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鸿蒙降世,华为:我命由我不由天!

来源:21Tech(News-21)

作者:倪雨晴

终于来了,鸿蒙OS到底是谁?

电影《星际穿越》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不要温柔地进入良夜。”

这和操作系统现在的形势很像,在谷歌和苹果的制霸下,闯关者跃跃欲试。可以预见的是,在这个核心底层领域,全球必然会有一战。不是今天就是明天,不是这个时点就是另一个时点。

由于中美贸易摩擦,操作系统的大战被迫来得更早了些,原先华为计划在明年发布鸿蒙系统。这一战胜不胜利不重要,关键是一定要打。

8月9日,在东莞举行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神秘的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终于登场,并且进行开源。

图片:人民日报

按照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的说法,随着全场景智慧时代的到来,华为认为需要进一步提升操作系统的跨平台能力,包括支持全场景、跨多设备和平台的能力以及应对低时延、高安全性挑战的能力,因此逐渐形成了鸿蒙OS的雏形。

也就是说,鸿蒙OS不是为手机而生,而是为接下来的物联网时代而生。

为什么?

我们最熟知的操作系统,莫过于谷歌的安卓、苹果的iOS,微软的Windows,但是当面对新兴终端、工业级终端时,这些操作系统并不能够胜任。

因此,现在科技巨头们正在研发的是新一代操作系统,除了华为,谷歌、苹果也在暗自蓄力,争夺未来技术高地的话语权。

所以,余承东说道:“鸿蒙OS的出发点和Android、iOS都不一样,是一款全新的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而鸿蒙OS将率先应用在智能手表、智慧屏、车载设备、智能音箱等智能终端上。

那么,如何保障跨终端的体验?余承东在现场着重介绍了鸿蒙OS的四大技术特性:

1.分布式架构首次用于终端OS,实现跨终端无缝协同体验

2. 确定时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术实现系统天生流畅

3. 基于微内核架构重塑终端设备可信安全

4. 通过统一IDE支撑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实现跨终端生态共享

其中,最受大家关注的就是微内核,余承东一再强调这是操作系统未来的趋势,将从宏内核转向微内核,拥有更强的安全特性和低时延等特点。

而内核和应用兼容性有关,目前,鸿蒙OS的架构中,内核包含Linux内核、鸿蒙微内核和LiteOS,未来会完全转成鸿蒙微内核。这意味着,现在安卓应用基于Linux内核可以和鸿蒙OS进行兼容,未来,要在鸿蒙OS上运行就需要用鸿蒙内核。

鸿蒙OS并非一蹴而就,十年前,华为就已经启动了研究,2017年第一代版本面世。据21Tech记者了解,华为的操作系统是由华为2012实验室旗下的欧拉实验室研发。

余承东在采访中向21Tech在内的记者透露,鸿蒙OS的研发人员在4000-5000人左右。而贸易战的来临,也让华为加大了对鸿蒙的投入,以支持更早发布。

注意,对标的不是安卓,而是Fuchsia

自华为备胎方案浮出水面以来,鸿蒙OS就成为万众瞩目的Plan B。在谷歌安卓系统合作没有恢复的情况下,鸿蒙OS被认为是待发的替代者,不过鸿蒙的野心并不在手机上。

今天,余承东也再次强调,华为会优先使用安卓操作系统,考虑到安卓生态,减少大家的工作量。如果谷歌操作系统不能使用了,那就可以随时转移到鸿蒙OS上。

他告诉记者,鸿蒙在手机中已经适配完成,达到了商用的程度。鸿蒙OS能够一举补上生态和系统两个漏洞,这也是消费者业务目前的最大漏洞。

即,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华为也有应对。

那么,为什么有B计划还要用安卓?其中的逻辑听21Tech道来。

首先,安卓不仅仅是一个系统,也是一种秩序,这个平台已经有众多开发者,是一个全球平台生态,大家不能破坏全球规则,或者说不到不得已,不希望分庭抗礼,大家还是希望合作共赢,而不是相互折损。

建立生态也并非易事,贸然切换,可能反而适得其反,给鸿蒙OS成长的时间,培养更多的开发者,在更成熟的时机更迭,或是更好的选择。

其次,鸿蒙,意在开天辟地,它的征程是物联网、跨终端,是一款战略性产品。它真正对标的不是安卓,而是谷歌最新研发的操作系统Fuchsia。

根据Fuchsia中文社区的介绍,在安卓和 Chrome OS 两大操作系统之外,谷歌正在进行第三款操作系统的开发,命名为Fuchsia。它并不基于 Linux 内核,而是基于谷歌全新开发的一款名叫 Magenta 的内核。

综合当前信息,谷歌希望通过Fuchsia来接入多终端,完善生态圈,也是面对物联网而准备的。比如未来能无缝运行于智能手机、智能音箱、笔记本电脑等智能终端上。据悉,谷歌计划在未来可能率先在智能音箱等智能家居设备上运行Fuchsia ,这与华为鸿蒙OS用于智慧屏上的策略如出一辙。

巧合的是,2017年谷歌就在开源网站Github上发布过该操作系统,而华为鸿蒙OS的1.0版本发布时间也是2017年。现在来看,PK的萌芽早已存在。

中国邮电大学教授吕廷杰在喜马拉雅《5G新机遇60讲》中就谈道,因为谷歌看到4G时代安卓系统越来越明显的缺陷,认为它可能不太适应5G时代的架构,所以需要面向5G万物互联打造全新的操作系统。

“根据我目前掌握到的信息,谷歌的Fuchsia有两个内核,一个是轻量级的,LittleKernel,主要用于物联网等小型设备,另一个是Magenta,这是从Little Kernel开发出来的,可扩展性更强,能兼容手机PC操作系统的升级系统。最终Fuchsia不仅要连接万物,还会满足手机和电脑设备。显然这是不同的发展阶段,连接物是它的切入点。”他说道。

吕廷杰还表示,相对于谷歌,全产业链设备生产商华为对于5G可能带来的变革,或许有着更深刻的理解。5G是云存储、边缘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实现的必要前提。所以他认为鸿蒙并不是为4G打造的某种备胎,而是一个面向5G的操作系统,而这个操作系统并不是目前手机上的终端操作系统,而是一个网络操作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相比谷歌还有一个优势在于硬件,手机加上各种智能终端,华为一年的硬件销量就超过3亿台,操作系统应用的场景得到极大地拓展。但是,在最关键的生态上,目前谷歌依旧强大,十多年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比拟的。

而错过了PC时代、移动互联时代的操作系统市场,在未来的IoT时代,中国的科技公司能否扳回一局?

等等,华为还有一招

虽然鸿蒙系统并没有直指安卓操作系统,但,华为的神来一笔是方舟编译器。

早在华为P30 的发布会上,华为就已经推出了方舟编译器,并且已内置在 EMUI 9.1 中。根据华为的官方测试,方舟编译器能够提升手机系统操作流畅度 24%、系统响应性能 44%、第三方应用操作流畅度 60%。

何为编译器?最基本的解释就是,将人类语言转换成机器语言。比如打开微信发送信息这一人类的动作,就要转换成机器语言处理,但是CPU、内存不能直接执行,在这个之间就需要编译。

严格来说,编译器属于操作系统中的有机部分,很多操作系统里面自带编译器。打个比方,操作系统如果是文学门类,那么编译器就是翻译。不能说翻译完全属于文学,文学就一定要包含翻译,但是两者之间存在部分从属包含关系,但又是相互独立的部分。

因此,通过编译器,可以曲线地深入安卓生态,并且拉拢开发者来使用方舟编译器开发应用。

华为强势地强调方舟编译器的优秀,这是一种迂回的打法,一种基于技术的商业策略。华为向言论市场注入复杂度,是为了更好地建立生态,让更多的开发者加入到鸿蒙OS乃至华为整体生态当中。

因为操作系统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了,苹果操作系统形成无敌的闭环、带有原生应用;安卓系统比较开放,有自由度在里面,有自己的UI风格。这些印象已经深入人心,也很难改造。

也就是说,在操作系统的生态中,从应用层面的斗争,到广为人知的交互、技术规范方面,华为很难去斗争,华为通过编译器要拉拢的不是操作系统C端用户,这些已经被占领了。人们口口相传,这不是一年两年,甚至不是五年十年能做成的事情,而是国外科技巨头花了几十年的精力去推广的美国的IT世界规则,他们出发的早,已经打造了以操作系统为核心的产业链条,包括上下游和开发者。

所以,华为的策略是去占领新的技术模式,往凝固的安卓、苹果操作系统中注入新的复杂度,把编译器的概念深深带入到日常的媒体世界中,告诉我们觉得这个东西有别于操作系统,而且有很大不同,而且可以独立于操作系统。

就好像,安卓开源世界是一个银河系,有诸多版本,谷歌之外还有其他公司在维护,也有社区开发者在维护,华为想要从编译器进入体系占据一席之地,不是重新定义交互,不去开发新的应用,别人的应用用我的编译器更快,而且“翻译”出来的东西在操作系统上运行效率更高,必然吸引开发者。

这是一个巧妙的路线,用了原先的操作系统,遵守了对方的规则,然而能够通过技术层面突破。

而现在确实是进入操作系统一个比较好的时机。

乔布斯曾经经历磨难,操作系统也是先在电脑实践,再迁移到手机移动端;谷歌收购安卓,安卓系统最初用于数码相机,在iPhone的玩法问世后 ,才学习苹果应用到手机中。别人已经趟了路,大道已经基本平坦了。同时,随着中美纷争,硬件厂商也会比较支持华为的鸿蒙OS,因此此时进入不是一个壮举,但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09A0S7TO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