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Firefox15岁了:它的崛起、衰落和建立在隐私保护之上的复兴

Mozilla的Firefox浏览器于2004年11月9日首次亮相,在被Chrome击败之前,它曾风靡一时。如今,Firefox正在凭借更好的隐私保护和用户自治权迎来复兴

根据Statcounter的说法,你很有可能会在谷歌的Chrome浏览器中阅读本文。Chrome浏览器占据了65%的全球市场份额(在美国市场约为50%)。现在,只有大约4%到5%的用户通过Firefox(位于加利福尼亚的Mozilla基金会旗下的开源浏览器)上网。但回到15年前,当Firefox于2004年11月9日推出时,互联网完全是另一种面貌。

当Firefox出现时,Internet Explorer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已经击败了老对手Netscape Navigator。由于它是Windows上的默认浏览器,Windows又是操作系统市场上的绝对霸主,因此它的垄断地位似乎是牢不可破的。但Firefox却很快流行了起来,并在2009年达到了自身的巅峰,占据了高达三分之一的互联网市场。尽管今天的Firefox不太可能重现昔日的辉煌,但它也在经历一场复兴。Firefox赖以复兴的筹码不仅是更快的速度和更多的功能,更重要的是现在它将用户对隐私的控制权放在了中心位置。

十五年过去了,今天的用户很难想象Firefox首次亮相时有多么激进。Firefox不像微软(或今天的谷歌)这样的大型公司,而是由世界各地免费贡献代码的志愿者们所构建的。Mitchell Baker在1998年与他人共同创立了Mozilla项目,如今是Mozilla Corporation和Mozilla Foundation的主席。他说:"那时,开发人员都很了解开源软件……但当时的普遍观点认为开源仅仅是极客的玩具。你可以为开发人员构建开源[工具],但不能为消费者构建开源产品。"

Firefox的首个版本于2004年发布。

Firefox比技术乌托邦式的理想走得更远。它在构建时充分考虑了安全性,并且首次亮相时正逢与Windows XP捆绑在一起的Internet Explorer 6浏览器陷入安全危机的时刻。"当时大多数人使用的浏览器都存在安全风险,"Baker说。美国政府甚至就IE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向消费者发出了警告,这为Firefox的发展创造了绝佳的机会。

除了安全性,Firefox还提供了精简且平易近人的界面、良好的性能表现和丰富的功能。在微软还没有意识到标签页功能的价值之前,Firefox就已经推动这一功能成为了主流。Firefox还为JavaScript之类的技术(由Mozilla联合创始人Brendan Eich发明)和CSS之类的标准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这些标准使Web页面在任何浏览器上都可以正常工作。Firefox还支持扩展,提供了近乎无限的自定义能力。从IE转向Firefox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很容易做到——于是人们纷纷抛弃IE,转投Firefox的怀抱。

2009年Firefox发布五周年之际,我的同事Harry McCracken写道:“也许在平行世界里Firefox并没有出现,IE的市场份额仍处于垄断地位,而Web世界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有趣。”

因为Firefox激进的非盈利属性,很多人并不知道它也是从企业中走出来的项目。Firefox最早起源于Netscape——后者是曾经一度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浏览器制造商,也是互联网时代第一次大型IPO的主角(时间早在1995年)。Netscape由第一款流行的Web浏览器Mosaic的开发者创立。1998年,Netscape宣布其浏览器的代码将在名为Mozilla(Mosaic和Godzilla两个单词的合体)的项目下开源。(其一开始使用的红色恐龙徽标是由街头艺术家Shepard Fairey设计的,他后来因为设计奥巴马的"希望"标语而成名。)

1999年,互联网巨头美国在线(AOL)收购了Netscape,使后者陷入了缓慢的死亡螺旋,这也是诸多企业并购后常见的状况。但多亏了Mozilla项目,Netscape虽然倒下了,其技术却流传了下来。开发浏览器的项目最初在Mozilla的名称下进行,最终被称为Firefox的版本是由Joe Hewitt、Dave Hyatt和Blake Ross领头开发的。这个版本一开始叫做Phoenix,然后是Firebird,最后因商标问题,它在2004年发布时定下了Firefox这个名字。

2009年,Firefox面世五周年。

黑暗的日子

2009年是Firefox的巅峰时刻,但从那时起它的地位就急剧下滑,至今尚未恢复。原因可以概括为一个词:Chrome。谷歌浏览器在2008年突然出现,它不仅流畅顺滑,最重要的是提供了更快的使用体验。

Baker说:“Chrome早期的几个版本表现都比Firefox更出色。我必须承认这一点。”

谷歌为其浏览器的核心(引擎)投资开发了大量新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引擎效率。相比之下,Firefox建立在老旧的代码库之上,难以跟上谷歌的步伐。(我从一开始就是Firefox用户,但Chrome出现后很快就放弃了Firefox。)

谷歌拥有庞大的开发和营销预算,这并没有什么坏处。随着近代智能手机的兴起,谷歌拥有了规模最大的移动平台——这让Chrome拥有了90年代Internet Explorer在PC平台上所具备的系统绑定优势。苹果在iPhone、iPad和Mac上也有类似的优势,使Safari成为全球第二受欢迎的浏览器(约占16%的市场份额)。与15年前的微软不同,谷歌和苹果在赢得了庞大的市场份额之后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继续改进自己的浏览器。

在Chrome浏览器诞生之前,谷歌很崇敬Firefox,甚至在自家搜索引擎的首页推广它。即使在2008年推出Chrome浏览器后,谷歌仍与Firefox交易,成为Firefox的默认搜索引擎,并与Mozilla分享广告收益,继续为Firefox带来收入。2017年,谷歌取代了Yahoo再次成为Mozilla的主要合作伙伴,后者也从这种广告合作中获得了超过5亿美元的收入。

在Firefox走向失败的过程中,Mozilla还推出了大量失败的产品。2004年,它推出了名为Thunderbird的电子邮件客户端,但它从未走出微软Outlook的阴影。2013年,Mozilla以名为Firefox OS的轻量级移动操作系统向Android/iOS的双寡头地位发起挑战。之后这一平台出现了少数几款未能引起公众兴趣的手机,结果Firefox OS在2017年走进了坟墓。

尽管也有一些特殊的Mozilla应用程序幸存了下来(例如一款名为Bugzilla的软件错误跟踪应用),这家基金会的工作重心逐渐集中在了Web浏览器的开发上,但成果却并不出色。

2017年末推出的Quantum引入了更快、更流畅的体验。

Quantum带来的飞跃

“我认为曾经有一段时间,作为一个工程组织,我们变得骄傲自满了,”Selena Deckelmann说。她在2012年加入Mozilla,现在是Firefox浏览器工程的高级总监。

Firefox的低迷可能印证了非营利性、由志愿者主导的组织具有的弊端。因为不存在取悦股东这样的业务压力,组织就可能会丧失敏锐的观察力,进而丢掉竞争力。

此外,Firefox的问题之一是无法跟上现代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其中一条就是不具备在多个CPU和GPU计算内核上并行运行操作的能力。Mozilla一直在进行一系列小的改进,但在2016年底,巨变到来了,Mozilla平台工程副总裁David Bryant宣布,他们开发了一款名为Quantum的全新浏览器引擎。Deckelmann说:“这就像是扔掉了碍事的手套”,“现在我们的策略改变了,开始更明确地注重性能表现。”

第一个基于Quantum的Firefox版本于2017年11月问世,号称性能是之前版本的两倍之多。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进步,并且获得了好评,但充其量只能与Chrome打个平手。

2019年,隐私保护成为Firefox的标志性功能。

凭借隐私保护技术打造杀手级应用

仅仅与竞争对手打成平手,还不足以从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的对手那里挖来用户。但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Firefox胜过了Chrome。在向Quantum过渡的过程中,Mozilla引入了一系列技术以阻止广告商、社交网络平台,甚至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跟踪和分析用户的个人资料(除此之外,再加上良好的性能表现使我又回到了Firefox的阵营)。

隐私保护可能是Chrome不太容易与Firefox竞争的领域之一。谷歌的巨大财富来自在线广告,而在线广告建立于在尽可能多的设备上收集尽可能多的用户信息的基础之上。以任何方式阻碍这一流程都会威胁谷歌的核心业务模型。

相比之下,Mozilla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其基础是Baker在2007年撰写的Mozilla宣言中的乌托邦理想。这一宣言围绕自由软件、互联网的普遍自由访问和互操作技术理念列出了10项原则。其中,第四项原则指出:“互联网上的个人安全和隐私是基本权利,绝不能视其为可选项。”(该宣言的2018年修订版增加了关于人的尊严、宽容以及"公民话语权"的价值观)

这份宣言的存在标志着Mozilla与主要竞争对手的不同之处。Mozilla基金会既是一个软件开发商,又是一个激进主义组织,二者密不可分。

以Cambridge Analytica丑闻为例,其中数千万Facebook用户的数据被暴露给政治咨询公司。为了抗议,Mozilla从Facebook撤下广告,并发起请愿书,要求Facebook修改其用户隐私设置。Mozilla还通过代码进行了反击,构建了一款名为Facebook Container的Firefox插件,该插件限制了社交网络从浏览器收集用户数据(例如在其他选项卡或窗口中打开的网站)的能力。

Mozilla一直在加大对各种用户跟踪技术的对抗力度,这类技术的一个例子就是第三方(或跨站点)Cookie,也就是一个站点在浏览器中放置的文件,用来查看某人访问的所有其他站点。2018年8月,Mozilla推出了增强跟踪保护功能,它是该浏览器实验性预发布版本中的一项可选功能,后来成为了主流版本中的可选功能。在今年9月,Mozilla已默认启用了屏蔽功能。除了第三方Cookie之外,Firefox浏览器现在还屏蔽其他跟踪器,例如在线广告中的代码以及互联网上无处不在的社交媒体“共享”按钮。

就像人们预想的那样,谷歌的反应没那么积极。八月份,它站出来反对屏蔽第三方Cookie,认为这将鼓励营销人员设计更隐蔽的用户跟踪方式。比如,指纹识别的方法会收集你在计算机和Web浏览器上的特定设置(例如已安装的插件),以开发出唯一的标识符。而Firefox 70的最新版本也包含了指纹识别屏蔽功能。

但在隐私保护方面Mozilla并不是孤军奋战。至少苹果公司对Safari中的跟踪器屏蔽技术也抱有同样的积极性,并将其作为自家手机、平板电脑和计算机的卖点之一。

让更多人听到

Baker说:“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最好的做法就是尽可能保持安静”,"在幕后做好所有事情,不要打扰或告诉别人。"在过去的18个月中,随着用户对安全风险的意识和忧虑越来越大,这种情况开始改变,Mozilla在隐私方面发出了更多的声音。

除了默认开启跟踪保护外,最新版本的Firefox还引入了"隐私保护"仪表板,按类型详细列出了过去一周内所有被阻止的跟踪器。用户还可以单击浏览器顶部的按钮,查看每个网站上被阻止的所有跟踪器。

隐私保护仪表板会跟踪一段时间内被阻止的所有跟踪类型,并说明每种类型的工作机制。

Mozilla向用户提供的不只是单纯的统计信息,它还提供了解释说明,清楚地描述了不同类型的跟踪器的功能。Deckelmann认为,为用户简化复杂的信息是一项重大挑战。"这是一个常见的工程问题。你做了所有这些事情,然后如何将其转化为每个人都能理解的故事?"她说。“对我而言,现在的重点是:把重心放在这些事上,并帮助人们真正了解互联网的状态。”

Mozilla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浏览器在后台的运行情况,还可以帮助用户调整这些设置。之前大约一年的时间,高级跟踪保护一直是用户可以启用的选项,然后Mozilla开始默认启用它。如果该功能导致网站出现异常,用户仍可以禁用。他们还可以启用更严格的级别来阻止更多的跟踪技术,但可能会因此影响网页的运行方式。

“我们在Firefox中尝试做的事情,是让所有人都有更大的能力来控制自己的在线生活,"Baker说。"你应该对自己的经历拥有一些主导权,不应该全部交给大型组织来决定。"

如果只有4%或5%的互联网用户使用这些隐私保护工具,那么这些工具又有什么意义呢?Deckelmann说:“我们正在努力宣传自己,帮助人们重返Firefox”,“但是我们还有其他工作要做,涉及到很多政策的制定,并且要推动互联网朝着有利于用户的方向发展下去。”

Mozilla仍走在激进组织的道路上,推动着诸如互联网中立法规和Facebook隐私变革之类的改革。它还在努力建立新的技术标准,例如使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更难查看浏览器访问网站。

在产品方面,Firefox还充当了一个测试平台,用来验证针对互联网其他方面的隐私保护措施等技术。Deckelmann说:“我们希望我们创建的这些技术都被所有浏览器采用。”

Mozilla和Firefox的理想是让人们接触到更多信息,彼此之间有更多的交流,而不是为某家企业带来财富。这款浏览器于2004年开始流行时,受益者不仅是Mozilla。彼时它对老牌巨头发起了挑战,迫使其开始改进并激励新的玩家加入了竞争,从而帮助了整个互联网。十五年后,Firefox在Chrome和Safari旁边显得微不足道,但它仍在推动开放性和安全性的新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所有互联网用户。

原文链接: https://www.fastcompany.com/90428050/firefox-at-15-its-rise-fall-and-privacy-first-renaissance

  • 发表于:
  • 本文为 InfoQ 中文站特供稿件
  • 首发地址https://www.infoq.cn/article/T42S2pvXWIXATdqoxcby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