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未来具备哪些资质的人,最不容易被机器取代?

导读:面对AI取代与入侵,焦虑和恐慌没用,此时,更值得探讨的重点应该是:具备哪些资质的人,才有可能不被取代呢?

前不久,一张《纽约客》杂志的封面图意外刷屏。

画面中,人类蓬头垢面、坐地行乞,行走着的各类机器人成为人类的施予者,意指——未来,人类的工作机会将被不断进化的机器人剥夺,最终沦为流落街头的弱者。

实际上,早在2013年,牛津大学两位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员迈克尔A. 奥斯本与卡尔·本尼迪克特,就曾在他们合著的论文《未来的雇佣状况——计算机时代的到来是否会导致失业》中对702个工种做了一份详细的预测。

01

牛津的研究:未来10年「即将消失的职业」

基于对702个工种的彻底调查,两位研究员认为,未来10年,白领以及将近一半的手艺人都有可能被机器取代。

该文甚至把702个职业按照被淘汰可能性0~97%进行了排序。其中,概率在90%以上的职业有171种,80%~89%有93种,70%~79%有52种,60%~69%有56种,50%~59%有32种。

▲容易被机器取代的工种举例(英国牛津大学调查)

金融、会计、法律业务(如司法代书人等)的大量上榜十分引人注目。这些职业对专业性以及个人应对能力(酌情判断以及表里如一)要求不高,较容易被机器人取代。

当时,这一结论震惊业界,正是由于这份清单的公开,瑞穗等银行将大刀阔斧地做出改革,大量使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代替柜员来办理柜台的简单业务。

被取代概率不足1%的职业仅49种,包括工程师、社会工作者、职业生涯指导老师、分子生物学家等研究人员、婚姻咨询师、护士、康复治疗师、应急总指挥等。

02

具备哪些资质的人,最不容易被机器取代?

焦虑和恐慌没有意义,抛开职业不谈,以下我们来重点探讨,具备哪些资质的人,才有可能不被取代呢?

必须具备比机器更高的判断能力

1

富于智慧、伦理性的洞察力和逻辑推理是人类独具的能力。能够凭借这些能力做出优于机器判断的人才不会被淘汰。

研究指出,702种职业中,诸如人类心理和生理的相关服务,处理极端复杂、紧急的情况等,这些难以用合理性和理论解释的工作是不太容易被机器替代的。

此外,有些职业需要具备「从道德标准衍生出来的价值判断以及感觉、感性、情感、美感」。

近年来,在IT和制造业设计领域一线中,艺术类毕业生们(特别是美术、设计)炙手可热。夺人眼球的Web服务和充满感性的设计,具有超乎逻辑的极高价值。

再极端一点看,艺术家才是真正难以被人工智能代替的职业,或者说,机器永远达不到艺术家的高度。未来的艺术家使用人工智能给社会带来独树一帜的表现与附加值的同时,一步步提升着职业存在感,可谓是最理想的工作。

凡事多问「为什么」

2

牛津大学的研究结论尽管令人沮丧,但我们也不能听天由命,坐以待毙。我们要考虑的是:怎样发挥人类不同于AI的优越性?怎样在各项职业中凸显我们的价值?

目前,AI还不具备自我意识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它们只能像背剧本一样,执行既定程序,无法拥有真正的目的意识,更无法提出「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这也是目前为止AI的一大硬伤。

因此,不管什么职业、什么岗位,要想不被取代,多问问「为什么」。这是显而易见的。

学会回答「为什么」

3

提出一个「为什么」很容易,但回答一个「为什么」,却有着超乎想象的困难。

挖掘事件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并以此预测未来,从根本上提出解决问题的金点子——从目前来看,这是人类独具的技能。

每一个「为什么」背后,都可以有各种层次的不同答案。既可以是具体问题的回答,也可能上升到禅学问答等抽象层面。要想让AI根据常识和对方的反应来巧妙地组织答案,AI研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因此,除了多问「为什么」,还要学会多角度地回答「为什么」,充分利用自己的大脑,才可能有机器无法企及的新发现。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101B030V6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