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考古工作太没“钱途”,人工智能都懒得取代?

此前流传一种说法

考古是最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作

原因是

考古与人脑的结合度太高

人工智能根本hold不住啊

这着实值得考古工作者们自豪

然鹅,某天小编刷着微博

忽然就刷到这样一则:

敢情考古工作最不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

是因为没有“钱途”?!

其实,当然不完全是钱的事儿

考古工作毕竟难度系数摆在那儿

作为一种基础工具的人工智能

对考古工作的探索绝对是充满艰辛的

不说取代与否的问题

我们都乐意看到人工智能可以造福考古工作

而值得欣喜的是

人工智能早已在考古领域有所发展

这些年也已经做出诸多尝试

修复古文物

我们知道,那些古文物由于年代久远,刚刚出土时往往磨损严重,因而文物复原工作往往过程艰巨且耗时久远,极具挑战性。

不过现在,国外已经有考古学家依靠人工智能的算法分析重现了文物残缺部分,并通过技术手段使残缺部分与原物合二为一,完整呈现出原始文物。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这一技术在修复塞普洛斯出土的古代雕像以及拜占庭时期的壁画时已经得到了实际运用。

通过AI修复古文物,不仅将节省大量时间,而且将大大提高考古修复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识别、破译失传古文字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被用来破译失传已久的古文字。

据今年7月份的报道,麻省理工学院和谷歌人工智能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自动破译失传文字的神经网络算法。这一算法对古希腊迈锡尼文明时期“线形文字B”首次实现了自动翻译,准确地把67.3% 的“线形文字B”同源词翻译成了希腊语。这种自动破译失传古文字的神经网络算法的建立,将极大地助力考古工作。

“线形文字B”是一种于地中海克里特岛上的大量刻字石头和石碑上发现的古文字,大约出现在公元前1400年后。

线形文字B泥板

而在这一领域,我们国家同样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那就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自动识别西夏文。西夏文是一种参考汉字创立的古文字,结构复杂,组成字符的各部分相似度极高,平均笔画达到25画,研究人员认读西夏文必须通过手工翻阅查找,而人工识别不仅异常辛苦、耗时,而且可能存在很大的错误率。以人工智能技术解决西夏文的自动识别,可谓我国领先完成的一项创举。

西夏文

有研究人员表示,下一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有望被用来解密至今仍未被破译的古文字。

加速古DNA研究

我国是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等待今天的我们不断去探索。据中国智造网的资料,近年来兴起了一种新方法——古DNA技术,为考古研究提供了更加直接有力的证据,开辟了全新的视角。

古DNA是指从古代人类和动物遗骸以及古生物化石中提取的古代生物分子,把古代DNA数据同现代基因库中的数据资料相结合,构建出某一生物门类的系统发育树,从而进一步探讨人类的演化与迁移、民族融合、早期农业发展、动植物的家养与驯化过程等重大问题。

总之古DNA技术就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科学的非常厉害的技术啦~

目前,基于新的基因测序加速计算系统,DNA考古研究逐步深入,例如,科研工作者开展的对于我国新疆地区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相互关系、人群间的迁徙及混杂过程、经济文化生活、自然环境与人类相互关系等相关研究,不断为古代历史、文化、民族研究提供新的资料,开拓新的领域。

所以可以看到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很多方面对考古工作产生不小的帮助

为考古领域带来诸多便利

如今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持续飞速发展

这些高精尖技术对未来考古事业的推动和助力

值得期待一个大好前途!

*所有图片源自网络

微博素材源自@唐穿导游森林鹿

在此表示感谢!

欢迎联系我们投稿

转载文章请联系后台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1013A0CB0Q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