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陆军作战能力发展司令部陆军研究实验室负责发现、创新和转化科技成果,以确保陆军拥有主导性的战略地面力量。
以下是该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亚历山大·科特选择展示的2019年10大科技成果:
第10名:人造塑料肌肉
如果有远见的研究人员能够放手进行研究,那么未来陆军机器人必将成为举世无双的强大装备。按照研究人员的设想,人造塑料肌肉可以强化未来陆军机器人的性能。
第9名:利用生物识别接收器来监测士兵的健康状况和体能状况
这些未来生物接收器具备体积小、结构简单、易于制造、造价低而且环境耐受力强的特点。
未来陆军可以利用这些可穿戴传感器来监测环境生物威胁和健康诊断情况。这对士兵具有极大的好处。
第8名:水基防火电池
该水相锂离子电池利用不易燃的水基溶剂和非热敏性锂盐来取代传统锂离子电池中的高度易燃电解质。这样便可使电池在更广泛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储存和使用。
第7名:利用氢气按需发电
陆军研究人员目前正在研究一款结构稳定的铝基纳米电性合金。该合金可以在没有催化剂的情况下与任何水基液体发生反应并按需生成氢气,进而生成电能。通俗来说就是,将该合金和水(或含水液体[例如尿液])置入容器,合金溶解并释放氢气,随后将氢气导入燃料电池便可发电。
第6名:3D打印超强钢
陆军研究团队利用粉末床熔融3D打印工艺制备的零件既具备传统铸件的质感,又拥有任何铸模都无法塑造的形态。此外,利用该工艺制成的钢件比商用钢件硬50%。
第5名:人类兴趣探测器
通过监测脑电波,研究人员可以跟踪受试者的神经反应,并评定威胁环境中哪种刺激信号引起了士兵的注意。
第4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发现节油材料
该系统利用一系列的算法机器人来对成百上千的组合和要素进行筛选,以便发现下一代军用材料。此外,它还可以掌握物理和化学定律,因而强于当前的机器学习技术。
第3名:用于定向通信的机器人阵列
陆军研究团队利用小型机器人平台(具备布局紧凑的低频天线和人工智能系统)来创建一个能够智能协同并自行编入定向天线阵列的系统。
第2名:自愈材料
陆军研究人员研发的可逆交联环氧树脂是一种可以3D打印,而且在室温条件下,无需添加刺激物或愈合剂便能实现自愈的合成材料。
第1名:士兵-机器人编队
陆军研究人员正在努力研发全新的算法和能力,以使机器人这类自主代理系统能够在未知的作战环境(例如未来战场)中执行各种任务。
这些新算法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使其能够在未知场景中对未预见到的目标做出合理的反应。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发展,这些机器人最终便可以在未来战场上与人类士兵组队作战。
———— / END / ————
领取 专属20元代金券
Get大咖技术交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