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辣笔小辛
最近一年多时间,华为就是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之上,有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势,对此,有人热烈欢呼,有人忧心忡忡,盛名之下,其实波涛汹涌。
前阵子华为内部发生了HR“内讧”事件,引发了外界广泛的议论,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又传出了「华为老员工因“勒索罪”被拘251天」的事情。
“出身985,工作996,离职251,维权404。”
这几天,这几个数字一直刷屏。因为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情:
在华为工作12年的前员工李洪元离职后,被公司举报敲诈勒索,在羁押了251天,后被无罪释放,并获得国家赔偿10万元。此事在互联网上逐渐发酵,并且出现了上述针对华为的舆论声讨。
关于前员工李洪元事件,12月2日晚华为公司作出了一个谨慎的回应。大概可以用“你告去啊!”概括公众等了整整一天的、华为对李洪元案的回应。
从舆论铺天盖地的讨伐声来看,显然是一个不符合期待的声明,也是一次失败的公关。
面对自己的前员工,面对因自己的举报引发前员工被错误羁押这样一个铁的事实,还有处在一个国人引以为傲的优秀企业地位,华为不应该只是发一个“置身事外”“撇清责任”的法律声明。
这两天里,海量的“花粉”都粉转黑了,是因为他们感觉华为变了:变成了一个让他们陌生的庞然怪物,变得失去人应有的同理心,变得蛮横霸道,甚至肆无忌惮。
网民用键盘发声,消费者用脚投票。人们会根据一家公司如何对待员工来决定如何对待这家公司,这很公平自然。再大的光环,也不能侵蚀一个公民的尊严和人身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