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易永英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提出了九项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政策举措,推动全国居民文化和旅游消费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越来越多体现在文化和旅游消费方面。”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表示,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快速提升,居民文化和旅游消费持续扩大、十分活跃,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作用日益凸显,市场上也催生了许多新的消费模式,新的产品业态。
据王晓峰通报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03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0.0%。同时,预计国内旅游30.8亿人次,收入2.78万亿元,分别增长8.8%和13.5%;入境旅游7269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649亿美元,均增长5%。
“消费对释放内需潜力、推动经济转型、保障和改善民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晓峰表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幸福产业,在文化和旅游领域激发消费潜力,是民之所盼,也是政之所向。我国文化和旅游的发展空间很大,未释放的消费需求也很大,是最能释放消费潜力的领域之一。
《意见》从九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政策措施。第一条便是推出消费惠民措施。要继续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景区门票减免、景区淡季免费开放、演出门票打折等政策,举办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消费月,举办数字文旅消费体验等活动。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鼓励发行文化和旅游消费联名银行卡并给予特惠商户折扣、消费分期等用户权益。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信贷业务,以规范发展为前提创新消费信贷抵质押模式,开发不同首付比例、期限和还款方式的信贷产品。
《意见》还要求提高消费便捷程度。推动实施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鼓励把文化消费嵌入各类消费场所;改造提升演出场所和博物馆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消费场所宽带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水平。
《意见》也明确要提升入境旅游环境。鼓励各地开发一批适应外国游客需求的旅游线路、目的地、旅游演艺及特色商品,完善入境游客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提升消费场所多语种服务水平。
其他举措还包括要推进消费试点示范,着力丰富产品供给,推动景区提质扩容,发展假日和夜间经济,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以及加强市场监管执法。
《意见》还从强化政策保障、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了若干保障措施,要求用好各类资金支持各地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增加优质消费供给。
“消费环境对消费者的体验至关重要。”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高政告诉记者,目前存在的短板所采取的优化措施,主要是针对支付环境、场所设施及入境旅游三个方面。
高政介绍,在支付环境方面,一方面结合中国人民银行实施的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重点提高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银行卡使用便捷度,同时推广移动互联网新兴支付方式。另一方面引导演出、文化娱乐、景区景点等场所广泛应用互联网售票、二维码验票,到2022年,要推动实现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除现金支付外,都能支持银行卡或者移动支付。在场所设施方面,则是鼓励把文化消费嵌入各类消费场所。在入境旅游环境方面,则要提升旅游宣介平台水平,提升景区景点、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机场车站等场所的多语种服务水平,以及完善入境游客移动支付的解决方案,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文化和旅游消费集中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提高境外游客消费便利性等。采取这些优化措施,主要目的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好、更舒适的消费环境。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