感知层方向的探索,则是囊括了计算机视学、语音识别、语义理解以及知识图谱等方面。

马化腾曾表示“没有场景支持的AI研究是空中楼阁”,不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才是王道。正如好未来张邦鑫曾说的那样,教育涉及的环节很多,所谓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解决的都是知识结构问题,不能因为人工智能的出现就随便谈颠覆。做教育应该抓住教育的本质,教育人要时刻保持敬畏谦卑的心态,落地到每一个场景,做好每一个环节。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125A0CFZ7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