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法国买手马邱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个子高高瘦瘦,有纯正的中文名,说一口熟练的普通话,法国籍买手马邱是一位“中国通”。他在进博会上呆了三天,谈合作逛展会,目标是小众品牌或口味的奶酪、红酒等进口商品。第二届进博会的境外采购商注册人数超过7000人,是首届进博会的2倍,他们中既有来沪“买全球”的国际买手,也有和马邱一样,用国际眼光为中国消费者选品的“本土买手”。
在武汉大学读研,2009年毕业后在中国开始职业生涯,如今作为家乐福中国的商品副总裁,负责家乐福全国杂货品类的运营及国际商品的规划与引进。10年来,进口商品是马邱工作的重要部分之一,也让他对中国消费者对进口商品消费的变化深有感触。
“10年前,中国消费者对进口商品接受度普遍不高,消费群体主要以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为主;到后来大家对进口商品,特别是奶粉等备加青睐;再到现在,随着中国人在海外旅游、生活越来越多,开始对进口品牌有所了解,消费不再盲目,甚至开始接受一些小众的进口品牌。”马邱观察并总结说。他举了一个小例子,十年前家乐福里卖红酒,促销员会在试饮台上放一瓶雪碧,给消费者兑着喝,现在这样的场景再也看不到。
“过去中国消费者只知道法国波多尔的葡萄酒,8年前我尝试从老家图尔引进了一款红酒,进入家乐福精选系列,消费量很小。但如今,我们就要寻找这样的小众产品。”马邱说,近年来中国进口市场爆发明显,来自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地的进口商品,已经成为流行,因此他希望在第二届进博会上找到更多的小众商品或品牌,为消费者带来新鲜感,也让家乐福的商品带来差异化优势。
“我们在进博会上和立陶宛的供应商见了面,对他们的农产品和有机产品很感兴趣。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立陶宛还是比较陌生的国家,但他们的有机产品品质很好,不过要想进入中国,还需要通过中国的有机认证。”“辅导”完立陶宛供应商,马邱又在进博会上找起了奶酪。尽管家乐福已经有70到100种奶酪,但他觉得还远远不够,“至少要再增加50%”。为什么这么看中奶酪市场?因为这既是家乐福的特色,也是中国消费市场上的新增长点。“尽管是价格较高的乳制品,但考虑到丰富营养和独特口感,爱吃奶酪的中国人正在增加。”留下了几家参展商的联系方式,马邱又赶到了上海交易团大型零售采购商联盟集中采购签约仪式,签下了和达能、益海嘉里、恒天然的合作协议。
“进博会让我们更快看到了全球新品,而不是把国外已经成熟的产品再引进来。”马邱说,进博会把全球大企业几乎一网打尽,在一天时间里就能看遍全球新品,这让采购人员忙碌并快乐着。
新民晚报记者 张钰芸
领取 专属20元代金券
Get大咖技术交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