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东方富海韩雪松:新材料创业很难,但真正有门槛、有技术的项目前景非常好

创客猫注:本文来源于“投资界沙龙——科创板下,资本如何助力硬科技”上,东方富海合伙人韩雪松发表的《新材料投资新策略》主题演讲。

来源:创客猫(ID:chuangkem)

韩雪松表示,新材料企业创业是非常难的,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因:研发时间长、产品稳定难、需要不断融资、市场推广难、投资规模大、专利保护难。

“所以新材料企业在中国创业难度很大,但新材料有一个好处,爬坡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真的有门槛、有技术,或者是未来长大了有规模之后,竞争对手想超越它、赶上它也是非常难的。”

对于新材料企业,他提出几点感受:

一是技术和创新;现在创业没有技术的话,成功的可能性基本微乎其微,在创新方面,要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学会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不要拘泥于完美主义。

二是别太把专利当回事;把企业规模做大很重要,相当于给竞争对手树立了非常大的壁垒。

三是懂市场比懂技术更重要。

四是学会引入投资人,不管是财务投资人,还是产业投资人,这是非常重要的。

五是用好资本市场。

六是学会资源与整合。

在资本寒冬下,东方富海的投资策略是提高投资标准,加大投资力度。在新材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产业链:手机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光伏产业、半导体产业、精细化工。

韩雪松表示,东方富海关于新材料的投资具备六个特点:重视市场空间、重视技术创新、重视和创业者交朋友、各个阶段都投、多少金额都投、不对赌。

以下为韩雪松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很荣幸能和大家做一个交流,介绍一下东方富海在新材料方面的投资感受和投资策略。

我在行业干了快20年,一直在一线,是一个创投老兵。

我今天讲三个部分:首先讲讲新材料行业现状,另外是新材料企业如何成长,第三部分是讲讲投资逻辑和理念。

新材料创业很难,

但真正有门槛的话前景非常好

1、我国新材料的行业现状。

我们跟发达国家比,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相比,我们的差距还是很大的。这里的现状是急需的找不到,能找到的又不达标。所以在看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材料都是进口的,还有一些装备也是进口的,高端的都没办法满足。

这是2017年统计的数据,在130种国民经济需要的关键材料中,32%是国内空白,约54%是国内能够生产,但是性能不达标,只有14%是我们国家完全可以自给的。新材料行业,任重道远。

因为我要投材料,投硬科技,我这方面的感受就比较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我们就在新技术上下工夫。

2、新材料企业如何成长。

我是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新材料企业是如何成长的。新材料企业创业是非常难的,大概有六个方面:

一是研发时间长。因为材料的创新主要在配方、工艺上,而配方、工艺是需要一点点积累和改进的,所以研发的时间非常长;

二是产品稳定难。从产品小批量到中试到大批量是漫长的过程;

三是新材料大多数需要很多设备,不断规模扩张的时候需要不断的资本投入,所以需要不断的融资

四是市场推广难。新材料企业在创业的过程中,好不容易把产品做出来了,下面最难的是市场推广,所以我们民营企业见到定单跟见到命一样,特别看重定单。

五是投资规模大。

六是专利保护难,因为都是配方和工艺,没办法申请特别的核心专利,大多数投资新材料企业都是申请配方的专利,核心专利没办法申请。

所以新材料企业在中国创业,难度很大。但是我想说的是,为什么我看新材料企业?新材料有一个好处,爬坡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真的有门槛、有技术,或者是未来长大了有规模之后,竞争对手想超越它、赶上它也是非常难的。

新材料企业的成长曲线首先是平行的线,到一个点之后就陡起来了,所以需要时间。难是难,但是真正有门槛、有技术的,未来的前景非常好。

技术、创新很重要,

但懂市场比懂技术更重要,同时用好资本市场

东方富海投了很多新材料企业:

比如说星源材质,是锂电池的隔膜材料,我们投了9年才上市。我认为在投资之后5年时间(里),他的产品都不理想,5年之后产品才逐渐稳定下来的。

纽迪瑞,(我们)是从天使开始投的,(其创始人李灏是)一个海归博士,他发明的“压力感应材料”的技术为全球首创,(他)一个人的专利。我们投了6年,一分钱定单都没有。后来就借了一千万给他,这一千万把他救活了。现在公司很牛了,三星、华为、苹果都在跟他合作。

新材料行业真的是一个缓慢的爬坡过程,我也特别理解新材料创业者,所以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真的急不来。

讲一下新材料企业创业过程中有几点感受:

一是技术和创新。

因为现在出来创业,没有技术的话,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基本上微乎其微。有原创更好,没有原创也可以,要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学会模仿别人、学习别人。

不用高精尖,取代进口就有机会,也许性能差一点,但是成本很低,可以打开市场也是可以的;创新无非是品质、成本、环保三方面取得进展就可以了。要学会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不要拘泥于技术完美主义。华为就是典型的案例,刚推出来的时候毛病一大堆,但是华为的服务很好,24小时帮你把问题解决掉。

所以我的意思是创新的过程中不要拘泥于技术完美主义,要在过程中让自己更完美。

二是别太把专利当回事。

在推广的过程中不要因为太保护自己而忽视了市场,专利不等于技术,不等于市场,不等于利润,把企业规模做大很重要,相当于给竞争对手树立了非常大的壁垒。所以把规模做起来,更重要。

三是懂市场比懂技术更重要。

出来创业懂市场的,他成功的概率要比纯懂技术成功的概率要高得多。市场是龙头,一切要向市场倾斜。

四是学会引入投资人。

创业真的需要资源,现在光靠自己的力量还是不够的,所以引入投资人,不管是财务投资人,还是产业投资人,这是非常重要的。

五是用好资本市场。

能上市,有技术条件,空间大,有潜力的还是比较好的。上市最大的好处不是别的,而是安全了,上市公司倒闭的还挺少嘛。

六是学会资源与整合。

现在对创业者的要求更高了,不光是要懂技术、市场,而是对综合能力要求更高。要学会混圈子,学会资源和整合。

企业创业需要主要的几点:

一是市场定位要清楚,客户定位要清楚;

二是市场推广要集中,可以集中一两个行业推广,就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品牌,如果在很多行业推广就很难形成自己的品牌,可以专注瞄准一个市场;

三是创业者往往刚出来比较乐观,实际上过程会比你想象的要晚好几年,困难要估计得充分一些;

四是一般的融资有融资的技巧,创业需要多轮融资,可能一轮融资解决不了你的问题,所以融资的时候要小步快跑,逐步稀释股权;

五是做好股权激励;

六是要走市场化道路,这特别重要,不能太依靠政府,最终得靠自己。政府早期可以给你一些钱,但是企业要做强做大要靠自己,靠自己的团队。

问题总比预计的多,创业企业一定是这样的。还有一点很重要:

一是先生存、后发展;

二是健康比规模更重要;追求规模的企业往往会出问题,因为规模越大,对资本的需求越大,需要更多的资源,往往很多企业出问题,往往是追求规模去了;

三是创业不一定要上市,并购也是好方式。

东方富海的投资逻辑

第三部分讲东方富海的投资逻辑。

现在是资本寒冬,投资很不好做。我们自己内部也讨论了很多次,但是我们觉得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投资的好机会,所以东方富海的策略是提高投资标准,加大投资力度。

什么是新材料?就是以前没有的,或者是取代进口的,有创新的材料,面非常广,在工作的过程中有几个产业链我们是比较关注的:

一是手机产业链。前几年我们投了非常多企业,大概10—20家,但是手机产业这几年饱和了,现在手机产业非常难投了;

二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十三五规划还是把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新能源汽车我们也投了不少,但是觉得新能源汽车现在也不好投了,投得最多的是电池、电机、电控。整车一般是不投的,因为整车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

三是光伏产业。清洁能源未来也是比较大的方向;

四是半导体产业,现在比较热的;

五是精细化工,这是我比较看好的,未来量也很大。日本的精细化工企业比较强,很多世界500强都是日本的。

六是其他,也就是符合我们投资标准的企业,都可以投。

我们的投资标准是什么?

我们可以列出几十条标准,但是最后归根结底就三个标准:两个硬指标是市场空间足够大技术创新一定要有特点;三是团队要靠谱。凡是符合这三个指标的我们都可以投,所有的项目都可以按照这三个指标来衡量。

东方富海关于新材料的投资还具备六个特点:

一是重视市场空间;

二是重视技术创新;

三是重视和创业者交朋友,真正的帮助企业,尽我们的所能帮助企业成长;

四是各阶段都投,早、中、后期都投,投了很多没有销售深入的,一些回来创业的;

五是多少金额都投,从几百万到2亿;

六是不对赌。我们觉得对赌的意义不大,如果有对赌条件,执行的过程中都没有100%执行,所以干脆不对赌,但是要有一个条件,就是价格便宜。

我特别喜欢深圳的项目,最近投了30个项目,60%在深圳,因为深圳的创业者的拼命度更高,技术的创新程度也比较高。深圳是我们的主战场。

另外我发现在深圳还有一个特点,深圳的项目是早中期的比较多,没有收入的或者是收入一点点的,所以现在投资越来越考验投资人的眼光,现在看报表再做投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如何减少投资失误?我总结了10点:

一是放弃对业绩爆炸的幻想,特别是新材料,每天100%增长是不现实的;

二是高毛利是不可持续的,制造业的毛利一定是往下走的,除非有新产品出来;

三是警惕上市前大小股权的转让。不是不能,一定要认清楚是什么原因;

四是前一轮投资人不追加投资的,那就要分析清楚什么原因,是不是项目真的好;

五是资源崩得太紧,现金流太紧张的企业要小心,我们出问题的多半是现金流出了问题;

六是警惕靠国家政策引导的。我们有很多行业都是靠行业政策制造了个需求,但是这些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行业政策从制定到落实是需要时间的,往往是推动不开的。你看着企业一定是有刚性需求,这样的企业才是有价值的,才是有生命力的。

七是警惕无业绩记录突然爆发的,之前都是亏损的,突然今年5千万利润,这样的项目要小心。为什么前几年没有盈利?突然爆发?要分析清楚;

八是用投资人的钱来建工业园,我们大概有五六家企业,就是用投资人的钱建工业园,结果出了问题。一般在我投资协议里面就规定了资金的用途,不能用来建工业园,可以用在研发、销售、售后渠道、买设备都可以。

九是业务主要是出口的,这样的项目核查是非常麻烦的。

十是业务模式特别复杂的。很多企业规模特别大,但是由很多的业务凑起来的,没有一个主打产品。真正有生命的企业一定是有一个拳头产品,如果说一个企业没有拳头产品,这样的企业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

这是一点投资的体会。

投资要学会相面,老板的面相比较阴暗的,不阳光大气的老板要小心,天天在算计。

还有一条非常重要,我也不想投那种投资机构扎堆的,已经有10家投资机构在里面了,还要你干嘛?如果项目好的,投资机构早就抢完了。

做好尽职调查,9个数字决定投资成败,这是我们董事长总结的:

见过90%以上的股东和管理层;

8点钟是不是真的在上班,连续一周;

到过项目企业7个以上的部门;

在企业连续带过6天;

团队、管理、技术、市场、财务5个要素进行详细调查;

访问4个上下游客户;

考察3个以上的竞争对手,保证20个关键问题,和员工吃一次饭。

如果是这九个做到位,犯错误的概率小很多。

PE投资10条准则:

1、每天看新闻联播,听党的话,跟党走;

2、推选赛道选手,在熟悉的领域投资;

3、成长性投资的核心标准;

4、注重市场,应胜于注重技术;懂市场的人创业成功率高;

5、没有完美的企业,要找到改善企业的方法。我们投的企业没有一个是完美的,包括华为也不是完美的。

6、除了有钱,还要有说服项目方的理由;

7、懂得经营比懂得企业上市更重要;

8、学会相面术,所谓投资就是投人,做的时间长了,人特别重要。我经常跟团队讲,要多跟老板泡,感觉他的人品怎么样,对自己企业的把握程度怎么样,交流多了,他的心理都可以感觉到。

9、想走得长远,要保持谨慎。

10、把合作变成一种习惯,联合投资是一种省力的办法;

做一个善意的投资人,不要急功近利,给企业足够的发展时间。

以上创客猫现场稿件,转载须注明来源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26A0PCVS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