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36氪传媒拟上市,新媒体进入下半场

近日,有消息指36氪旗下传媒板块将于今年10月在纳斯达克上市。

作者 | 史蒂芬老梦

来源 | IPO那点事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2017年2月,36氪举办了一个主题为「如果给你200元,你会怎么花?」的活动。如果故事被选中的读者将获得200元的行动基金,去完成自己的心愿。

最后,有近300人参与了这个主题活动。而最终36氪选出来的五位读者,其“投资”这200元的目的却都极为简单:

有一个女孩想把钱打赏给路边卖唱的艺人;一个大学生想给路边的环卫工人买早餐;一位姑娘想买一大堆各种颜色的气球送给陌生人;一位白血病患者希望在出院后用这笔钱报恩给他帮助的朋友们;一位父亲想用这笔钱给他的女儿画一幅有关未来世界的画,满足女儿的夙愿。

36氪新媒体副总监姜涛说,这次活动让他意识到36氪新媒体不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业媒体号。之后,36氪还办了诸如「没想到游乐园」这样更多的主题活动,目的是为了拓宽自己媒体的边界,同时满足读者全方位表达的诉求。

姜涛说,36氪作为媒体,不能只是媒体。

而实际上,从最早的科技创业类内容媒体到后来的股权众筹平台,及至众创共享空间,36氪从最早的“传媒”业务衍生出来的业务早已不止文字内容本身。

(图片来源:36氪官网)

近日,有消息指36氪旗下传媒板块将于今年10月在纳斯达克上市,而有关路演亦将于“近日”开展。据悉,36氪传媒本次上市将募集至少1亿美元。对此,36氪回应指对资本市场运作持开放态度,但目前并无确切的上市计划。

虽然目前36氪尚未有确切的上市计划,但可以肯定的是,36氪传媒如果最终实现上市,将给新媒体行业一个新的可能性。

1

从创业见证者到创业孵化者

36氪最早只是创始人刘成城的团队在北邮读书时候因为找不到新的项目灵感,想知道外国的初创项目,发现的一个新方向。

在2010年前后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应用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刘成城将海外的创业项目业务、研发周期、能力要求、采用技术等一一整理发到论坛上,发现关注的人越来越多。刘成城从中看到了需求。

终于,在2010年12月8日,刘成城团队上线了36氪网站。网站最初主要关注互联网创业方面的最新动态。

至于网站为什么要起这么一个拗口的名字的原因,据知乎用户变现者分享,是因为氪(Kr)作为元素周期表的第36号元素,本身属于稀有气体,独立性强;另外,氪光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而氪原子还是国际标准长度单位的测量基准之一的原因。因此,取名为36氪正对应了媒体应该有的独立、态度和客观性。

在起步阶段,刘成城发现了有很多人像他们一样找创业的方向,也有投资人正在的寻找创业投资对象。因此,对于他们来说,他们上线的网站可能不止于一个信息传播的渠道,还有可能是一个信息交换的平台。

2011年7月,36氪正式注册成为公司。

从创立初期至2017年,国内90%早期项目首次曝光,都是在36氪平台上完成。而通过36氪的报道,有54%项目最终获机构投资。当中34%甚至获得优良机构的投资。随着36氪平台品牌效应越来越大,平台也成为了早期创业者决定创业项目和国内投资人发掘融资项目的重要参考渠道。

而36氪在完成了最初媒体平台建设后,随之亦开始从创业项目客观见证者向孵化者转型。

2011年8月30日,公司推出创业投资服务,帮助创业者对接投资人。两年之后,36氪创业服务平台36氪+上线,为创业者提供融资、报道及创业项目数据库等服务;

2014年,36氪推出氪空间,为创业团队提供融资、办公场地、法务税务咨询公司对接等服务;

2015年,公司上线股权投资平台,并和蚂蚁金服达成合作;

2016年5月17日,36氪推出去中介化的一站式融资服务平台36氪创投助手App,旨在打造去中介化的一站式融资服务平台。后来,该创投助手升级为鲸准;

当年7月,前《第一财经周刊》联合创始人、投资人冯大刚加盟36氪。之后,36氪媒体业务拆分独立运营,由冯大刚出任媒体公司总裁。

至此,36氪由最初一个简单的网站逐步发展成拥有三大核心业务的集团公司,旗下拥有新商业媒体业务(36氪传媒)、联合办公室空间业务氪空间及一级市场金融数据提供商鲸准。

而36氪也不再是最初那个单纯的新商业媒体。

2

新媒体下半场如何发力?

从所处的大行业来看,36氪最初无疑也属于媒体行业。但与传统媒体不一样,36氪从出现到现在一直依附的都是互联网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讲,36氪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新媒体。

目前随着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减少,新媒体这一赛场,也已经进入了下半场。新媒体活下来越来越难。

而作为新媒体行业内资历较早且相对较为成功的平台,他山之石,或可攻玉,36氪传媒在前路上的颠簸探索对于后来者而言或许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首先,36氪具体的细分内容领域选了一条竞争对手较少的赛道。从诞生之始,36氪在内容上就与其他自媒体APP存在差异——当时他们生产的内容大多都是翻译自海外创业资讯,很多是硅谷前沿的内容。在凭借差异化的内容吸引了大量的投资人和创业者用户之后,这部分用户就成为了他们的资源护城河。

这也可以理解为,在某个内容垂直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垄断,令其他后来者无法再进入这个垂直细分市场。

而在实现了用户资源的垄断之后,36氪不久即搭建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平台,让自身应用的性质从单纯的媒体拓展至连接项目和投资人的平台,并因此避开了之后自媒体红利消失的困境。

(图片来源:36氪)

另外,36氪这步从资讯平台向创投平台的转型实际上亦是变相从多个方面增强平台与用户之间的粘性。之后公司推出氪空间的举措同样是如此道理。

所以在垂直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垄断之后,另外一个值得借鉴的点就是通过延展传媒以外的业务来扩大平台与用户的粘性。

最后,在知识付费的风口来临之时,36氪亦在2017年推出知识付费专栏「开氪」,在广告之外,找到额外的变现点——在用户粘性稳定之后,变现也就是随后顺理成章的事了。

而对于新媒体行业整体的发展,冯大刚表示新媒体的传媒价值观和内核永远不会变化,但传媒商业模式外延则在一直拓展。

36氪总编辑李洋亦曾表示,要想在行业中扎稳脚跟,就应该“认真做内容”。而36氪在内容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除此之外,李洋以下观点亦值得新媒体行业从业者所深思,她认为:

“在若干年后,当人们回首,记住的不会是 ‘10万+’的流量数字,而会是在新经济时代一部精彩的商业《史记》。”

3

结 语

当然,在向传媒商业模式外延拓展的过程中,36氪也曾因为信息不实的问题而遭同行(主要指钛媒体)诟病。

2016年,钛媒体就报道36kr股权众筹项目宏力能源涉嫌诈骗 。 而在一年之后,钛媒体再指36氪长期将猿团项目包装为“明星项目”,实则上公司内里有业务私自关闭、资本自融、融资款暗度陈仓等问题。

针对此事,36氪回应是集团已完成的业务重组,之后36氪业务将归属北京品新传媒文化有限公司,与包装一事无关联。

另外,36氪还指钛媒体并没有根据事实进行采访,听信单方面投资人爆料。投资人爆料的原因则是36氪拒绝为项目兜底,存在报复心态。

而其背后孰是孰非,亦是真假难辨。

但受此影响,36氪之后逐渐确实在有意无意地逐步实现“去股权众筹化”,让金融业务脱离36氪传媒的品牌。

截至现时为止,股权众筹化仍是36氪在转型初期一个久被诟病的黑点。

但再看之后,该转型却是非常有必要——甚至如果没有36氪的尝试,现在也不会有人了解新媒体可能的业务延伸方向到底在哪。

而后来者看看,除了吃一下瓜之外,未尝也不可引以为戒。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28A0MPSI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