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何晓斌:大数据与技术社会治理

编者按

随着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与治理方式相结合已成为当代社会治理持续推进和加深的基本趋势。越来越多的地区逐步落实技术社会治理,利用大数据更好地实现区域管理。今天,藤影荷声邀请到了社科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何晓斌老师,请他谈谈大数据和技术社会治理。

本文字数:2 1 2 2 字

阅读时间:5分 钟

随着科技化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我国城市治理一直在探索技术社会治理的创新方式。前些年兴起的城市网格化管理,即是将科技创新思维应用于社会治理的一种体现。网格化管理是应用计算机网格的思维,将城市管理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模式划分为若干网格单元,建立网格单元间的协调机制,促进信息交流,提升组织行政效率。近年来,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飞速进步,为大数据技术社会治理的兴起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持,新时期的技术治理侧重于采取互联网、物联网、信息通讯技术、传感器和APP等手段,建立起由参数、编码、脚本等构成的技术标准体系,来协调和重组多元治理主体间的资源、功能与责任。对大城市而言,大数据把空间属性注入日常生活数据之中,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城市生活和制定城市政策带来了更为广阔的视角和更多的可能性;同时,大数据也将帮助研究者更好地把公共服务设施与社会群体之间的动态联结起来,从而改进大城市管理。

目前,大数据方法已经在交通出行、公共安全管理、房屋价格、城市公共设施利用、公共参与等方面获得一定程度的应用。针对社会治理领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快速收集与挖掘、及时研判与共享,必将成为支持社会治理科学决策和准确预判的有力手段,为转型期的社会治理带来新的机遇。

大数据广泛应用于城市生活中

技术社会建构理论认为,技术创新的内容和形式受社会、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技术成果的变化也受社会群体的影响。技术与社会的相容性十分重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必须以现有的社会、文化和习俗为基础,否则无法为大众接受、不能真正为社会所用,甚至会触发技术发展的潜功能或反功能。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一种技术手段,基层技术社会治理的成功依赖于基层社会的运作逻辑,如果政策制定者不了解社会基层的真实运作逻辑,就无法制定适用于基层实践的技术应用流程,反而会增加基层数据生产或收集成本,使得技术脱离治理结构,游离于真正的基层生活。因此,西方一些较为成功地实践信息化的社区,并不单单关注技术应用本身,而是将社区性因素纳入统筹考虑的范围,注重社区性因素与技术应用的结合。

我国的社会治理体系在从总体性社会走向国家、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分化过程中,街道、社区成为填补单位制解体后的基层治理真空的城市社会治理微观单元,国内各大城市正在积极探索的大数据治理概念下技术治理的创新路径,其本质即是为街道、社区社会治理微观单元“赋能”,提升其治理效率与水平。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社会治理手段,需要根植于传统社区治理的基础,又要能够促进传统治理手段的发展。

大数据使得社区交流更为密切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社区类型复杂多样,不同类型的社区在人口结构、人际关系、资源结构、文化积淀等方面的差异很大,这使得大数据应用于我国社区治理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社区类型探索因地制宜的技术治理模式。传统的社区治理过程涉及政府和居民两大行为主体。中国素有“强政府”的社会传统,政府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是运用行政化手段进行社会资源配置,社区资源的行政配置和调用情况会直接影响社区治理的水平和效率。政府控制着绝大多数社区公共资源,影响着社区治理的方向。居民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则主要依靠居民主体性下的社区参与来发挥作用,居民主体性下社区参与的基础是社区社会资本,这直接影响社区民众自我发展和自我管理能力,决定着社区自组织的形成和运作效率。

技术社会治理的具体模式可以依据其社区社会资本和行政资源配置力度等地域要素的不同,采取适宜的大数据技术社会治理模式。对于行政资源配置力度小、社区社会资本丰沛度低的社区,适宜采取以监管技术为导向的治理模式,从基础设施、感知设备等层面进行数据采集,从网络融合、数据汇集等方面进行数据处理,通过较低人工投入的技术手段实现社区规划、管理、服务相关技术体系的互融互通。对于行政资源配置力度大、社区社会资本丰沛度低的社区,适宜通过监管技术与人力相结合的方式,依靠庞大的技术辅助人员队伍使技术运作更为有效。对于行政资源配置力度小、但社区社会资本丰沛度高的社区,适宜通过既有网络基础设施促进居民的自组织,重视居民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提升多元社区治理主体的效能,从而使社区治理过程中更容易形成满足各方利益诉求的决策。对于行政资源配置力度和社区社会资本丰沛度均较高的社区,既可以依靠庞大的技术辅助人员队伍和技术设施投入,又可以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性、参与性,以此连接社区问题及解决途径与群众需求及满足方式。

“网格化”治理

总体来说,通过增强技术手段,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机制更为活跃、高效,过去许多碎片化、边缘化的社区事务有了整合平台,部门间的协同关系得到强化,基层政府对于社区情况的掌握更为清楚、细致,对于治理要求有了更具体的落实手段;而社区居民的诉求有了向上反映的新渠道,基层政府的治理和回应效率得到提高。

未来,最优的技术治理机制是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基层大数据社会治理格局,实现大数据技术对政府和居民的双向赋权:就居民而言,能够增加居民表达合理治理诉求的渠道和方式;就政府而言,能够提升行政效率,推动政府深入挖掘社区居民的日常需求,提供精细化、智慧化的大数据社会治理服务,让全民共享大数据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成果。

作 者 简 介

何晓斌,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县域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社会与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新加坡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家族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兴趣包括经济和组织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创新与创业,计量社会学等。

声明:本文经何晓斌老师授权发布。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1106A0410Y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