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刷脸”普及,隐患也会越大?

当人脸识别站上风口,争议也未曾间断。

如今,人们刷脸支付、刷脸安检、刷脸入住酒店……纵然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多层面,但目前仍旧有技术困局。与此同时,狂飙突进之际,反思的声音逐渐多了起来:人脸识别,边界在哪?在隐私、安全和便利三者的平衡上,应当恪守怎样的“游戏规则”?

新京报记者就此对话了多位专家,其中安恒信息安全研究院院长吴卓群表示,新技术总会有安全问题,人脸识别本身为生活提供了便利,而它最大的风险在于信息泄露。联合国网络安全与网络犯罪问题高级顾问吴沈括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人脸识别技术一旦被普及,可以定位某人而该人却毫不知悉。不过,其安全问题不在于技术本身,而是应用的问题。

丁晓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我比较反对在人脸识别上出了一件事,就觉得人脸识别技术敏感,碰不得。很多情况下人脸是公开数据,我们每天走在街上都能被人看到,不能说人脸就不能给别人看了。实际上,我们的人脸信息早就已经相互流通和流动了,所以我认为不能因为ZAO事件就对这一技术采取禁止的态度,而是要在具体的场景中进行风险的防范,这可能是更为重要的,也是更需要保持的一个态度。

就争议来说,重点不是换脸本身会不会存在问题,而是民众能不能对这一技术形成可靠的辨识,比如我们看漫画时,知道是假的。如果一些技术的使用,使得民众或一般人在短时间里难以辨识,就可能存在风险,例如对新闻联播主播进行换脸,然后制造假新闻。

人脸识别在有的领域可能会产生很大风险,包括新闻领域,通过深度伪造技术使得伪造的新闻图片传播。

吴沈括(联合国网络安全与网络犯罪问题高级顾问):技术是中立的,但使用技术的人是有立场的。人脸识别技术的安全问题不在于该项技术本身,而是应用的问题。危险在于利用这项技术达到了不该达到的目的,实施了不该实施的行为。

人脸识别技术一旦被普及,它可以定位某人而该人却毫不知悉。该项技术用于侦查犯罪就是助力公共安全;当用于跟踪他人,就可能侵犯隐私,干涉他人自由;假如应用于冒充他人,就是在实施犯罪。因此,人脸识别技术是否有害关键在于如何使用。

新京报记者 罗亦丹 程平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付春愔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1119A0DEGN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