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exels
如今一台500多升的双开门冰箱,拥有变频功能,甚至可以Wi-Fi控制,市场上售价不过三千多元。而在1988年,一个158升的冰箱要卖到两千多块。以当年城镇居民人均可用于生活费的年收入为1119元来算,一个人不吃不喝也要攒上两年。
从过去奢侈的“三大件”到如今走入寻常百姓家,无论是一台冰箱还是整个家电行业,在新中国成立70年间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走上了它的升级转型之路。
引进国外技术如虎添翼
回顾中国一系列小家电的发展离不开中国重工业打下的基础。中国的第一台冰箱诞生在1956年的北京雪花冰箱厂,其前身是生产医用制冷设备的北京医疗器械厂。此外,闻名一时的“双燕牌”电冰箱,也是成都发动机集团在响应“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的号召下创立的。
然而,电冰箱真正走向市场化,迎来蓬勃的发展,还是要看回广东。
张国建1987年进入广州万宝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广州家用电器一厂的广州万宝集团有限公司是改革开放后我国首个电冰箱厂,也是首个引进进口生产线的家电企业。
“当时我们刚开放,领导也比较大胆,看好家电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所以就申请引进日本的技术。”如今是万宝集团技术部副部长的张国建亲历了首条进口生产线的发展。
国泰君安对日本家电的研究报告显示,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国内已经完成了电视、冰箱的全普及,开始进入国际化的浪潮,而日本的家电企业也逐步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的领头羊之一。
当时日本松下、日立等知名的冰箱品牌纷纷成为其他家电企业争相学习的对象。从日本取经回来,张国建扛着三本厚书,“质量管理、劳动制度还有技术文件,当时这些白皮书、蓝皮书在日本企业中已经相当健全。”张国建告诉时代财经。
从日本学习到的硬件和软件,被迅速地投入到国内的生产中。张国建表示,当时万宝生产出来的电冰箱已经接近进口产品的水平。
除了邻近的日本,还有远在欧洲的德国。1985年,就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不到一年的张瑞敏(现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带头砸毁76台有缺陷冰箱,并于同年引进德国生产线。
国外的先进技术随着改革开放的窗口到来,使得中国家电技术的发展也如虎添翼。从1985年至1995年,我国电冰箱的产量从135万台增长到475.4万台,十年间增长近6倍。
回想起最辉煌的时候,张国建表示,当时工人要分两班倒,开着两条生产线赶货,从外省过来拿货的司机也要排上几天的队。
以升级迎接挑战
生产能力实现大飞跃,不少中国制的冰箱开始辐射全球。万宝集团在1987年,率先打入中国香港市场并专门开设公司,随后逐渐进军美国、欧洲。“近两年来海外市场的销量大概占总销量的80%。”张国建说。
不仅是冰箱,整个家电行业在近几年都迎来了海外市场的大爆发。根据韩国电子信息通信产业振兴会在2017年发布的《家电产业现状和展望报告书》,在全球主要家电产品中,中国制造的产品多达42318万台,占总体的56.2%。
去年,美的集团在国外市场的营业收入达到110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42.52%。2016年,美的集团更是首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榜单,这也是中国入榜的首家家电企业。
从引进国外技术的无名之辈,到如今国际上的佼佼者,最重要的是中国家电企业拥有了自己的技术。
担任万宝质量部门主管的陈忠华在冰箱压缩机研究方面工作了23年,他向时代财经表示,中国企业过去的技术都只是在日本的技术上进行改进,到了2006年才具备完全自主开发的能力,如今的技术水平甚至已经不输国外。
以美的为例,过去5年的研发投入合计超过300亿元,仅去年的研发投入就接近100亿元。据科睿唯安统计,美的在家电领域的发明专利数量连续三年稳居全球第一。
克服了困难的技术关,但家电行业近几年来还面临着内外的经济考验。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和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019年中国家电行业半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国内家电市场零售额累计4125亿元,同比下降2.1%。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综合业务部副主任王旭华曾指出,房地产和人口这两个过去拉动家电行业高速发展的因素趋于减弱,造成去年下半年以来家电行业出现的整体规模下降现象。
外部的环境也为家电企业的出口带来挑战。美的在年报中也表示,由于“逆全球化”思潮再次兴起和贸易保护主义日趋严重,出口面临着更多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贸易摩擦加重了家电企业的经营成本,对企业的市场规划和业务拓展带来新的挑战。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的报告指出,未来行业发展将主要转向高质量发展,高端、智能、健康等特点在家电产品上的显现将更加突出。智研咨询亦认为,技术创新将会为行业带来新机遇,预测未来智能产品将呈现爆发式增长,保守预计智能家电未来3年将累积带来1.2万亿元的市场需求。
这正如美的的年报中所显示,年轻化、高端化、套系化、智能化将会成为未来家电的发展目标。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