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社会节奏,但同时又可能为社会治理带来跃升的契机。 远程医疗可作用于医疗防疫,假设远程医疗系统如高速路网般全社会覆盖,它能如何缓解流行病的管控压力呢?
- 疑似患者居家网上问诊,初步筛查流行病症状,区分非感染人群,让医院集中精力处理疑似病患;
- 避免可疑病例的院内聚集、非流行病患的院内交叉感染;避免由于医院人流量大造成的工作压力、消毒压力、和人员心理紧张;
- 节省医疗防护用品,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几率,保障医护人员的健康;
- 远程医疗可以在疫病流行期间,分流慢性病和非紧急医疗服务,令身体较弱的长期病患免于暴露风险之中;
- 疫源和非医源,可以在初期远程接诊时获得一定程度的区分,为进一步确诊、继续观察、还是隔离,提供依据;
- 远程会诊可以为隔离病房、重症病房中的病人,提供专家会诊服务;
- 疑似病例、居家隔离的病人,可以通过远程医疗系统主动登记监测数据,医生每日追踪其健康状况;
- 医生可以为居家隔离的病人,提供远程随访;
- 居家隔离时医疗和防护知识宣贯、焦虑疏导等等。
简而言之,在疫病流行期间,远程医疗可减少医患双方的密切接触,减少人群聚集,令医疗资源更集中,尽可能让更大范围的人群得到及时救治,提高医疗防疫的工作效率。
远程医疗不是简单将线下就诊换到线上视频来进行。要想达到上述状态,除了搭建全面的远程医疗信息系统之外,还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合,比如5G宽带、统一的个人电子病历、构建新型流行病的分诊模型等,才能完成居家疾病分诊。
分诊模型的构建需要利用到医学专业的知识图谱,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密切接触人群,居家隔离人群,发热症状人群等各种人群的分类,以及健康情况的追踪,又要求我们计算机对大数据的处理能力超强和低延误;大批量医疗影像的智能筛查、从海量的身体监测数据中发掘风险线索,这已经是医护工作者人力无法企及的,必须依赖人工智能。
幸而近年来以科技立国,众多科技人才加入到医疗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中。为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很多省份都将远程医疗平台的建设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例如广东省远程医疗平台在2018年底已经上线,它覆盖了省级医院20个,县级人民医院50个,镇村卫生机构1000多个,省、市、县、镇、村五级医疗将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以后远程会诊,远程手术等将覆盖到偏远地区。
期待在此基础上,未来远程医疗能充分结合物联网、5G、大数据、生物识别、云计算、AI、大数据、医疗机器人等技术手段,更大程度地与线下医疗体统协同分担突发大型流行病时期的压力。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