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史初江: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助力产业供应链中小微融资

2019年8月28日,在江苏省商务厅指导下,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供应链金融智慧服务平台——万联网在南京成功举办2019中国数字化供应链创新高峰论坛。本次高峰论坛以“转型·协同·融合·共享”为主题,汇聚行业大咖与相关领域产业平台及供应链领域优秀企业、金融科技及金融机构等300+位高管大咖,共话数字化供应链创新路径与机遇,共谋供应链发展新出路!

当前,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加速改造传统制造业,江苏银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史初江在题为《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助力产业供应链中小微融资》的主题演讲中为大家分享了江苏银行如何做供应链金融的相关经验,以下内容由万联网根据论坛现场速记整理而来,略有删减,仅供业内人士参考:

史初江:我今天从银行的角度,对供应链、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应用讲一点我的看法,我汇报的题目是《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助力产业供应链中小微融资》。

我的分享主要分三块,第一点,供应链金融热中的几点冷思考;第二点,谈谈从银行的角度希望构建一个怎样的供应链生态圈;第三点,介绍一下江苏银行在供应链金融应用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尝试。

大家都知道,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这一两年都是一个热门话题。首先讲讲我的认知,供应链为什么这么热?我个人觉得有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最大的因素是政策支持,这里面起决定意义的,有里程碑纪念意义的就是2017年10月份指导意见的发布。这个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来,供应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之后,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就成为热门话题。而且接下来国家政策方面,从2018年4月份开始选试点企业,到10月份就确定了55个试点城市以及200多家试点企业。今年7月份,银保监专门发布了《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从这一系列政策文件看,国家非常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

一方面是推动实体企业,一方面又成立供应链协会,做了大量的工作,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对供应链金融和供应链都做了非常大的政策支持。我个人觉得正是有国家政策支持,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正在迎来发展的风口。

另外一个因素,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为什么这么热?我觉得跟科技发展有关,金融科技的发展为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这里面,大家比较关注的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其实每一个技术的出现,都为我们供应链金融提供了科技的支撑。比如说大数据,其实各家银行正是因为有了大数据支撑,以前我们解决信用问题主要靠抵押、担保。而现在我可以凭数据,你不需要提供抵押和贷款,并且各家银行有丰富的产品选择。江苏银行前几年推出的贷款业务,根据税务记录,就可以给你提供金融服务。

物联网方面,现在已经进入了5G时代,其实物联网是实现万物互联、人物互联。以后通过物联网技术,从供应链金融的角度来看,解决了一个交易与融资结算的无缝对接。银行是希望把资金用到你的交易上,而物联网解决了这个困惑,我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知道你的交易是如何产生的,你的交易,物流,库存,成品、半成品,通过物联网技术都可以实时得到数据。

比如说我们在无锡推出来的物联网动产抵押,就是把银行的融资通过物联网技术与交易无缝对接,这也是金融科技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创新与应用。

区块链,从它的结果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支撑。我最看重区块链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呢?第一个,它的数据是可直接授信的,任何数据只要在节点产生以后,它可以在所有的节点留存,而且不可篡改,从种种方面,数据的可追溯性,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另外一个,区块链也解决了一个信息的不对称问题。这个问题,我觉得也是我们银行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区块链技术,刚才徐工介绍了他们的供应链系统,现在也有很多金融科技公司搭建各种各样的系统。但是有一点,从银行风控的角度始终会关注你的数据是不是可篡改的?是不是真实的?是不是一手的?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觉得就是可以通过区块链来解决。也就是说如果我要跟徐工做业务,我是针对他的上游也好,下游也好,我要基于你真实的交易。我怎么保证徐工通过你内部供应链系统所获得的数据和银行所需要的数据是真实的,而不是伪造的虚假的,这个需要通过区块链技术来解决。

我们也在尝试在很多的交易中确保这个一手的交易系统不仅你能获得,银行也能同步获得,只有在此基础上,银行的融资才能顺利地进入到供应链金融里去。通过人工智能可以解决供应链金融里面的痛点,其实就是异地分散、高频交易。如果没有人工智能,要靠人员去做,我觉得很多供应链技术没有办法做到。我简单说,科技赋能为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和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个因素,金融业这十几年一直处于高速发展,就像江苏银行合并重组时只有1500亿的资产,但是到今年上半年,江苏银行的资产已经突破了2万亿,短短十几年时间,资产规模飞快的增长。到了现在,我觉得银行面临的压力非常大。大家也知道,今年出现的事件,对于我们中小银行信用体系产生很大的冲击,小银行的信贷发不出去了,小银行开的银票没人收了,小银行的资金拆解拆借好像借不到了,额度小了。

还有一个,比如利率市场化,从人民银行的角度看,他会觉得通过LPR定价,他希望传导到银行金融机构对实体的利率能够呈现下降的趋势,尽管这个机制是18家银行,从我的判断加入的银行都是小银行,我个人感觉人民银行是在有意引导银行对实体企业、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有一个下行的趋势。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冲击正在逐步显现,这些因素,银行负债端的成本不断上升。原来企业也好,个人也好,你的钱存银行最多给你一个定期利率可能算比较高的。但是现在请问一下在座企业,你手上有一笔钱,哪怕放一个星期,你可能也会买银行的理财产品7.75,半个月的,一个月的,理财的利率比原来公布的存款基准利率要高很多。也就是说银行的盈利空间在利率市场化趋势下越来越窄,负债成本上升,资产、收益、利率受国家管控不断地下行,利差越来越小。

而且现在包括像我们资产端里面有很多政府类的平台,管控政策越来越多,房地产也是银行资产的重要来源,现在长期看也是处于一个管控的趋势。供应链变成了银行业务转型的一个突破口,或者转型的一个目标和方向,至少江苏银行是这样的。也就是说供应链金融为什么这么热,其实除了我们政策支持,除了科技赋能,我个人感觉更大的一个因素是我们银行自身的业务转型的发展需要。

在供应链这么热的情况下,我为什么还要提一点冷思考呢?

供应链在热的背后,大家要看到供应链金融领域频频出现风险事件,例如诺亚财富的案例,许多个案金融融资额非常大。大家可能都不清楚,我因为是从事银行业的,其实当时像诺亚财富接的承兴国际的业务,我有一个观点,你做金融业务成本最低的,我个人感觉现在最低风险的还是银行。

我老在想这个问题,如果这单业务交到我的面前我会怎么看?我能不能看出存在的一些问题?现在反映的问题有很多,是不是金融有反转,京东内部有人作案?

另外一个问题,供应链金融方面的一些原则性的底线不能突破,这里面就包括确权,包括交易的真实性。而且这里面,我曾经说过,如果银行来做这单业务,至少一方面,我会跟核心企业取得联系,在确权方面我一定会非常认真地去核实。

还有一点,在电商平台或者交易平台上,对资金封闭形成闭环一定要坚决地贯彻。在现实中有很多企业跟我们谈供应链金融,我觉得供应端也好,销售端也好,业务非常好。当我一提到资金闭环,有很多企业可能就不愿意跟我谈下去。原因很简单,他是希望通过供应链金融中套出钱来用到其他方面去。我个人感觉有很多事情出现爆雷,出现风险,有很大一部分跟这个有关系。

比如说我是一个供应商,供货给电商平台,银行给供应商融资,你在电商平台销售款回来是不是应该回到银行的监管账户中来?我觉得这是形成一个闭环,这些货的回款必须回到融资方的账户上来。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很多电商平台为了流量,为了获得资金,其实他的销售款早就回来了,可能供应商的账期是三个月,但是他的销售款两个星期就回来了,他把这个钱还给银行了吗?没有,挪作他用。在这个环节上,银行一旦不坚持原则,风险就存在。

还有一个案例是闵兴医药,我当时问了一句为什么福建的三甲医院福建当地的银行不做这个业务,反而跑到南京来做,跑到北京来做,中间的原因是什么?我个人感觉,比如我是福建兴业银行,有这么好的一个三甲医院要来做,难道福建兴业银行不感兴趣吗?我个人只能怀疑这个闵兴医药背后有猫腻。

金银岛也一样,为什么最后出现爆雷?原因很简单,他后来从银行获得的资金解决不了他的问题,他最后其实是从B2B到了P2P,个人通过资管计划获得大量的资金走到互联网金融中去。资产是虚构的,你拿来的钱只是一个旁氏骗局,不断地在骗取本金。

我个人感觉,在供应链热和供应链金融热的时候,我们要冷静思考,风险在我们身边,任何时候不能忘记。

另外一条,我个人感觉供应链里面有一点还是需要大家思考,就是现在市场参与者非常多,但是到底谁为主导?这个问题我觉得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我个人感觉,现在市场参与者众多,但是处于一个群雄逐鹿、各自为政的状态。为什么这么说?你看看供应链金融里面主体非常多,有银行、核心企业、券商甚至保险公司等等都在参与供应链金融。

这里面到底谁最重要?到底应该银行为主导,还是核心企业主导,还是金融科技公司来主导?甚至包括一些仓储企业、物流企业?其实每一个主体都不想在里面起主导作用。但是我个人觉得,如果是没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没有一个合作共赢的机制,而是各自为政的话,供应链金融还需要走一段很长的路。

这是我的第二个主题,供应链金融要构建一个生态圈的重要性。

另外一个,我们不能偏向于用金融科技什么问题都能解决,这里面我只是泛泛地讲区块链,区块链解决信息不对称,解决数据可追溯性,但是无法排除一个假的数据,如果在上面假的就变成真的了。

还有一个物联网,其实现在物联网到底能联多少还是有局限性的。

另外,法律责任还有很多没有明确。

人工智能,人工有多少,智能有多少?

再一个是大数据,比如说现在并不是税务局给我们银行数据,而是银行要从其他途径去获得税务数据。我们的电费数据,我们也有产品,你交了多少电,但是国家电力局不给你,要通过其他途径拿到。也就是说银行要获得一些有效的数据,目前其实是有困难的。当然,人民银行、银保监也在想一切办法,能建一个大数据的平台。

我想金融科技只能助力,不能主导,而且金融技术解决不了银行的风控问题。我有一个观点,你的供应链模式的好与坏,再一个衡量银行的资金能不能顺利地进去。如果你的模式银行资金都进不去,而是靠民间借贷、小贷拿到的资金,我相信你的模式在风控上是有问题的。现在所有的资金来源里面,只有银行资金规模巨大,成本在资金市场里面是最低的,所以衡量你的供应链模式的成功与否、合理与否,一定是要看有没有银行,尤其是一些大银行的资金愿不愿意跟你开展合作,这是非常重要的。

金融科技公司提供了非常多的技术,解决了我的物在哪儿或者货的状态怎么样,但是如果是中间的一些风控措施,比如说确权没有解决,法律管理没有理顺,银行风控不满足的话,银行资金照样进不来。我们银行吃过大亏,我们跟大的央企合作,看货到底在哪里,但是为什么最后还有重复抵押,还有假的仓单等等出现。金融科技公司跟我讲说你看我把你的存货控制得一清二楚,但是我问如果出现风险的时候,这个货被人拿走了,你金融科技公司能解决了吗?我觉得金融科技对供应链金融是助力,但不能成为主导,因为它无法解决信用风险的规避问题。

怎么样破解这些风险?我个人觉得应该构建供应链金融的生态圈,里面各个主体能够各司其责、开放协同、合作共赢、创新突破。

第二部分,到底怎么样构建供应链金融生态圈?我个人感觉现在具备了天时和地利,更需要各位参与者形成一个人和。每一个参与者都应该找好自己的定位,不管是银行也好,核心企业也好,都应该找到自己的定位。

我在这里重点强调一下,比如说银行到底应该是定位在什么位置,希望银行是一个开放的心态,银行也会开发自己的系统,但是也不排斥跟第三方金融科技平台合作。事实上,只要有合作的基础,只要能找到合作点,我们都在合作。但是我们自己的系统对我们自己的客户会优先采用我们的系统,所以我想所有的金融机构应该抱着开放的心态。我希望的是有这么一个应用场景,能够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解决客户的实际问题,这是我最最看重的。而不是在乎于是不是用银行的系统,是不是用第三方系统,是不是要收费,这些都不重要,而真正重要的衡量标准是客户通过你这种模式能够获得有效的资金,或者是能够成本比较低。

另外一个,核心企业。银保监的文件里面对供应链的定义是一个狭义的供应链。核心企业在供应链金融里面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其实所谓的供应链金融都是依赖于核心企业信用的传导来实现的。尤其供应商端,因为还款来源是核心企业,销售端也离不开核心企业配合,核心企业的产品一定要核心企业来消化,来配合处置,银行才敢进去,所以核心企业在供应链金融里的地位非常重要,不可动摇。但是我对核心企业提一个要求,核心企业还是要从构建供应链金融生态圈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不能太近视,不能太拘泥于短期利益。

我们跟央企合作,最后在供应商里面获得的收益,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被央企拿走了,当时我非常惊讶,我说供应商是供货给你,你本身就要付款,你为什么还要通过供应链融资,以前通过保理,现在通过银行,通过供应链金融你还要分这个利润。短期看他确实可以分到这个利润,但是长期看,我个人觉得他破坏了这个供应链金融生态圈。

供应商的财务成本越高,他给你供货的一定会要求价格高。如果核心企业有长远的眼光,为了培养供应商的生态圈,就把融资成本压低,最后这个压低的成本会体现在供货的成本上,最后受益的还是核心企业。所以希望核心企业能够通过长远的观点,拥有生态圈的视野与格局,能够以更快的方式更低的价格让你的供应商享受到供应链金融服务,这样的话,核心企业的利润一定会增加。

我行是试点行,同时提出了战略布局、产品体系,还有我们也跟上海财大成立了产业链金融研究院,挂了一个比较大的名字,泛长三角。

同时,我们与很多核心企业、平台、科技公司、专业公司以开放的心态在开展合作。

同时,推出一些相对比较有特色的,比如说园区供应链,我看今天张家港的园区也来了,还有行业的产业链,还有物联网和区块链动产质押。

今天重点讲讲这个动产质押,我们的动产质押跟传统意义上的动产质押做了一些改良,原来动产质押货权出现问题的时候会有纠纷的,但是用我们的这个模式,货权是在我们的合作伙伴手上,只要融资方出现任何问题,我们可以随时处置货物。这样的话,我的信用,我的风险控制,其实对融资企业关联度不是很大,而是更多地看重货物的流通性和货物的保值性。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物联网+区块链动产质押还是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我们在无锡进行尝试,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还获得江苏省金融创新一等奖,而且我们的融资周期比较短,平均下来大约是两周时间,获益的企业笔数非常多,而且效率非常高。

最后总结一下,其实也是我们江苏银行的初心和使命,我想供应链金融初心和使命就是服务实体经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谢谢大家!

来源:万联网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902A0L44H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