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海尔辞退4名午睡员工:创始人最爱道德经论语,有人离职后恨海尔

文 | 道坤

编辑 | 吴雨楼

本文由Matters财经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近日,青岛海尔集团4名员工因为午饭后睡觉,被巡查人员发现并拍照,随后被公司开除,引发广泛关注和争议。

据曝光的一份海尔集团文件“关于中午脱岗睡觉的通报”,8月27日午餐后,这4名员工未及时返回工作岗位,在咖啡厅内睡觉,公司决定4人立即散单,而且必须当周内走完离职流程,当日工资由小微主买损。

通报还称,如果限期内不能完成(离职),则人损合一,逾期发生的人工成本等费用由小微主全额买损,且此岗位三个月内不再配置人员。

张瑞敏,1949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随后在七十年代接班父亲当了工人,曾历任班组长、车间主任、厂长、家电公司副经理。1984年,接收青岛冰箱厂,每天在公司工作12小时以上,无节假日。出差日子常选择周四,擅长单人出行。并有媒体报道最喜欢读《论语》、《道德经》和《孙子兵法》。

海尔“崛起”神话

1984年,海尔前身还是一个集体小厂子,亏空达到147万元,年销售收入仅仅348万元,600余名员工人心涣散。一切到张瑞敏到来之后,发生了变化。

1984年10月23日,青岛电冰箱总厂和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签约引进当时亚洲第一条四星级电冰箱生产线。

12月26日,35岁的张瑞敏从青岛市家电工业总公司副经理的位置上出任这个小厂的厂长。海尔的“崛起”从此开始。

1985年,海尔引进“琴岛-利勃海尔”作为公司的商标(琴岛是青岛别称),此商标和海尔兄弟图形成为海尔第一代识别标志。海尔得名于利勃海尔,一家由汉斯·利布赫尔于1949年创办的德国公司,海尔早期的合资伙伴。

1985年,也就是张瑞敏“砸冰箱”元年,国内冰箱产能爆炸式增长,当年就新增200多家冰箱厂,仅浙江地区就出现60多家。在竞争日趋激烈之下,张瑞敏带领青岛海尔(当时还是青岛电冰箱总厂)开启“名牌战略”,从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并很抓产品质量。

在80年代,海尔冰箱逐渐打出了名声。1988年,青岛海尔年产量15.2万台,占全国总产量的2%。

1988年,海尔冰箱在全国冰箱评比中,以最高分获得中国电冰箱史上的第一枚金牌,从此奠定了海尔冰箱在中国电冰箱行业的领头地位。

进入90年代,青岛海尔不再满足只做一家电冰箱生产厂家,而是实施资本扩张战略,依靠兼并迅速扩张。

1991年,青岛电冰箱总厂、电冰柜总厂和空调器总厂合并为青岛海尔集团公司,产品商标也同时改为琴岛海尔,推出中英文组合标志“琴岛海尔”。这是海尔的第二代识别标志。

1993年5月,海尔企业名称改为海尔集团,集团将产品品牌与集团名称均设定为中文海尔。同时设计了英文Haier作为标识,产生了第三代海尔企业识别标志。

海尔由此开启兼并之路。

1995年,被誉为史上“最长品牌广告”的动画片《海尔兄弟》在海尔提出“东方亮了,西方再亮”的战略一年后开播。

1995年7月,青岛市政府将红星电器公司及所属5个厂家整体划归海尔,而红星电器,原为国内三大洗衣机生产商之一,但因为经营不善,处于亏损之中。

1995年12月,青岛海尔收购了武汉冷柜厂60%的股权;1997年4月,控股山东莱阳家电总厂;1997年9月,与杭州西湖电子集团合作,合作生产海尔“探路者”彩电。1997年年底,青岛海尔相继兼并了合肥黄山电子有限公司和贵州风华冰箱厂。

90年代,青岛海尔兼并了18家国内企业,成为国内家电行业规模最大的“联合舰队”,产品线包括冰箱、冰柜、空调、洗衣机、彩电和电熨斗等。

从1984年到2000年,海尔创下营业额年均增80%的神奇速度,1995年后累计上税52亿元,企业品牌价值达到330亿元。

2002年初,海尔与三洋电机在日本成立合资公司三洋海尔株式会社,由三洋电机控股,负责海尔品牌家电产品在日本的销售和品牌推广。

2004年12月26日,海尔集团启用了新的海尔标志。

2007年3月31日,三洋海尔解散,海尔产品由海尔子公司海尔日本销售株式会社销售。

2011年7月28日,海尔集团收购三洋电机的冰箱、洗衣机以及东南亚四国的白色家电销售业务。

2012年9月9日海尔集团提出以8.69亿新西兰元(约54.85亿港元)全面收购新西兰洗衣机及厨用电器生产企业婓雪派克(Fisher & Paykel Appliances)。2009年前,海尔斥资8,000万元购入婓雪派克20%的股份。婓雪派克业务包含家电生产及销售业务与消费金融业务,2012财年总收入为10.38亿新西兰元。

2016年1月16日青岛海尔提出以54亿美元(约421亿港元)现金收购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相关资产,本次收购包括通用电气家电所持有位于墨西哥的家电企业Mabe的48.4%权益 和Adora、Brillian、Hotpoint、Monogram、Calrod、zoneline等358个商标。

2016年6月7日由海尔集团控股41%的青岛海尔和通用电气宣布,双方已就青岛海尔整合通用电气家电公司的交易签署所需的交易交割文件。

2019年6月11日,"2019年Brand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排行榜在纽约正式发布,海尔作为“物联网生态品牌”成功登榜,“物联网生态”是今年BrandZ全球榜的新增品类,海尔成为该品类下全球首个上榜品牌。

海尔“神话”破灭

30年,中国家电行业从创业到成长,从成长到成熟,海尔、美的、格力,才形成行业的统治地位,成为““家电三巨头” 。

但细细分析来看,三者各有侧重。海尔发展历程最悠久,以冰箱为主要产品;美的胜在小家电方;格力专注盈利能力最强的空调领域。

家电行业的30年,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浪潮而兴起,随着全社会生活水平、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而增长,从奢侈品变成了每家每户的必备用品。

家电是家庭消费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品种,高昂的利润,吸引成千上万企业与投资者蜂拥而至,一时间,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降至冰点。笑到最后的,仅有海尔、美的、格力。

而随着互联网迅猛兴起,这三大家电巨头也有了不同的发展侧重:格力专业化,美的多元化,海尔智能创新化。

即便格力近几年也涉足手机、小家电领域,但董明珠不止一次强调格力走的仍然是专业化道路。昔日的格力之所以能够从一个空调小厂,成长为行业巨擘,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专注在盈利能力最强的空调领域做大做强。

美的更为看重多元和营销发展,虽然在净利润方面,美的每年都有出色的增长,但受限于行业,大幅度的营业创收自2014年后 一直难有起色。创始人方洪波积极探索与小米等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希望能够在互联网时代,探索出电器行业新的发展模式,但智能家居的发展始终不及预期,双方业务合作也无疾而终。终于在高价收购库卡后,业务终于形成了新的增长点。

海尔走的一直是多元化创新发展,互联网转型之路也更加清晰:打造开放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大规模定制;小微公司、创客、优家,打造海尔独有的生态圈。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家电行业需要变革,也正在变革。企业变革中的业绩下滑现象并不少见,重要的是企业未来的长期受益。要让企业形成未来的长期受益,好的员工和规章制度是一个公司能够长久发展更重要的要义。海尔此番辞退午休员工,以及广泛的海尔员工离职之后对海尔抱恨。 甚至有海尔员工觉得虽然海尔小微中不乏一些优秀的产品,但海尔对待员工的方式不会支撑其走很远很远。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907A06WEL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