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亚马逊AWS:全员上云到拐点了吗?

撰文 / 孙静 牛耕

编辑 / 赵艳秋

01

这届AWS峰会有点重

前天,我们去参加了AWS技术(北京)峰会。不过,感觉这届会议变重了。会议一开场就有些不同于往年,比如,白金赞助商是伊克罗德、亚信安全和贝斯平,分别是帮企业做云端转型、云安全和云管理的,每一家都面向大B企业。

在共计两小时的演讲环节中,登场的合作伙伴,不再是轻盈酷炫的互联网公司,阿迪达斯、外研在线等传统企业或传统企业的在线机构纷纷上台。即使是猎豹移动,傅盛展示的也不再是互联网工具,而是面向to B场景的机器人。而合作伙伴谈的主题,是如何如何利用云和云上AI对自身的业务进行大刀阔斧地变革。

眼下,公有云市场似乎正在变重。正如光环云执行董事兼CEO宁琪告诉AI财经社,那些云原生企业,像电商、互联网和游戏,“最容易吃的客户都吃完了”。公有云走上了争夺传统行业企业的道路。

AI财经社注意到,会场外有一层的展区均为合作伙伴。从合作伙伴的阵容不难发现,他们盯准的主要是传统大中型企业。一家名为“帆软”的公司,在宣传海报中重点突出“超过8400家大中型企业的选择”,试图以此吸引更多同类型客户。

合作伙伴提供的服务五花八门,有云迁移、云安全、数据管理和分析、云备份、物联网、运维监管、云技术人才培训......这些都是传统行业企业上云时不可或缺或者说有顾虑的东西。

有趣的是,若在几年之前,无论在哪家公有云企业的大会上,你都很难看到这么多本地生态圈企业。当时,为公有云做服务的第三方生态圈还极为匮乏。中间桥梁的缺失,也是传统企业上公有云的掣肘。

这次展会中,AI财经社了解到很多第三方合作企业都是在这一两年才加入云生态圈的。参展的晓通网络增值服务事业部服务总监王宝林对AI财经社说,云是大势,公司虽然从传统IT服务业务起家,今年已把主要精力转到云服务上,“断臂求生”。他与很多同场的服务商都进行了交流,发现大家与去年相比更加成熟,对云的理解、对云上技术的了解更深。

02

“我们不是中台的信仰者”

近期,“中台”在国内互联网圈成了炙手可热的概念。不过,在被问到这个问题时,AWS全球技术与开发者布道师团队副总裁伊恩·马辛哈姆一脸蒙圈,在经过现场一番解释后,他点头表示已经get到意思。

伊恩坦言,AWS并不是中台或者说中间层这一概念的信仰者。“坦率讲,我们并不认为客户要在早上醒来就思考,我要买基础设施,我要买应用,或者我要买服务,我们认为客户知道的就是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再去找技术,包括开箱即用的方案。”

AWS首席云计算企业战略顾问张侠做进一步解释称:中台是中国特色的IT专用术语,“如果你们到百度上查一下‘中台’,很可能会先遇到一个词条——‘中台是什么鬼?”

张侠认为,原来企业的一些支撑系统比如ERP,叫做后台,客户接触到的叫前台,而中台就是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为了把各种数据、前后端打通而建立的一层。如果从公有云的角度来看,传统上,云被分为IaaS、PaaS、SaaS三层,PaaS的作用就是“打通”,但PaaS并不等同于中台,因为一些扮演打通角色的中间层并不在云上,“所以叫中台,大家也能理解”。

但张侠话锋一转,“我们一般不太讲IaaS、PaaS和SaaS,我们认为云服务其实打破了传统的三层界限,是打通的、贯通的。”

他与伊恩的建议一致,企业提供多种技术路径解决“打通”、“贯通”的问题,包括现在用数据湖把应用打通,用无服务器的方法直接把应用连起来,而客户根据自己的环境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不强调中台的原因。

03

全员上云拐点到了吗?

中台概念的推出,也与眼下传统企业上云及数字化转型有关,这是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沟通过程中,找到的一个语言。在不久前的一场云栖大会上,阿里CTO张建锋宣布了All in cloud战略,称今年将是云计算全面替代传统IT的拐点。

对此,张侠称,AWS说云计算是新常态,已经有一段时间,但其实这也是渐进的过程,对公有云的应有,走得快的国家大概占比达到20%、30%左右,慢一点国家可能在百分之十几。当天中午,在一个专门为客户嘉宾举办的午餐会上,一位嘉宾问大家,是不是只有3%上公有云?“我听着那个数字有点小,但也确实没到50%以上。”张侠说。

凯捷中国副总裁兼首席销售运营官童成刚对AI财经社说,行业之间上云是有差异的。他看到目前最为活跃积极的是零售和快消。此外,IT资产非常重的汽车行业,走得也非常快。而能源、电力、金融这些行业相对比较谨慎,但也会把一些非核心的周边应用在云上做一些试点尝试。

富通云腾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徐志新回忆称,大概五六年前,自己在游说客户上云的时候,“话术比较苍白”,基本上就是“你关掉自己的机房可以省很多的电,甚至可以把房子拆了盖一个你想要的东西“,但效果非常不好。

真正让客户上云的,是企业业务倒逼着企业有了技术变革的需求。“比如说,我们遇到的一家很传统的汽车制造企业,在设计新车时,必须要用到新技术帮它获取社交媒体的舆论信息,来校正它的产品设计研发。”

徐志新坦言,在公司中以前特不愿意交流的就是金融BU的那些同事,因为公有云这块基本没什么可聊的。但最近他们主动找他沟通公有云,很多金融的客户已经逐渐的在开启这扇门。“当时我也挺好奇的。”

对传统企业来说,将核心生产应用搬上云并不容易,堪比对整个生产流程的再造。北京神州泰岳软件有限公司总裁冒大卫告诉我们,简单地说上云,并没有意义。因此,拖延传统企业上云速度的,反而是云厂商对传统企业业务的认知壁垒。

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当经济增速放缓、企业营收下降,企业反而更有动力去缩减后台成本。在企业最初上云时,成本往往小于建数据中心。因此,当企业投入不足、需求却更高,上云就是不得已的选择。冒大卫认为,在成本和竞争压力的双重矛盾面前,会有更多企业主动上云。

04

征途中的“路障”

全面上云不是一场短时竞技,不是所有企业都在枕戈待旦,就等激动人心的“拐点”的发令枪响起,然后冲出起跑线。

大规模企业在上云这件事上,仍有很多现实顾虑。

“今天云计算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成本问题。”Mobvista技术副总裁兼首席架构师蔡超,在入职时曾对管理层承诺:一年内将Mobvista在AWS上的单次请求成本降低40%。这一数值让领导惊喜不已。一年后,Mobvista的云上成本实际了降低65%。

当蔡超在一些活动上分享降本经验时,他发现很多企业正在被成本问题困扰。会后很多架构师会围上来交流,探讨如何调整弹性架构。特别是2018年起,关注这个专题的人数越来越多。有几次在结束分享后,他被听众“截住”,每次一聊就是半个小时。

AI财经社在AWS北京峰会上也看到,有五六家展商的业务范畴,都涉及到“云成本管理”。事实上,近年来各家云计算厂商都逐年降价,并推出各种折扣以应对竞争。有些厂商为从别家抢客户,甚至会抛出“地板价”。而AWS从2006年以来,也已经进行73次降价。

为什么是当下阶段企业成本尤为敏感?蔡超解释称,此前是小规模拥抱云计算,且多为中小型公司尝试,更多是应用批量计算等基础资源;而今到了大规模拥抱阶段,大公司也开始加入。“现在不光量大了,而且all in cloud,即要求每一部分都在云上,成本就更高。以Mobvista为例,作为国内最大、全球前十的全栈式移动广告平台,其程序化广告平均每天请求在650亿次以上,最大峰值达到过950亿次。为了降低成本,蔡超为公司设计高弹性架构,充分适应AWS的收费模式。比如AWS的闲时计算容量会打折促销(通过Spot instance竞价实例实现),Mobvista就通过高弹性架构,让70%的调用使用打折资源。

“ 大企业从传统IDC迁移到云上,如果只是把云当机房来用,一定会更贵——相当于在云上还有一个人帮你管机房,会有额外成本。很多企业真正看重的是云平台上的计算资源。目前,很多工程师的架构设计的知识和理论还停留在传统的本地计算中心的基础上,实际上这个也来自于工程师们的成长环境,如今大多数软件设计的经典书目都不是产生在云计算的背景下,而事实好的云端系统架构除了要考虑和借鉴传统架构设计的经验,还要充分考虑云端基础计算和存储的特点及云端托管服务的特点甚至是其收费模式。”蔡超判断。

一位来自现场第三方合作伙伴敏捷云的人士对AI财经社说,据他了解,与第一波上云的互联网企业不同,传统企业上云几乎都遇到了比原来自建机房还要贵的问题,因为他们上云的思路就是一对一把自己的机房照搬上云。“这不是云的思路,不贵都不可能”。他告诉AI财经社,企业的业务架构要按照云的思路设计,才能实际享受到云的好处。

除了成本,企业要全面拥抱云,也涉及到核心命脉的上云甚至替代。如果你的企业经营了数十年,当初建立IT系统时肯定还没有云,通常会用到SAP的ERP系统、Oracle的数据库以及一些核心生产系统。这些系统牵一发动全身,可能会导致生产运营中断,是企业大忌,自然也是企业最难迁移的部分。

AWS与SAP并无冲突,两家在2011年就建立合作,允许企业在云上使用SAP。凯捷中国副总裁兼首席销售运营官童成刚透露,很多初创医疗公司,既愿意使用SAP的ERP系统,也愿意尝试云上解决方案。而传统企业则还在经历测试阶段。

在AWS大会上,太古可口可乐——一家设立在中国的可口可乐生产商,已经将SAP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核心生产系统全搬到云上。它也成为广为宣传的传统企业榜样。

徐志新告诉AI财经社:要说服企业迁移ERP系统,创新业务是最好的切入点。“对传统涉及核心生产的部分,很难有领导敢拍板说,在我这任上把这个搬迁了。但对创新业务的需求,用云计算更灵活——不用增加机器、甚至不用修改原有ERP模块,就能快速部署和交付。因此在ERP系统上,云对传统业务会以一点点蚕食、而非颠覆的方式替代。”

而在数据库上,全球公有云企业都开发了自己的数据库。亚马逊已经完成了从甲骨文到自己的数据库Aurora的迁移。

大企业上云另一重顾虑是安全问题。云势数据的一名技术人员说,有些大公司比如金融企业,希望自己掌控数据,所以他们对全面上云不是很感兴趣,更受欢迎的方案是自建机房,把数据留在本地,而将计算环节以及非核心业务上云。你可以理解为,那就是一朵混合云——当下厂商最爱在大客户面前提及的解决方案。

或许大部分受访人士的观点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全面上云时代的到来,但可能比舆论鼓吹得要慢。这将是一个伴随认知、实践、人、社会氛围的渐进过程。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26A0GV9Y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