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AI换脸App刷屏,脸部信息保护必须守住底线

8月30日,一款运用AI技术换脸的App“ZAO(逢脸做戏)”正式上线,用户可以通过App实现视频换脸,变成各类热门视频电视剧中的演员,过足戏瘾。然而,由于“ZAO”的主要换脸功能都需要上传人像照片,并通过极为严苛的权限认证,因此引发了对隐私泄露的广泛担忧。

使用“ZAO”的主要功能,必须上传清晰且角度合适的相片素材,还要通过权限认证,才能进行下一步。而“ZAO”的隐私授权内容此前引发了极大争议,因为这些条款非常霸道甚至可以说是突破底线的“不平等条约”。“ZAO”要求用户“同意或者确保实际权利人同意授权‘ZAO’及其关联公司以‘ZAO’用户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再许可的权力,包括但不限于可以对用户内容进行全部或部分的修改与编辑”,也就是说,确认授权之后,你的面部信息就将永久且免费地给了“ZAO”和它的关联公司处置,基于“ZAO”的陌陌系背景,也就是面部信息会被所有陌陌系公司免费共享和修改编辑,而你无从过问。更令人担忧的是,上传照片的时候,“ZAO”是可以在你的手机相册里自动查找合适的照片的,有多少面部信息被收集从何得知?可能带来的风险,全然不是ZAO官方一句轻飘飘的“将尽最大努力在合理范围内使用上述内容”就能免除的。

面对舆论质疑,ZAO随即作出了回应。据南都报道,8月31日下午,ZAO修改了其用户协议内容,“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的内容已被删除。另外,记者实测发现,在视频替换功能的“添加面孔”页面,新增“删除面孔”的选项,但仍不清楚选择“删除面孔”后,ZAO是否真的会将服务器上的数据删除。

AI换脸的技术并不新鲜,以前采集上千张照片需要运行代码的技术和信息双门槛,现在只需要一张相片、一个App就能实现,将门槛降得如此低,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大大降低诈骗成本,增加对骗术防御力低的人群尤其是用户亲友的被骗风险。“ZAO”和很多其他中国内地的App一样,注册要求绑定手机号,而手机号是实名的,银行和民政信息都绑定的同一个手机号。那么,就像网友说的,有手机号,有面部图像,通过技术合成,犯罪分子可以替你和你家人通话了。你好不容易教会家里的老人用微信,给他们分享各种防诈骗文章,结果,他们可能因为你无意识的授权,被犯罪分子的AI换脸视频给骗得血本无归。

无论银行还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很多都是用人脸识别来作为远程操作的实名认证辅助的,通常人脸识别是用眨眼、摇头来判断手机前的人是否活体,避免用相片替代人脸,AI换脸就可能让这套逻辑失效。

日前,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提醒,人脸是非常敏感的个人信息,有技术不能任性,也不能滥用。但很明显,整个社会对面部信息的采集和使用都非常泛滥,保护的措施和意识却都远远不能和它的敏感性相匹配,无论是监管者、采集者或授权者都是。

面部信息保护的针对性法律严重缺失,很多公司在采集时为了方便或其他原因采集的范围和内容都远大于所需的信息量。而且,除了敏感行业大公司对面部信息的采集,还有很多完全不必要的跟风滥用。例如,很多公司将打卡系统从指纹换成了人脸识别,有安全研究团队发现,被攻破的人脸门禁系统大部分都能看到原图,也就是说这些收集了海量面部信息的公司根本没有对个人生活信息脱敏,连最基本的加密保护都没有做。用户即授权者的安全意识并不高,但在法律缺位、采集者霸权的当下,即使安全意识高也没有用,当主流支付平台和所在的企业强制或半强制地使用人脸识别,个人是毫无招架之力的。

AI换脸App刷屏,带来最大的结果不是开心,而是警醒,对于面部信息保护的警醒。用户是主要的受害者,却不该也不能是主要的责任人。技术没有善恶,但使用应有底线,面部信息保护不能寄希望于商业公司的自觉和良心,这条底线需要由法律来守护。

(南都社论)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901A029QB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