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疫情之下,医疗机器人能代替医护人员吗?

(一、医疗机器人的类型) 按照用途的不同,分为临床医疗用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医用教学机器人和专为残疾人的服务机器人。

部分机器人可以代替护士向病人送饭、送病例以及化验单,比较著名的有美国TRC公司的help mate机器人。临床医疗机器人,包括外科手术机器人和诊断与治疗机器人,可以进行精准的外科手术或诊断,比如日本的WAPRU-4胸部肿瘤诊断机器人,美国科学家研发的手术机器人“达芬奇系统”等。

(二、 医疗机器人的优势) 雷神山医院的病区走廊内,贴有“医疗专用”的机器人灵活低工作,通过这个机器人可以全自动完成病区消毒、医疗物品配送等工作,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还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做过胃镜的朋友都知道,原始的胃镜检查病人的感觉非常痛苦,但是胃镜检查机器人,只需要患者吞下一粒胶囊,就能够在胃里进行扫描、图像实时传输,病人在几乎无痛感的情况下快速完成检查。

目前临床最常见的手术机器人“达芬奇”,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优势明显:一时突破人眼局限,可以进入人体内部,手术视野放大了20倍;二是突破了人手局限,在人手伸不进的区域,机器手可360度灵活穿行,具有人手无法相比的稳定性和精确度,防止人手可能出现的抖动;三是不需要开腹,创口仅在1厘米左右,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大大缩短病人术后恢复时间。

(三、 无法普及的阻碍) 这样智能的手术机器人无法普及的最大阻碍是费用,“达芬奇”机器人每台售价约为300万美元,每年仅维修费就要100万元,相对于传统手术,“达芬奇”手术费要高一些。而且操作智能手术机器人在运作的过程中,仍然少不了医护人员的时刻监控。

(四、 机器人代替医护人员,需要通过严格的医疗执照考试)目前专家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必须通过一些智能考试,才能用于临床。我国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晓医”就是全球第一个通过医疗执照考试的机器人,而且还取得了高分。

(总结) 机器人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并不能完全代替医护人员,毕竟人工智能的发展并不十分完善,而且人工智能在病情诊断的时候不能做到像人一样随机应变,只能根据数据库已有的信息进行处理。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0323A0CMSC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