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飘·博物馆设计课程总结

其实总结的话,这次作业的确别出心裁,超出我们原先对建筑设计的想法,也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参数化设计。记得老师最后在评图的时候说的,也许未来会发展虚拟建筑,而随着计算机事业的发展,我们建筑设计的工作或许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被计算机的工作所取代。但我们相信,这个行业还是需要我们带人性非机械的设计,当然我们也会思考如何不被计算机所取代的问题。我们的社会一直在进步,不会原地踏步等我们追随,我们只有在技术和设计上同时追赶,才有可能达到我们所被期待以及被渴望所达的样子。

这次的设计从“流体”出发,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转译:流体实验中的各种力代表着影响建筑成立的各种条件,而流体的最终形态则呈现为建筑的空间。

设计所在场地,位于厦门沙坡尾,游人众多,也很有海滩风情。

维导图

思维导图来帮我们明确思路并确定主题。这是一种发散思维的方式,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而去寻找看似不相连事件背后的关联性。这次的课程像通过物理学的透镜去看建筑设计,先是对现象的分析,抽象出规律,再通过合理地“建模”来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子系统模拟

进行实验模拟,因受之前清华班的影响,我们第一步就是尽量用粒子模拟出酒液之形态,从“形”的角度来反应立意,而对于功能空间的设置虽有突破,但仍然显得“至上而下”:我们根据以往所学的经验,和对场地的定性分析做出了功能体块,再利用粒子去“碰撞”、“包裹”而刺激我们寻找新的内部空间,但这步我们的确做得不足。首先,“基础”的功能体块若有大数据作为背景支持(比如计算机模拟人流而非主观判断)会更为可观,其次,在包裹的过程中,我们对空间的细分以及变量的进一步细化难以把控,最终只采用了两片曲面来分隔空间,空间仍然显得呆板。不过,这些反思也只能是我们在设计结束后才慨叹不已的遗憾,而在设计进程中,我们是难以预想的。

3DSMAX粒子系统模拟

参数如下:

涡旋力——轨道速度:0.5 阻尼:5% 风力——湍流:3.5 频率:5 比例:0.05

量变的过程

后来我们打算简化一些,直接用“一朵”“花”作

为外部整体的形态。

经历了很苦逼的中期评图后,我们优化了障碍物,根据所需空间大小设置障碍物尺寸,又在24m的位置设置了限高:

案深化及部分图纸

内部空间部分是我们遗憾的地方,更多是靠平面图上的规划后找出符合我们想要的褶皱形态而构成,而由于时间有限,我们的空间细节不足,多数为靠单跑楼梯连接,希望待以后更有能力时再次深入这个方案。

(二维码在编辑界面中可替换。应投作者要求,此处二维码换成了秀米公众号二维码,作为占位符之用)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115G0KDOX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